沈靜雯,劉衛華
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江蘇常州 213019
42CrMo是一種綜合力學性能好、淬透性能好、應用廣泛的中碳合金結構鋼,在機械行業中常用于制造齒輪、連桿、高強度螺栓等重要零部件[1]。某鋼廠供42CrMo鋼鍛坯,其制造工序流程為:爐外精煉→鑄錠→鍛坯→正火。某公司采購該批鍛坯用于制造帶鋼生產重卷機組中的卷取軸,最終熱處理工藝為調質,力學性能要求為抗拉強度900~1100MPa、屈服強度≥650MPa、沖擊吸收能量≥40J;在原材料入庫檢驗中發現宏觀、微觀金相組織異常,初步判斷該鍛坯未進行正火處理。本文通過制定幾種熱處理方案,根據理化檢測結果討論分析該鍛坯質量改善的方法與可能性。
試驗材料為42CrMo鋼鍛坯,按GB/T 3077—2015《合金結構鋼》中高級優質鋼要求驗收,經SPECTROLAB光譜儀檢測,結果見表1,符合標準要求。
表1 鍛坯樣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對該鍛坯進行原材料入庫金相檢測,根據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要求取樣后,按照GB/T 1979—2001《結構鋼低倍組織缺陷評級圖》、GB/T 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等規定評定其低倍組織缺陷與非金屬夾雜物級別,其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顯微組織如圖2所示,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鍛坯取樣金相檢測結果
圖1 鍛坯試樣低倍檢驗(1:1工業鹽酸熱蝕)
圖2 鍛坯試樣金相組織
該鍛坯按GB/T 2975—2018《鋼及鋼產品 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要求制取樣并進行力學性能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鍛坯力學性能檢測結果
根據理化檢測結果,該鍛坯組織粗大,組織異常,力學性能較差,應為鍛造質量不良且未進行適當的正火處理。為研究原材料組織對最終熱處理(調質)的影響,驗證各種熱處理工藝對原材料質量改善程度,制定熱處理方案,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現制定三種熱處理工藝——正火、調質、正火+調質對鍛坯余料進行試驗,分別從熱處理后的鍛件上截取試樣檢測其金相組織、力學性能,將試驗結果與設計要求進行比較,結果見表4。
表4 三種工藝處理后的性能指標與組織類型
經分析與比對,經正火后的試樣強度、韌性均明顯提高,組織中網狀鐵素體消失,如圖3所示;鍛坯直接調質的試樣雖然消除了網狀鐵素體,但抗拉強度遠低于技術要求且組織偏析明顯,如圖4所示;而經正火+調質的試樣不僅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技術要求,組織均勻性也得到明顯改善,如圖5所示。
圖3 正火(880℃空冷)后組織
圖4 調質(860℃油冷、610℃空冷)后組織
圖5 正火+調質(880℃空冷+860℃油冷、610℃空冷)后組織
鍛坯中產生的異常組織通常是由于鍛造時溫度過高,晶粒急劇長大,鍛打時也未能細化晶粒而造成組織遺留[2]。同時,鍛后冷卻速度不足導致了網狀鐵素體產生,會嚴重惡化材料的力學性能,特別是室溫下的沖擊韌度下降。為防止粗大晶粒和網狀鐵素體甚至魏氏組織的產生,應嚴格控制鍛造時的加熱溫度,同時必須合理控制冷卻速度。后通過正火處理可進一步細化組織,防止網狀鐵素體等組織遺留。
該鍛坯未按要求進行正火處理,后續在原材料入庫階段應進一步加強金相檢測,保證其符合正常工藝下的組織要求。如發現原始組織中存在組織粗大、網狀鐵素體甚至魏氏組織等異常現象,必須在淬火前進行正火處理,否則直接進入淬火或調質,得到的組織和性能不僅不能達到預期要求,甚至由于網狀鐵素體的存在對基體組織有割裂性,在淬火過程中會引起淬火裂紋,導致熱處理過程中產品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