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強 王秀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 認同
課 題: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于中醫藥院校人才核心競爭力培養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研究”(2015-221);山東省中醫藥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雙創背景下中醫藥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對培養中醫藥人才核心能力的實踐研究”(2017-159)。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是中醫藥文化的內核與靈魂。明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核心要義、實踐路徑三重意蘊,對于推動中醫藥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提升中醫藥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論基礎:中醫藥文化概念的內涵闡釋
所謂中醫藥文化,是指包含在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之中,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認識的理論體系、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判斷、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等的總和。
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樸素主義辯證唯物思想是中醫藥文化理論的哲學思想基礎,以“仁學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醫藥文化的醫學倫理基礎,以“崇尚天道、自然無為”為核心的道家思想形成中醫藥文化順天時、求平衡的養生觀念,以易學為代表的天文學、地理學成為中醫藥文化特有的求索基因。
從熨法與灸法開始萌芽到“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從《黃帝內經》呈現整體觀的中醫理論體系到《神農百草經》《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本草綱目》等中醫經典著作的問世,從神醫華佗制成麻沸散用于外科手術、人痘接種術的使用到青蒿素的研制應用、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方面的良好效果等等,都足以說明中醫藥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具有極強的人文價值和實用價值。
中醫藥文化是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水乳交融的知識體系,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生活觀的構成部分。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道德規范、行為倫理、求索精神是中醫藥文化的理論基礎,中醫藥文化廣泛應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醫學實踐上的生動體現。
二、核心要義: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征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研究成為熱點問題。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具體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
“仁”體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立意基礎。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體現出的“仁”,一方面是要求醫者要懷有一顆愛人之心,將病人當做自己的親人,與病人為善、相親,另一方面要以解除病人病痛為己任。
“和”體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要義。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所強調的“和”,講究的是人要將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順應自然規律變化,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把疾病的發生看做是人與自然、人與人自身平衡系統的紊亂,把疾病治療作為修復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失衡狀態,達到新“中和”的過程。
“精”體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專業要求。
“精”即“精益求精”,是人們對專業技術程度的要求。作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精”,強調醫生在診療水平和診療手段上要達到“精技”“精良”“精準”“精通”的水平,要樹立刻苦鉆研的精神,克服各種困難,注重實踐鍛煉,做到專心、專注、專業,將追求卓越作為終身目標并付諸實施。
“誠”體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規范。
“誠”即“忠誠”“誠實”“誠信”“誠懇”。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中的“誠”,體現出行醫者對自身職業的推崇和敬畏、對病人以誠相見的態度、對病情診療的開誠布公。
它要求醫者要有一顆懸壺濟世的憐憫之心、公正之心、誠意之心,不以謀取更多私利為目的進行過度診療,這是醫者濟世救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職業操守。
三、實踐路徑: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邏輯
價值認同是移植西方“認同”理論的概念,是指個體(或群體)主體在彼此交往中根據需要動態調整價值觀念和修正價值架構,形成認可、達成共識、實現共享、付諸實踐的過程。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認同是指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和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交流互鑒中,作為防病治病、健康保健、護佑生命的一種理念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在生活實踐中得到貫徹篤行的過程。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認同是決定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也是彰顯中醫藥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影響力的核心指標。
中醫藥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主要通過三條途徑實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認同、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以及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行動認同。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行動認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交織交融在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建設之中.
而且,在社會組織和社會主體間,實現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認同的方略步驟也各不相同。
參考文獻:
[1]王旭東.中醫文化導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鄭曉紅,王旭東. 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J].中醫雜志,2012(4).
[3]鄭曉紅.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J].中醫雜志,2012(4).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