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雪林 吳哲 王秀萍 李趙嘉 孟然 馮薇



摘要 [目的]研究無花果適宜的整枝方式。[方法]以波姬紅為試驗材料,采用叢生形、單臂一字形、雙臂一字形3種不同整枝樹形,研究不同株形對無花果生長結果性狀的影響。[結果]由于3種樹形不同,枝條組成及果實數量存在差異,單株產量表現為單臂一字形>叢生形>雙臂一字形。[結論]單臂一字形樹體結構更為合理,營養貯存與運輸更為均衡,單果重增加是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無花果;株形;生長結果
中圖分類號 S 6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20-00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1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Growth and Yield Analysis for Different Plant Shapes of Ficus carica Linn.
LU? Xue-lin? 3, WU? Zhe? 3, WANG? Xiu-ping? 3 et al
(1.Institute of Coastal Agricultur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Tangshan,Hebei? 063200;2.Tangshan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Salt-Tolerance Research,Tangshan,Hebei? 063200;3.Saline-alkali Land Green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Tangshan,Hebei 063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tain a suitable pruning method for Ficus carica. [Method] Fig cultivar of Bojihong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effects of three pruning shapes namely cluster shape (A), single-branch-transverse-growth shape (B), double-branch-transverse-growth shape (C)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Ficus carica were studied. [Result]The yield per plant from shape B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shape A and followed by shape C due to the great variance of numbers of branches and fruits among three tree shapes.[Conclusion]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ree structure of single-branch-transverse-growth shape was more reasonable because of the balance of nutri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single fruit weight was key factor to increase the total yield.
Key words Ficus carica Linn.;Tree shape;Growth and yield
基金項目 唐山市科技計劃項目(19150253E)。
作者簡介 魯雪林(1972—),男,河北趙縣人,研究員,從事耐鹽植物選育與應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6
無花果(Ficus carica Linn)為??崎艑俣嗄晟麡洌鞘澜缟献罟爬显耘喙麡渲唬哂泻芨叩臓I養價值和藥用價值[1-4],是一種極具開發前景的藥食同源植物[5-7]。無花果栽培品種豐富,全世界超過900個[8-10],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已引進200余種,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紫色、黑色等,形狀多樣,風味也不同。
無花果屬于亞熱帶落葉小喬木,對溫度、濕度、光照等要求嚴格,溫度過低易受凍害,影響產量,濕度過高易落葉落果,影響品質;光照不足,易徒長,結果少。南北方氣候不同,無花果的栽培模式也各異。北方適宜發展日光溫室種植。整形修剪可調整枝類比例、枝葉狀態,使樹體能夠對光、水、肥等合理地進行營養分配和有效利用,從而影響植物葉片的營養吸收、果實產量與品質,重要的是通過不同程度地整形修剪,培養合理的樹體結構,能夠顯著改善樹體內膛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從而不同程度提高產量與品質。因此,進行無花果不同樹形生長特性的研究,是研究不同樹形樹體生長發育及果實品質、產量相關性重要的理論基礎。
良好適宜的樹形是果樹優質及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可以改善樹冠冠層的通風和透光,增強光合作用,促進光能積累,從而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11-13]。目前關于無花果不同樹形應用模式的研究尚鮮見報道。
探索適宜北方地區日光溫室條件下矮化密植園樹形是推廣無花果種植模式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從無花果樹體發育、枝條結構、葉片、產量和品質方面研究了3種主要樹形叢生形、單臂一字型、雙臂一字型對無花果樹生長的影響,以期為無花果日光溫室栽培模式發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曹妃甸區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日光溫室,土壤黏重,通氣性差,改土前土壤含鹽量大于1.0%,鹽堿程度高,改土降鹽后土壤含鹽量0.5%左右。
1.2 試驗材料
3種不同樹形為叢生形、 單臂一字形、雙臂一字形,試驗品種為波姬紅。
叢生形:無明顯的中心干,基部叢生4~6個主枝,樹冠叢生(圖1)。
單臂一字形:單邊主枝結構,一個主枝向一側延伸,干高30 cm 左右,每個主枝4~6個側枝,側枝間距20~30 cm(圖2)。
雙臂一字形:明顯雙主枝結構,兩主枝基本對生,向兩側延伸,干高30 cm 左右,每個主枝2~3個側枝,側枝間距20~30 cm(圖3)。
1.3 試驗設計
株行距為1.0 m×3.0 m,每種樹形隨機選取樹勢一致、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6株作為試驗調查材料,3次重復。
1.4 調查項目與方法
葉數:每10 d標記調查展開葉片數;
樹高:每10 d用標桿測量地面到樹枝最高點距離;
干周:用皮尺測量距地面10 cm處樹干的周長;
單株果數:單株采收計數;
單株果重:單行采收稱重,除以每行株數。
1.5 數據統計
采用Excel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枝條葉片生長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單臂一字形發芽最早,整個生育期葉片最多,其次為叢生形,雙臂一字形最少,截至6月26日分別為37.7、31.0、273片葉。
2.2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株高的影響
從圖5可以看出,春季株高生長較慢,5月中旬以后隨著氣溫升高,株高生長速度加快。單臂一字形整個生育期生長最快,株高最高,叢生形、雙臂一字形生長速度相差不大。截至6月26日分別為173.3、1427、141.0 cm。
2.3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干周的影響
從圖6可以看出,雙臂一字形植株最粗,干周順序為雙臂一字形>單臂一字形>叢生形。
2.4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結果數的影響
從圖7可以看出,無花果成熟期從6月下旬到10月下旬持續120 d,成熟高峰期出現在9月上旬,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到9月下旬,這一時間段成熟果數占全年的80%以上。從圖8可以看出,單臂一字形單株果數最多為72.3個,其次為叢生形71.9個,兩者相差不多,雙臂一字形單株果數最少為60.0個。
2.5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單果重的影響
從圖9可以看出,整個成熟期單果重呈“V”字型,前期單果重較大,隨著氣溫升高單果重降低,8月下旬單果重最小,10月單果重又增加。單臂一字形單果重最大為72.8 g,其次為雙臂一字形64.3 g,叢生形為61.5 g,兩者相差不多。
2.6 不同樹形對無花果單株產量的影響 圖10a為不同時期單株產量,無花果產量形成期從6月下旬到10月下旬持續120 d,最高產量為9月上旬,7月下旬到9月下旬,這一時間段產量占全年的80%以上。圖10b為不同樹形的單株總產量,單臂一字形產量最多為5 113.1 g,其次為叢生形4 250.2 g,雙臂一字形單株產量最少為3 608.2 g。
3 結論與討論
目前無花果整形修剪以重剪為主,這與無花果的生長結果習性有關[14]。無花果當年種植當年結果,且當年生新枝和上年生枝均可結果。該試驗中,由于3種樹形不同,枝條組成及果實數量存在差異,單株產量表現為單臂一字形>叢生形>雙臂一字形。綜合比較3種樹形,單臂一字形樹體結構更為合理,營養貯存與運輸更為均衡,單果重增加是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無花果大量成熟期在7月下旬到9月上旬,這一時期正好趕上南方露天種植成熟,存在上市期過于集中、果品銷售不暢、容易變質腐爛等問題。因此,生產上需要配合加工設備和技術,才能避免損失,增加收入。另外,從管理技術方面可以考慮錯季成熟,通過溫控、剪枝、化控、蔬果等措施,使無花果成熟期提前和延后,達到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黃丹丹,張吟.無花果藥用價值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1 25(12):50-53.
[2] 潘悠優,花佩,王允祥,等.無花果多糖提取、分離純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6,37(17):289-295.
[3] 郭紫娟,張鳳英,董開發,等.無花果干提取液抑菌活性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 33(5):999-1005.
[4]
王靜,王修杰,林蘋,等.無花果果漿對腫瘤細胞增殖抑制和誘導凋亡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5):760-764.
[5] 葉文斌.無花果多糖提取工藝及其功能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6,51(3):140-149.
[6] 古麗尼沙·卡斯木,木合塔爾·扎熱,張東亞,等.基于因子分析的無花果引進品種果實品質性狀綜合評價[J].食品科學,2018,39(1):99-104.
[7] 孫銳,賈眀,楊莉,等.山東引種無花果氨基酸及礦物元素成分分析與評價[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19):352-356.
[8] 尤超,孫錦.無花果新品種引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2015(13):63-66.
[9] 孫銳,賈眀,孫蕾.世界無花果資源發展現狀及應用研究[J].世界林業研究,2015,28(3):31-36.
[10] 姜衛兵.無花果主要品種介紹[J].山西果樹,1990(4):27.
[11] 黃鵬,侯治國.無花果叢枝栽培生長結實特點及越冬防凍效果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18,47(1):93-96.
[12] 陳繼富.四種整枝方式對無花果生長結果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07,36(4):70-71.
[13] 尤超,孫錦.設施無花果無土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6):35-36,40.
[14] 陳繼富.無花果結果母枝短截程度對生長結果的影響[J].中國南方果樹,2005,34(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