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科技已經應用于競技體育的各個方面,而鯊魚皮泳衣的出現更是放大了高科技的巨大作用,世界紀錄被多次反復打破,在震撼之余社會上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首先回顧了鯊魚皮泳衣的出現、繁榮和衰落,接著結合游泳專家的意見和社會調查資料分析鯊魚皮泳衣帶來的利與弊,科學技術的創新和與體育的結合確實推動了體育的發展,但是人們急功近利的追求高科技產品帶來的巨大收益卻忽視了競技體育中人的重要性,忽視了以人為本和公平公正的原則,因此我認為需要把握好尺度,通過限制高科技裝備的參數或者修改比賽規則等方式,平衡科技對于競技體育的影響,使比賽回歸運動員本身,未來體育發展會越來越好。
關鍵詞:高科技、競技體育、科學技術、鯊魚皮泳衣
游泳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競技體育項目,1896年希臘雅典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就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發展至今,奧運會游泳項目共產生35枚金牌,僅次于田徑項目的47枚金牌。因此,一個國家的競技游泳實力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這個國家在國際體壇的地位,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游泳項目的發展,這也使得游泳項目成為奧運會最具競爭力的項目之一[1]。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科技應用于體育競賽的各個層面,而鯊魚皮泳衣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1999年10月,國際泳聯正式允許運動員穿著鯊魚皮泳衣參賽,在此后的十年中,泳壇的一項又一項紀錄接連被打破,這在社會和國際泳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專家認為這種“鯊魚皮泳衣”的高科技應用違背了比賽不借助外力的本質,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中,國際泳聯于2009年7月底做出了決定:從2010年起:1.禁止在比賽中使用高科技泳衣2.泳衣材料必須為紡織物3.泳衣不得覆蓋四肢4.新規則使用前世界紀錄不作廢[2]。鯊魚皮泳衣時代由此結束。雖然鯊魚皮泳衣已被禁用,但是鯊魚皮泳衣對競技游泳產生的影響使人深思,禁用鯊魚皮泳衣是有利還是有弊?這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1鯊魚皮泳衣的發展歷程
1.1鯊魚皮泳衣的出現
競技游泳競爭越來越激烈,冠軍和亞軍的差距有時在百分之一秒的時間,由于水環境的特殊性,因此很多國家開始致力于研究能夠使運動員游進時降低水阻的泳衣。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美國隊著名游泳運動員馬修比昂迪穿著“大力士”泳衣出現在賽場上,并一舉打破了男子50米自由泳的世界紀錄,“大力士”泳衣采用了超細尼龍纖維和聚氨酯的材料,能夠有效減少游進時的波阻和摩擦阻力,因此“大力士”泳衣為鯊魚皮泳衣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1998年,美國Speedo公司成功研發出第一代鯊魚皮泳衣,鯊魚皮泳衣就此誕生,第一代鯊魚皮泳衣結合了美國宇航局研究中心的用于飛船減阻的研究成果、S2000泳衣的新面料以及鯊魚V型凸起的仿生技術,測試結果表明第一代鯊魚皮泳衣能提升3%~7.5%的游進速度[3]。
面對新型泳衣巨大的經濟利益,國際泳聯與1999年10月宣布允許運動員穿著鯊魚皮泳衣參賽,這一舉措改變了近10年泳壇的競技格局,高科技泳衣再次期間也快速發展。
1.2鯊魚皮泳衣的盛行
第一代鯊魚皮泳衣出現后,Speedo公司于2004年、2007年、2008年又相繼推出了鯊魚皮泳衣的二三四代,升級版材料升級,彈性更高,降低水阻的效果也更好。2005年游泳世錦賽8項世界紀錄被打破,2007年游泳世錦賽13項世界紀錄被打破。
到了2008年,鯊魚皮泳衣的時代達到鼎盛,以北京奧運會為首,2008年一年中共108項游泳世界紀錄被打破,其中79項紀錄是運動員穿著鯊魚皮泳衣打破的,也是在這一年,菲爾普斯奪得了8冠王稱號。
2009年游泳世錦賽,破紀錄的浪潮達到頂峰,運動員先后43次打破世界紀錄,2009年世錦賽也成為破紀錄最多的一次游泳比賽[4],中國游泳隊也從一開始的反對轉變為了不限制,允許運動員自由選擇泳衣。泳衣成為了比賽的主角,世界各國反應強烈,大部分人認為鯊魚皮泳衣違背了比賽的公平和運動員本身。
1.3鯊魚皮泳衣的衰落
迫于各界壓力,國際泳聯與2009年3月發表《迪拜憲章》,憲章對泳衣的長度厚度浮力等進行了限制,同時規定選手泳衣結構必須一致,不允許贊助商為選手量身定制泳衣,且參加比賽的泳衣需要提前數月上交國際泳聯進行檢測,在2010年游泳世錦賽開始前,國際泳聯再次宣布,泳衣材料必須回歸傳統的紡織物,不得采用高科技材料,且不得覆蓋四肢[5]。至此,鯊魚皮泳衣的時代宣告結束。
取締鯊魚皮泳衣的原因,國際泳聯給出的解釋是,希望運動員回歸競技體育的本身。關于這個解釋很多人不買單,他們認為影響競技體育公平的因素還有很多,鯊魚皮泳衣只是一方面,更有猜測稱取締鯊魚皮泳衣的原因是背后諸多贊助商的不正當競爭。那么鯊魚皮泳衣的使用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這是下面討論的問題。
2鯊魚皮泳衣帶來的利與弊
2.1鯊魚皮泳衣帶來的利
鯊魚皮泳衣只是科學技術應用于體育的一個例子,縱觀科技與體育的發展,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還記得百米飛人博爾特嗎,他腳上的那雙金光閃閃的戰靴就是高科技之作,重量不足100克,是有史以來最輕的釘鞋。在馬拉松領域也有一雙跑鞋有著和鯊魚皮泳衣相似的經歷,它就是NIKE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NIKE Vaporfly Next%系列跑鞋,這款鞋推出后收到廣大馬拉松運動員的青睞,它的回彈和減震表現極為出色,接下來幾年內長跑記錄接連被打破,比如男女5km世界紀錄、男子10km世界紀錄、女子15km世界紀錄以及男子半馬紀錄和女子全馬紀錄,就像當年鯊魚皮橫掃泳壇一樣,在2019年肯尼亞馬拉松名將基普喬格更是穿著升級款的Alpha fly,結合諸多因素實現了人類馬拉松首次跑進2小時的壯舉。最終迫于壓力,這雙鞋和鯊魚皮泳衣一樣被禁用了。科技發展之迅速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比賽裝備的變化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比如場地器械的變化,跳高有了海綿墊,背越式跳高技術應運而生,運動員成績呈現飛躍的提升。現在的競技體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教練和運
動員的事情,有時一個運動員背后是一個龐大的團隊,各個學科相互融合,比如有運動健康保障團隊給運動員制定有利于身體機能的飲食計劃,訓練團隊利用最新的訓練儀器和訓練理念進行訓練,運動員的各項指標通過高科技測試儀器可以呈現在教練員眼前,人類的智慧推動了競技體育的發展,這正是科技發展的要義之一。各個領域交互融合,思維碰撞,出現了很多新的思維和產品,這正是創新的體現。鯊魚皮泳衣被禁用之時,前美國奧運冠軍蓋恩斯就指出當前各項體育運動都在引入高科技產品而游泳卻在打擊高科技,這是一種倒退的表現,仔細一想這種觀點其實并不是沒有道理,人們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道路上避免不了科學技術的參與。
2.2鯊魚皮泳衣帶來的弊
鯊魚皮泳衣的出現,破壞了競技體育的公平性。一件鯊魚皮泳衣的售價高達數千美元,但是卻只能穿著5-6次,大部分運動員是無法承擔這種高昂費用的,并且比賽成績與國家榮譽相關聯,加上公司的壟斷,鯊魚皮泳衣很多時候是沒有購買渠道的,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平時刻苦訓練,競技水平很高,但卻因為缺少鯊魚皮泳衣失去了奪冠的機會。這值得我們去思考,競技體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我認為競技體育的魅力在于拼搏進取,追求更強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只有人本身才能具備的,而不是借助高科技。還記得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嗎,阿比比赤腳奪得了馬拉松項目冠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如今高科技的介入已經讓很多項目產生了本質的變化,更有教練將鯊魚皮泳衣比作“科技興奮劑”,這一點不為過。運動員從比賽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平等了,他們被各種高科技裝備武裝了起來,而奧林匹克運動一開始是通過比賽的形式將各國優秀的運動員集結起來,去頑強拼搏,給人類帶來一種精神的盛宴,傳遞“正能量”,而如今人類逐漸成為了科技的附屬品,為了奪冠而不是為了享受比賽,之前運動員甚至在采訪中表示獲勝的原因是鯊魚皮泳衣而不是歸功于自己的刻苦訓練。那么想象一下,未來的比賽運動員穿著自己國家生產的高科技裝備參加比賽,人類成為高科技裝備的載體,比賽淪為科技之間的較量,淪為各個科技公司之間利益的角逐,那么這樣的比賽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回歸競技體育的本身,運動員才是比賽的主角,北京奧運會10km馬拉松游泳比賽中,南非選手娜塔麗在缺少一條腿的情況下,最終獲得了第16名的好成績,比賽結束后她得到了對手的贊許,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頑強拼搏,挑戰極限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己的意志品質,這才是競技體育該有的精神。冠軍只能有一個,但是比賽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運動員卻可以有很多,換句話說大部分運動員其實都是重在參與,但他們在比賽中展現出了永不言棄的競技精神,這才是競技體育真正的魅力。
小結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的年代,科技和體育如今已經密不可分,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一刀切認為科技破壞了競技體育的公平而放棄科技因素,因為科技從一定程度上也在發掘運動員的潛力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但是歸根結底,人類才是體育的主角,科學技術終究是為人而服務的,公平是競技體育的底線,不容侵犯,科學技術的引入不能破壞競技體育的公平性,高科技裝備要面向所有運動員,同時高科技裝備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限制。鯊魚皮泳衣事件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回歸奧林匹克精神的同時把握體育科技發展機遇,平衡科技對體育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未來體育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雅希.從世界游泳大賽獎牌分布探析游泳項目之格局[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6.
[2]李忠義,萬炳軍.精神與金牌的博弈——國際泳聯對高科技泳衣的禁令引發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30(1):116-119.
[3]唐桂萍.泳裝的演變對競技游泳的影響[J].游泳季刊,2011(3):35-37.
[4]陳薇.關于取締高科技泳衣的利與弊的思考[J].競技體育,2011(2):24-26.
[5]李忠義.撕掉鯊魚皮回歸奧林匹克精神本質——《迪拜憲章》對高科技泳衣的限制引發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9,16(10).
作者簡介:
梁天博(1997-),男,漢族,河南省安陽人,北京體育大學在讀碩士,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游泳運動學院體育教學專業,研究方向:游泳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