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職前教育著眼于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必須強調實踐性特點,關注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在教師職前教育中,要預防職前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唯理論化”“唯實踐化”“實踐矮化”等傾向,在培養職前教師的過程中,構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關鍵詞:教育實踐傾向;唯理論化;唯實踐化;實踐矮化
近些年來,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隨著教師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重視。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成為教育界討論的熱門話題。由于“教育本質上是實踐性的”,職前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和專業認同,就必須以實踐為導向。1國家還高度重視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導性文件。如在2010年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強教師教育,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增強實習實踐環節,強化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訓練,提高教師培養質量”。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明確了“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具有觀摩、參與、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的具體目標和基本要求。2016年3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對教育實踐的目標任務、內容體系、教育實踐的形式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2這些政策對教師在就職前的培訓至關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實踐的改革。許多高校不斷進行實踐模式的發展創新,這些變革與當今國家提出的“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所蘊含的深刻價值理念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針對新教師不能適應一線教學工作的問題得到許多教師教育研究者們的關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結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雖然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早已被人們意識到,但是它仍是職前教師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因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教育實踐的質量,進而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培養和教育理論的提升。3達林·哈蒙 ( Linda Darling-Hammond) 是一位教師教育專家,她把教師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之間的脫節稱為“致命的弱點”。4她認為,教師教育機構應該走出大學,進入基礎教育學校的實踐領域。
舒爾曼也強調,在職前教師教育培養的過程中,其中最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協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系,如何幫助職前教師更好的在實踐過程中獲得實踐經驗。5
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的不良傾向與表現
1. 唯理論化傾向
我國傳統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主張職前教師在沒有進入教育崗位之前,首先要在教師培養機構進行學習,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然后再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的到自己的未來的實際教學中,教育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教學。6雖然大學課程中也有實踐課程,但是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課程都被安排在職前教育階段的后期進行,并且實習時間非常集中,期望職前教師通過教育見習或者實習使師范生把所學的通識性教育理論運用于中小學教育,以驗證教育理論。但是,事實上,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當師范生將這些教育理論運用到真實具體的教育教學場域時,就會發現所學的理論與職業現場的實際狀況之間存在差異,感到在教育教學實踐場域中遇到的千變萬化的問題并不能由所學的教育理論解決,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就會產生。
2. 唯實踐化傾向
所謂唯實踐論傾向,指的是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將教育理論與實踐完全對立起來,過分強調職前教師教育實踐,忽視或者不能全面理解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能動作用,把教育實踐完全看作職前教師教育發展的唯一途徑。
職前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唯實踐化有三種表現。首先是在教師教育培養的過程中,重視實踐知識,對于前人總結的教育教學理論持一種否定和批判的態度。從對眾多專業人士的研究以及期刊雜志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對教育理論本身的批判,認為教師教育機構對于職前教師進行的理論教學對于職前教師的培養起到阻礙作用。教育理論對于真正的教育教學中沒有多大的作用,應該去除教育理論知識。應該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實際教學中。在教學的過程中,總結具體的教育教學經驗。這種觀點逐漸影響到整個教育領域。7其次,過分強調和夸大了“實踐性知識”在職前教師培訓過程中的巨大作用?!袄碚撔灾R”被完全的舍棄。教師教育界想當然地認為“職前教師最缺乏的是‘實用知識’”,“實用知識成為評判任何教育知識的最高知識”。8很多人認為,“理論性知識”會對職前教師認知產生負面的影響,會使其理解與認知簡單化,僵化,片面化。9目前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職前教師“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通常是求助于一線的教師而不是用專業理論去思考問題”。來自一線的教師越來越受青睞。最后是教師教育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失衡。因為對實踐性知識的無限推崇,導致職前教師教育中縮減了大量的理論課程,取而代之的是實踐課程的增加。幾乎所有有“學習”、“理論”、“研究”等詞的課程,都被各種“實踐”、“實用”、“策略”、“行動”等詞所取代。以“做”、適合教學實踐”為基礎的方法和技能類課程已大量開設。
3.實踐矮化傾向
矮化是生物學的一個范疇,是指生命體不能充分發育的意思。實踐矮化指的是將一些低水平的教育實踐當成是高水平的教育實踐,將一部分的教育實踐當成是整體的教育實踐。使職前教師的教育水平始終處以一種低水平的教育實踐。使實踐的范圍逐漸縮小,從而使教育實踐的水平不斷的降低,從而使職前教師的發展受到的不利影響。
目前,職前教師的實踐矮化主要以教師的經驗和方法技巧為最終目標,以實踐的全部內容為主要內容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的“實踐矮化”主要有兩種表現:首先是把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等同于練習或者是獲取教學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就把教育實踐等同于擁有方法技能。比如,被當前高等師范院校所推崇的方法就能看出來。其次,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等同于教學經驗。人們所說的職前教師缺乏“實踐”時,更多的說的是有沒有“做過教師”、“教育教學的經歷和經驗”。而這里的經歷與經驗就是其所認為的實踐。為了使職前教師具備教學的經驗和經歷,很多高校在培養模式上采用“3+1”、“2+2”等模式,將學生在高校學習的時間縮短,延長在中小學的實習時間,讓職前教師到中小學“實踐”,教師培養“場所”全方位下移。此外,如在職實習、見習(雙師制),通過觀察和聆聽,從一線教師那里獲得經驗,從而進行“實踐”。10
高品質的專業實踐: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對于職前教師來說,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教育實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教育實踐的整個過程中,沒有脫離理論的理論,也沒有脫離理論的實踐。他們之間是深度融合的。應該努力讓二者發展達到一個平衡。
教育理論是對教育實踐深度的抽象總結。教育理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變的。它是隨著教育實踐中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并且不斷的抽象概括得來的。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教育理論是富有彈性的,它應該為不同的實踐場域提供多樣靈活的解決辦法。教育者只有不斷的進行教育實踐,才有可能把認知的理論轉化為對實踐具有行為指導意義的應用性理論,對理論與實踐做出新的貢獻。11唐納德·舍恩也曾指出,理論知識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只是單純的從外部對實踐進行掌控,與此相反,而是在實踐的內部,作為對活動主體的思考,作為行為的內因發揮作用。這是一種從從“理論中的實踐”向“實踐中的理論”的轉換的過程。21世紀初,我國對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是大都仍囿于理論指導下的教育實踐思維方式。2011年,《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頒發,教育部明確提出“實踐取向”的基本概念,職前教師教育的實踐在中國開始走向“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實踐方向”?!耙詫嵺`為導向”的教師教育實踐旨在改變職前教師培訓中理論主導實踐的傳統觀念?!皩嵺`取向”蘊含著教師是參與“理論”構建的實踐主體,不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理論指導,理論在實踐活動中內隱地發揮作用。它們之間的耦合作用促進了其螺旋式發展,從而使得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發生新的變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英美的一些國家中的職前教師培養中,實踐取向得到試行推廣。在不斷的推廣過程中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育實踐,重視職前教師的反思性實踐。不斷推進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
總而言之,教師職業是一種對人的教育。這一本質便決定了對于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不應該是一種單一的形式,它是多方面的,復雜的一種社會化活動。所以,職前教師的教育實踐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的深度高品質的融合。教育實踐課程的設計、組織開展應該是集中與集中分散相結合,交互式進行,這樣教師個人的實踐與理論才能起到螺旋式相互內化促進作用,從而獲得“實踐智慧”。
參考文獻
1. 李斌輝,張家波.職前教師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06):42-49.
2. 唐淑紅.論我國職前教師教育實踐之變遷[J].江蘇高教,2018(01):65-68.
3. 劉東敏,田小杭.教師實踐性知識獲取路徑的思考與探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8,( 4) : 16 - 20.
4. Darling - Hammond,L.Constructing 21st Century Teacher Education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6 ( 3) :300 - 314.
5. 舒爾曼 ( Lee Shulman) .理論、實踐與教育的專業化[J].王幼真,劉捷譯.比較教育研究,1999,( 3 ) :36 - 40.
6. Korthagen,F.A.J.,Kessels,J.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Changing the Pedagogy of Teacher Education[J].EducationalResearcher,1999(3):4—17.
7. 王艷玲,茍順明.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北美教師教育界的爭議與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4).
8. 劉健.為理論辯護:教師教育實踐主義的批判與反思———兼論教師教育知識的四種類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4).
9. 巴春蕾,孔凡哲.實踐性知識:教師知識研究中的夸張與限制———兼論建構主義知識觀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影響[J].現代教育管理,2014,(12).
10.李斌輝,張家波.職前教師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06):42-49.
11.李太平.當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幾種傾向[J].教育研究,2006(10):22—26.
作者簡介
姓名-李南(1993年),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商丘,職務/職稱-學生,學歷-研究生,單位-東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國際比較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