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基于“移動學習”的英語語音課程微資源庫的設計與構建?;谡Z音教與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習者的交際能力這一前提,本文提出英語語音微資源庫設計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微資源庫內容建設重點。
關鍵詞:英語語音,資源庫,移動學習
一、引言
“語音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李傳芝:2010)。因此語音研究由來已久,桂燦昆(1985)、林燾,王理嘉(1992)、沈炯(1994)、曹劍芬(2002)、石鋒(2003)、陳燁(2006)、趙忠德(2006)、陳倩(2014)等學者對語音的重要性、語音系統、語音聲學特征、語音學習等進行一系列研究,取得豐碩的成果,這些研究大多數基于感知語音學,為數不多的為實證研究,如王桂珍(1990)。這些研究成果推動語音研究的發展,從音段研究到超音段研究,到更大范疇的語篇語音學、語音的社會功能等,也為語音教學提供更科學的指導,提升語音學習的效果。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Net. 1),移動互聯網平臺也成為中國英語學習者獲取信息、學習提升的重要載體。在此背景下,移動互聯網不僅拓展外語的教學模式,也為語音學習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因此,語音學習也必須適應“移動互聯”趨勢,“在高校英語語音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整合語音資源、創建互動的教學模式、形成循環認知教學過程,同時可以為教師提供語音教學的現代化輔助工具,創建數字化媒體與網絡教學平臺,從而促進高校英語語音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王晶,2016)。
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涉足移動互聯背景下的英語語音學習。梁文鑫,何克抗(2011)探索多媒體資源對語音學習的影響。任靜,趙魁(2014)、王晶(2016)研究了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語音網絡教學平臺。覃幼蓮(2015)提出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李靜(2016)研究了英語語音網絡課程資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這些研究成果探索了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多媒體對語音教學、語音學習的影響,無疑推動多媒體在語音學習的大力應用,推動語音學習的網絡化資源建設。但是,鮮有研究涉及基于移動互聯平臺的語音學習資源庫。
然而,要實現“移動互聯”背景下的語音學習,除移動學習平臺建設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則是學習資源的建設。語音學習涉及到發音動作(生理現象)、語聲特性(物理現象)以及聽覺感知(心理作用),因此,在非母語環境下學習語音,只有在專業的指導下才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習得準確語音,專業的指導理所應當包含對學習資源的提供。作為外語的英語語音學習與習得實質上是一個與母語語音音素、音系規則彼此斗爭的過程。所以,習得較為標準發音的關鍵是專業的指導和大量的自主語音訓練。
語音學習屬于實踐性強的學習,改善語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自主訓練。傳統語音教材大多數是為滿足課堂教學設計的,對自主學習不是十分友好。他們所采用的活動方式和要求的學習手段往往比較單一,尤其是缺乏直觀化、立體化的展示。因此,基于語音學習的專業性要求及實踐操作要求,建設適合自主語音學習的微資源庫是當下“移動互聯”時代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
因此,探討基于移動互聯平臺的語音學習資源庫則具有較為重要的社會意義與社會價值。本文僅就英語語音微資源庫的設計及建構框架進行探討,不涉及語音微資源庫移動學習平臺建設。
二、語音微資源庫設計
要實現“隨時隨地”學習語音至少具備兩個必要條件:第一,互聯網接入;第二,語音學習資源。
CCNIC2021年2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70.4%,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7%。非網民規模為4.16億,從地區來看,我國非網民仍以農村地區為主;從年齡來看,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 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接入對于絕大多數有學習英語語音需求的學習者來說不是問題。因此,實現“移動學習”的語音學習關鍵之一在于構建有效的語音學習資源,建設語音課程微資源庫則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2.1 微資源庫的設計理念
“語言主要是作為交際工具而產生和存在的”(方緒軍,楊惠中,2008),因此,語音的首要功能也是服務交際?!叭绻麑⒄Z音的教學目標定為可理解度或交際的有效性,則教學重點可以放在語流韻律特征,尤其應圍繞句重音和調核重音,而不再以元音和輔音為重點”(田朝霞,金檀,2015)。為了適配語音學習的微資源庫,其建設目標也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實現提升交際的目標。因此,語音微資源庫的設計理念首先且重點強調以提升學習者交際能力為其建設目標。
根據此設計目標,微資源庫的資源內容首先應該是以提升交際能力的語音結構為重要內容,其次才是提升理解度的音段結構資源即元音和輔音。
2.2 微資源庫的設計目標及原則
溦資源庫面向中國英語學習者,以夯實英語語音學習的基礎為前提,為初級、中級,甚至是高級階段的語音教學提供資源保障。其具體目標包含①服務于英語語音教學,豐富語音教學資源,尤其是適應移動互聯網學習的語音教學資源;②服務于英語教師及英語語音教師。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備課素材,緩解備課壓力,提升效率,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促進教學形式的多元化發展;③服務于各層次的英語學習者。
微資源庫的建設目的是為英語教師提供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為英語學習者提供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在語音習得方面,學習者由于受漢語母語音系影響,相比音段學習,語音學習的重點、難點更在于超音段方面,因此微資源庫的內容建設更多在于建構超音段學習資源。 注重超音段學習資源建設并不是說不需要音段學習,而是對于音段學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
設計原則(1)資源的選擇上,遵循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趣味性等核心原則,以更好地提升資源的質量和水平,確保規范性和科學性;(2)資源的編排上,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重復再現等通用原則;(3)語音知識上,以“交際語音”為出發點,確保資源呈現恰當,詮釋準確;(4)結構模式上,兼顧知識、技能、功能、交際的融合,注重豐富性和多樣化;(5)技能訓練上,突出重音、節奏、語調的訓練,注重超音段與音段的資源配置;這些設計原則確保使資源庫在移動學習教學端與學習端均能切實服務到英語語音教學,兼顧課堂教學需求與課外自主語音學習。
2.3 微資源庫內容建設
微資源庫內容建設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短、小、精原則。選用短、小、精的微視頻資源,這是“移動學習”內容建設方面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些微資源適合碎片化學習,但又要有系統化的科學體系,囊括語音學習的重點、難點。
第二,語音示范作用。在語流層面,英語的語音音節輕重, 節奏韻律,語調結構等特點與漢語母語具有明顯區別,因此為了更適合正確的語音模仿,應以專業的英語母語本族人為首選。因此,在選取資源庫內容上,應以英語母語播音員、英語教師等對象為主要的選取素材來源,適合模仿,其到語音示范作用。
第三,建設較為穩定的英語語音模型。眾所周知,若供學習者模仿的語音資源采取馬來西亞、印度口音等作為素材,人們普遍覺得并非是最好的選擇,他們普遍更傾向于選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英語作為模仿的對象。而英語國家實際上也存在不同的方言,因此就有了所謂的英式RP (Received Pronunciation)、美式GA(General American)標準發音。即使在標準口音的英語母語者中,其語音在不同語言環境有不同的音色表現,在不同場景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說話模式,比如在演講比賽、國際學術會議等場合與日常交流的對話所采用的發音有明顯的區別;比如在爭吵狀態下,說話者的重音、語調顯得更加富有個性化的邏輯重音特征;比如兒童與成年人之間、老人與兒童、成年人之間的交流,前者更傾向于采用非常規的語調與別人交流。這些非通用型的語音模型,雖可接受的,但并不適合作為學習者的模仿對象。因此,建立適合學習者模仿的英語語音模型顯得尤為必要。
2.4微資源庫的基本結構
相比文字、音頻等載體,視頻在同一時間層面無疑能承載更多的信息,更直觀地展示發音的過程,尤其是舌位變化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視頻資源比音頻資源更加直觀、形象,是學生首選的學習素材。因此,微資源庫的建構形式為微視頻,重點建設內容為音段與超音段等兩方面內容,具體應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語音學習素材,如圖1所示。
第一,難點音標的資源。目前的語音教程對音標發音基本都配備發音示意圖,展示嘴型、舌位、氣流方向等。這為音標學習者提供更直觀化的感受,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但是,靜態的示意圖最致命缺陷是無法展示發音過程的變化,比如雙元音舌位滑動,靜態示意圖則無法準確展示其舌位變化。而現代技術則順利解決這一難題。因此,針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音段難點,應利用FLASH動畫技術,制作發音動態圖,并配合發音器官的動畫演示, 幫助學習者找準發音部位,展示難點音段的舌位變化、唇形變化,尤其是舌位變化,尤其應囊括中級難度以上(見表1)的音段發音動態圖。
第二,重音、節奏、弱讀與連讀素材
重音、節奏、弱讀、連讀等連貫語流方面的語音特征可以通過視頻,講解例詞和例句進行動態演示、分步演示這些語音特征是如何實現的?互聯網是英語學習、教學的寶藏,豐富、完整的各級各類英語音視頻學習、教學資源有待挖掘與開發。因此,可以通過從互聯網上下載相關資源,篩選價值較高的資源,作為該方面的學習素材。
第三,語調學習素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可設計網絡教學平臺來實現英語語音語調的教學”(任靜,趙魁,2014)。 因此,微資源庫應包含語調學習的素材。從語音學角度看,語調應該是語音學習的重點內容。
第四,演講素材
英語演講不僅展示演講者的語音水平、口語表達能力,更展示其邏輯思維能力、英語運用能力,演講可以說是其英語及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也是語音學習的高階。通過觀摩、學習優秀的英語演講,學習者不僅可以了解演講節奏、調控演講過程,還可以學習良好的語音,所以微資源庫也要創設英語演講情境來提升學習者的英語語音水平。
2.5 微資源庫的優化
優化資源庫的資源,嘗試使用現代化技術,實現計算機輔助的語音訓練,建設人機交換的智能語音訓練系統。
三、微資源庫應用
利用以微視頻為主的語音微資源庫,語音教師可以直接調用微資源庫中的教 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學習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興趣愛好,利用移動網絡進行在線自主學習, 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按照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實現高效利用時間,使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的語音水平。
參考文獻
Net 1.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 檢索于2021年2月15日 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l
曹劍芬. 漢語聲調與語調的關系[J]. 中國語文,2002, 3.
陳燁. 英語語調模式及其聲學實現[J]. 外語研究,2006, 5 (14) .
陳倩. 大學生英語短語重音習得調查-初探性研究[J].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4, 3.
方緒軍,楊惠中. 制定全國統一的語言能力等級量表的原則與方法[J]. 現代外語, 2008 (4):380-387.
林燾,王理嘉著. 語音學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桂燦昆. 美國英語應用語音學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李傳芝. 大學英語語音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今日科苑, 2010, (02): 225-226.
李靜. 英語語音網絡課程資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3): 183-185.
任靜,趙魁. 英語語音語調網絡教學平臺功能設計探討[J]. 電子測試,2014, (05): 152-153+82.
沈炯. ?漢語語調構造和語調類型[J]. 方言, 1994.
石鋒. 語音格局的分析方法[J]. 第六屆全國現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 2003, 10.
王桂珍. 漢英音幅與基頻模式的特點及其對英語語音教學的啟示[J]. 現代外語,1990,1 .
王晶. 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J]. 當代教研論叢,2016 (7): 95.
田朝霞, 金檀. 英語語音評估與測試實證研究—世界發展趨勢及對中國教學的啟示[J]. 中國外語,2015,3:80-86.
趙忠德. 音系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覃福森,(1977-),男,漢族,廣西容縣人,副教授,任職于仰恩大學,研究方向:語音學與音系學。
【基金】本文為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外語教改科研專項)“移動互聯背景下自主學習導向型的英語語音學習微資源庫建設”(項目編號:JZ18008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