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是政黨用自己的政治目標和價值立場影響國家和社會,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同、支持和追隨的過程。領導不是建立在權力的基礎上,更多的是建立在政黨教育、啟發和引導人民群眾認識到自己的利益與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的基礎上的,意味著政黨在民眾心中建立的權威。我們黨作為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力量,主要對國家和社會生活實施政治、思想、組織領導。思想領導是靈魂,政治領導是根本,組織領導是保障。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黨的思想領導的本質就是黨的理論掌握群眾,凝聚群眾和引導群眾。具體到我們黨的思想領導涵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的領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思想方法的領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以及精神狀態的領導。
我們黨在建黨初期就非常重視黨的思想領導能力建設,在1928年,毛澤東就鮮明指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1圍繞黨的思想領導,我們黨進行了諸多的探索,直到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才真正在思想、政治和組織上實現團結統一,這和我們黨在這一時期的思想領導能力建設有莫大關系,回顧這一時期黨的豐富的領導理論和實踐經驗對于我們今天更好地進行黨的領導實踐有重要啟發意義。
一、思想武裝能力建設:開創了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奠定思想基礎實施思想路線領導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領導能力的建設從一開始就立足領導能力的根本問題,注重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通過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奠定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基礎,從而構建正確而科學的領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些共產黨人一直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但是同時黨內始終存在錯誤的思想路線,在很大程度上對黨和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因此黨內也始終存在與錯誤思想路線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寫了著名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兩論不僅是對中國革命歷史經驗的哲學總結,更揭露了“左”、右傾錯誤路線的認識論的根源,對黨內存在的嚴重錯誤路線展開了深刻的哲學批判,為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奠定了認識論基礎。在之后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指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2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不僅在理論上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而且著實推進了思想路線在實踐中的領導。毛澤東說,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注重干部能力的培養,在戰爭年代就開始培養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的哲學思維,形成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真正完成了思想啟蒙和覺醒,從根本上肅清黨內教條主義的影響。這一時期正確思想路線的理論形成與實踐發揮對于中國共產黨之后的領導實踐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歷代的領導人都開始并善于從哲學和世界觀的根源上解決現實問題,深刻說明黨的領導是一種世界觀的領導,是超越了具體問題的領導,是科學的領導。
二、思想創造能力建設:開創了通過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形成理論成果,實施理論成果領導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立足中國革命的重大現實問題,完成重大理論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在理論上走向高度成熟。胡繩曾經評價毛澤東思想指出,“毛澤東思想是從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的典范。不拘泥于老框框,實事求是,敢于創造,這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3總的來說,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這一時期創造性地解決了四大基本問題,針對如何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問題,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的系列戰略思想;針對戰爭的力量從何而來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如何鞏固和發展的問題,毛澤東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理論;針對黨的自身建設的問題,形成了毛澤東從思想上建黨等一系列黨建思想;針對中國向何處去的國家發展前途的問題,毛澤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建立聯合政府的設想。毛澤東思想具有科學性和預見性,解決了黨內深層次的思想問題,比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問題,兩者的關系問題將貫穿始終,直到人類完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而毛澤東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為我們開創了道路。在建黨初期,就發生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論戰,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講清楚,以至于造成人們在實踐中的難題。而毛澤東在抗日戰爭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深入思考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徹底解決了這一思想困惑,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中國革命的上篇和下篇,中國革命必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然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因此也必須與資產階級形成革命聯盟。這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性正確性。
毛澤東思想不僅能夠及時面對重大的現實問題進行回應和解決,同時善于將經驗上升為理論,在實踐中推進理論成果的轉化,發揮示范和引領的作用。政黨能不能產生具有現實意義和未來意義的主張,對于政黨的領導的政治效能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黨在這一時期根據形勢的變化形成了大量正確的決定、指示和決議,《毛澤東選集》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中收錄了抗日戰爭時期重要著作達77篇,是對這一時期革命成功經驗的記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中的其他成員在這一時期也有很多重要的理論著作和成果,全黨取得豐富的理論成果,預示著中國共產黨理論已經發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將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指導思想,發揮其政治作用。這為黨的理論創新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礎。
三、思想導向能力建設:開創了通過歷史大勢確立價值導向塑造政治人格,實施黨的思想先進性領導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和作風,塑造了先進的政治品格,成為了政黨的典范。在民主革命的過程中,王明曾經提出了“保衛蘇聯”的口號,這是很失人心的,再加上我們黨在一個時期存在嚴重的“關門主義”的傾向,在政治上陷入過孤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們轉變了政治路線,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擔當起民族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建立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教育、組織和引領人民實現自身解放,與人民群眾深刻互動。在與群眾的互動中形成了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鍛造了偉大的革命精神和政治人格。
共產黨人對于自身的定位始終是要對全民族和革命發揮導向作用,是標桿和旗幟。毛澤東說,“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毛澤東就指出了中國共產黨要在民族解放戰爭中始終發揮模范作用。這說明中國共產黨不僅僅要發揮理論的導向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在實踐中發揮先進性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四、思想整合能力建設:開創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動員完成思想統一凝聚民心民力,實施黨的思想現實性領導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開創性地完成了黨內思想的整合,探索出了一系列思想上建黨的方法和路徑。思想上建黨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關鍵,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就提出了思想上建黨的重要黨建思想,而真正實現了黨內思想的整合是在整風運動的過程中。我們黨探索出了通過開展積極的黨內斗爭克服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完成思想的整合。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階級政黨黨內斗爭經驗時指出,“無產階級的發展,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在內部斗爭中實現的。”4我們黨正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途徑和方法措施。特別是從 1942 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徹底清算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在黨內的錯誤和影響,使全黨同志得到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黨八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增強了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自覺性和能力。
中國共產黨通過正確的政策和方針整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開創性地完成了黨外思想的整合。黨外思想整合指的是黨的思想理論統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形成思想認同,從而形成共識,凝聚最廣泛的民心民力。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在廣東戰爭和北伐戰爭中,曾經在中國軍隊中灌輸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了中國的軍隊。”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之所以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幼年走向成熟,與中國共產黨對各種抗日武裝力量的整合和對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廣大的中間勢力的整合有重要關系。中國共產黨能夠根據正確的理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確保各種社會群體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最大限度將他們整合進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上來。比如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制定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照顧到了每個有革命要求的階級和階層的利益需求,形成相應的靈活的經濟政策和政治政策,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和引導。
思想是一個政黨的靈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了“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的重大戰略判斷,作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思想領導能力建設是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的思想領導能力建設要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尤其是通過黨在革命戰爭年代開創性地進行思想創造和思想引領的豐富經驗,學習如何提高黨的思想領導能力。我們黨應該在繼承與創新中學習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我們黨應該學習增強理論自覺,時刻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我們黨應該學習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樹立的偉大政治品格,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我們黨應該學習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博大胸懷和在實踐中形成的偉大政治科學。
參考文獻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頁。
2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523頁。
3 《胡繩全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 599 頁。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3頁
作者簡介:
王利雪(1986年12月——)女,漢族,山東聊城人,講師,法學碩士,揚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