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值此建黨百年契機,我們應加強青年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得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17 年,教育部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正式將實踐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之中。對實踐育人的研究,大多學者圍繞實踐育人內涵、實踐育人價值、實踐育人模式、實踐育人機制等方面展開,如從實踐育人的目的來劃分,有學者將實踐育人劃分為四種模式,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目的的模式(愛國主義教育、生產勞動教育等);以社會服務為目的的模式(“四進社區”、環境治理等);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模式(校企聯合、構建實踐基地等);學生社團發展的實踐模式(志愿活動、奉獻愛心等)。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對實踐育人基本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對實踐育人研究方式缺乏量化的實證研究等,這也是今后實踐育人研究的趨勢方向所在。
構建優良育人生態,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舉措,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天津工業大學經管學院創新性的開展了鄉村振興“1+1+1”實踐育人體系建設與實踐。
開展了“鄉村振興“1+1+1”實踐育人項目,通過“價值引領+精品項目+品牌效應”以期達到1+1+1>3的效果。
通過設立“黨建團建、助農攻堅、志愿服務、創新創業”全方位立體化實踐平臺——鄉村振興“1+1+1”育人實踐平臺,探索建立“一院一街鎮一項目,一班一育一品牌”實踐模式,實現學院班級和街鎮社區(村)的雙向全部覆蓋,形成機制化、常態化、規范化、可持續的實踐服務模式。努力營造文化多元共融、師生齊生共長、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實踐育人有機體系。
一、打造出定點化、常態化的校地實踐服務體系
依托“鄉村振興“1+1+1””平臺,通過“三個育人和一個服務”分類開展院、鎮系列活動,以點面結合的方式突顯出大平臺的建設優勢,建立實踐育人常態模式,打造全方位立體平臺。
二、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工作機制
1、學院牽頭,搭建院班-街村互動平臺
由學院牽頭,學院領導與王穩莊鎮領導共同支持,開展實踐育人合作。由學院團委向全院團員青年發起號召,以全院118個團支部為主體,以點帶面,實現全院全體團員青年滾動式全面覆蓋參與,鼓勵各團支部圍繞共建基地王穩莊鎮的現實情況,與王穩莊鎮團委共同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風格鮮明的團日活動,鼓勵我院學子組成社會實踐團赴王穩莊鎮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其實現振興。
2、為團發聲,引領全院實踐大潮
在學院兩大公眾號平臺積極宣傳共建基地項目進展,將每一次實踐活動圖文并茂地展示給全院師生,充分發揮新媒體引導凝聚作用,并以開展“新時代·新實踐”主題實踐活動為契機,組織并指導學生會、學生社團開展相關對接項目,成立專門實踐團赴王穩莊鎮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項目。
3、突出亮點,特色隊伍助力合作
發揮經管學院14支特色隊伍的突出作用,調動民族管弦樂隊、合唱團、朗誦隊、舞蹈隊等隊伍人才的積極性,以此來豐富理論宣傳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寓教于樂,更貼合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引導志愿者隊積極開展主題宣講會和社區志愿活動。
本活動主要以實踐育人的“社會服務”為中心,圍繞環境治理、實踐活動等展開,充分發揮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知識優勢和人才優勢以及王穩莊鎮的資源優勢和陣地優勢,積極推進區校合作,打造價值引領、社區幫扶、志愿服務、科技下鄉、文化建設等形式多樣、定點化常態化的協同體系,更好地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成才,同時促進王穩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紅色引領的新農村地域綜合體為載體,通過優勢互補、價值共增培育出紅色理論宣講、為黨唱紅歌、國旗下的宣誓等20多個學生活動與實踐育人項目,全面覆蓋了學生思想成長、實踐實習、志愿公益、文體活動、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成長成才全過程。
建黨百年契機下的鄉村振興計劃,不僅做好了紅色理論宣傳。更充分發揮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知識優勢和人才優勢以及王穩莊鎮的資源優勢和陣地優勢,積極推進區校合作,打造價值引領、社區幫扶、志愿服務、科技下鄉、文化建設等形式多樣、定點化常態化的協同體系,更好地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成長成才,推進新鄉村振興建設,同時促進王穩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構建,能夠把政府、高校、企業以及社會其他主體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理論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多方參與、協調培養的良好局面,不僅符合治理理論的核心思想,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實踐育人模式。
作者簡介:
張笑智(1990—),男,漢族,天津人,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天津市天津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