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自然壟斷不是“自然而然”的壟斷

2021-11-25 06:56:14黃翔宇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6期

摘要:自然壟斷理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自然壟斷產業的變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理論的完善給予了現實中自然壟斷產業存在的合理性,但實際上自然壟斷理論是作為一種事后理論去解釋現實現象,其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壟斷,是在政府管制下所形成的、被政府強制力所保護的壟斷。在市場中,政府干預的經濟合理性是建立在效率標準上的,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否補償市場失敗所造成的效率損失,這需要政府在競爭和壟斷之間做出選擇。

關鍵詞:自然壟斷;市場競爭;政府管制;規模經濟;成本劣加性

一、自然壟斷理論的發展脈絡

目前普遍認為自然壟斷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萌芽階段、早期自然壟斷理論、比較成熟的現代自然壟斷理論和當代自然壟斷理論最新發展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

自然壟斷理論的萌芽出現在約翰·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對地租的解釋,穆勒認為“地租是自然壟斷的結果”。由于土地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部分人對土地的獨占權力使他們享有對使用土地的人要求租金的權利。這是一種自然壟斷,因此在早期,自然壟斷的原因是制度賦予的壟斷權力和自然要素的稀缺性,是一種自然條件決定論。

2.早期自然壟斷理論

在面對與自然因素關系不大的條件下也存在的自然壟斷現象時,自然決定論無力解釋,于是理論開始偏向經濟性因素的解釋,早期自然壟斷理論出現。在這一時期,對自然壟斷的解釋開始嘗試從規模經濟入手,但是還沒有脫離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的理解,它們共同作為自然壟斷的成因。

亨利·卡特·亞當斯(Henry Carter Adam)依據規模效益不變、規模效益下降和規模效益上升三種情況把產業分為三類,認為應該對前兩類產業實行市場機制,而對規模效益遞增的產業實行政府管制。法羅(T. H. Farrer)給出了自然壟斷產業的五個基本經濟特征:(1)該產業提供的是某種必需的產品或服務;(2)該產業所處的生產環境和地理條件具有某種天然優勢;(3)該產業的產品無法貯存;(4)該產業具有規模經濟特征;(5)該產業的顧客所需要的可靠和穩定的供給通常只能在壟斷的條件下實現,并強調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該產業的生產必須具有規模經濟的特點。理查德·T·埃利(Richard T. Ely)將自然壟斷產業分為三類:一是依靠獨一無二的資源而形成的壟斷,二是依靠信息獨占和特權(專利)而形成的壟斷,三是依靠產業的特殊性而形成的壟斷,并認為自然壟斷源于生產的規模經濟狀況,認為自然壟斷具有“不可競爭性”。

3.現代自然壟斷理論

現代自然壟斷理論在前人的研究思路上,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出發,更加系統、嚴密地解釋自然壟斷。自然壟斷理論發展到這一時期趨于成熟,以規模經濟為理論基礎和根本出發點來闡釋自然壟斷。

克拉克森和米勒就指出,自然壟斷的基本特征是生產函數的規模報酬遞增,即產品的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因此,由一家企業提供全部市場所需的產品比由多家企業共同生產的成本更低。若這個市場需求由一家企業就能滿足,那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平均成本的企業,就能通過低價競爭將對手擠出市場,形成自然壟斷。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認為,自然壟斷最明顯的經濟特征,是平均成本在其產出規模擴大到整個產業的產量時仍然下降。因此,由一個廠商壟斷經營就會比多個廠商提供全部產品更有效率。斯蒂格里茨認為的自然壟斷,是在某些情況下,生產一種商品所使用的技術導致一個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或很少幾個廠商。

4. 當代自然壟斷理論

自然壟斷理論的最新發展是為了解釋現實經濟中一些自然壟斷產業處于規模不經濟階段的狀況,引入了一些新概念。

眾多學者的后續研究中,傳統的自然壟斷理論得到了修正,引入了成本劣加性和范圍經濟的概念。成本劣加性是指,一家企業提供整個產業產量的成本小于多家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之和,企業的成本方程就具有劣加性。多產品生產的成本劣加性主要表現為范圍經濟,即一家企業聯合生產多種產品的總成本小于多家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陳銳,2007)當前的主要觀點是自然壟斷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任意產量水平上存在嚴格的成本劣加性,若某種產品的單一供給者的成本在全部產量范圍比任何幾家供給者的成本加起來都低,那么這家企業就是最有效率的生產者,就會產生自然壟斷。在單產品生產的情況下,每一產出水平都存在規模經濟是該產品自然壟斷生產的充分而非必要條件,因為可以從每一產出都存在規模經濟可以推出每一點成本函數都具有嚴格的劣加性,反之則未必成立。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企業生產該行業全部產出的成本低于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生產同樣總產出水平的成本,即使在規模不經濟階段(平均成本上升),也是自然壟斷。在多產品生產的情況下,范圍經濟是成本劣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但是某一產品的規模經濟和成本劣加性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既不構成充分條件,也不構成必要條件。在多產品的情況下,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同時成立也不是自然壟斷的充分條件。

此外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提出“有效競爭”這一概念,他認為有效競爭可以使競爭和壟斷有效協調起來,有利于形成長期均衡的競爭格局,從而取得競爭和壟斷二者綜合經濟效率的最大化。李懷、于立等國內學者提出“網絡經濟”的概念,認為當代自然壟斷已經收斂到僅具有網絡經濟特性的產業上來了,自然壟斷只能和網絡經濟發生關聯, 而同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成本劣加性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二、自然壟斷概念的界定

從自然壟斷理論的演進中可以看出,自然壟斷還是一個尚未明確、較為模糊的概念,隨著經濟發展和認識的深入,理論的發展完善不斷賦予“自然壟斷”新的內涵,以應對現實問題帶來的挑戰。這也展現出自然壟斷理論的一個特點——通過理論的完善來給予現實中自然壟斷產業的合理性。

1.自然壟斷是一種壟斷狀態

穆勒提出“……地租是壟斷的結果,這是一目了然的。不過這是一種自然的壟斷,它可以被人們控制,甚至可以為了社會全體而作為信托資產,但不能阻礙其存在。”也就是說,自然壟斷是自然存在的,符合自然規則的。只要土地是稀缺資源并有人占有土地,就不能阻礙土地租金的產生,“即使其所有者并無一致的行動, 也仍然是一種被壟斷著的東西”(陳銳,2007)。照此解釋,自然壟斷是一種壟斷的狀態,是必然存在的。

2.自然壟斷是不可競爭的

法羅提出“那些從來沒有發生過競爭或者發生過競爭但最終失敗的產業才具有自然壟斷的屬性”,也就是說存在著這樣的產業,在市場中不會有競爭發生,自然而然有且只有一家企業來滿足所有市場需求,或者發生過競爭,但是“其他因素會使競爭自我破壞, 走向壟斷”(陳銳,2007),這樣的產業就是自然壟斷產業。

這意味著在某些產業中,由于資源稀缺或規模經濟等等因素,競爭和壟斷從一開始就是不可相容的,并且市場力量中一定是壟斷處于上風,因為壟斷才是最有效率的,競爭只能造成企業的低效率,這就是自然壟斷。這稱為自然壟斷的“不可競爭性”。

3.自然壟斷是競爭的結果

克拉克森提出在規模經濟基礎上的自然壟斷,假定一個行業總的市場需求只能容納一家企業的生存,那么企業就會為了降低平均成本而不斷擴大產量,從而在伯特蘭型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直至最終把對手擠出市場,成為壟斷整個市場的唯一生產商。

與法羅的觀點不同,自然壟斷產業不再是不可競爭的了,反而是競爭導致的壟斷。市場最初還是處于競爭狀態,在眾多企業激烈的低價競爭中有一家企業憑借擴大生產規模這一方法來降低平均成本,單位產品成本達到最低,這家企業在該市場中效率是最優的,且能滿足所有市場需求,自然而然它的競爭對手就被擠出市場,從而形成自然壟斷的地位。并且在如此大規模、如此低成本的情況下,不會有潛在競爭對手再次企圖進入,即競爭不再發生,這就形成了自然壟斷。可以看出自然壟斷是競爭的結果,由于市場需求有限,競爭最終只會留下一家企業滿足所有市場需求,這家企業正是在競爭中表現的最有效率的企業。

4.自然壟斷的成本最低

成本劣加性使單產品和多產品的研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一定意義上重新定義了自然壟斷(陳銳,2007)。自然壟斷的企業是生產成本最低的一家企業,不論這家企業提供了整個產業產量的成本小于多家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之和,或是聯合生產多種產品的總成本小于多家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只要它的生產成本最低,即使平均成本上升,也能形成自然壟斷。低成本直接有利于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這延續了克拉克森認為的自然壟斷是競爭的結果的想法,但是縮小了自然壟斷產業的范圍,即自然壟斷產業一定要具有成本劣加性。

5.自然壟斷是政府管制的結果

規模經濟的存在并不排斥競爭,但自然壟斷卻排斥競爭;規模經濟和競爭共存也能實現經濟效率的最大化,但自然壟斷只允許一家企業實現它的效率最大化。看起來自然壟斷作為在市場中較為特殊的存在,似乎不僅僅是依靠規模經濟的力量“自然而然”形成的。實際上自然壟斷行業幾乎都在政府管制之下。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一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關系國計民生,具有投資大、回收慢、風險大的特點,這樣的天然性市場進入壁壘導致大多數國家自然壟斷行業的投資主體都是國家,形成了自然壟斷(劉大洪, 謝琴,2004)。另外有一些自然壟斷產業在政府設置的政策性進入壁壘下形成,這樣人為的市場進入壁壘直接排斥了競爭。

由此可見,自然資源理論的認定中,不論自然壟斷是資源稀缺造成的還是規模經濟、成本劣加性造成的,都是市場力量的產物,認為自然壟斷是“自然而然”的壟斷。但從有效競爭的研究中或許可以推導出,自然壟斷有國家和政府的因素作用在其中,自然壟斷不再是“自然而然”的壟斷了,人為因素在其中占據了較大比重。

三、競爭與自然壟斷的關系

自然壟斷理論實際上是主張政府干預的經濟學家為政府干預行為提供的事后理論依據(Dilorenzo,1996),這不得不讓人思考自然壟斷的存在是正如理論中解釋的那樣是“自然而然的壟斷”,還是其實是在政府強制力下“被保護的壟斷”。這需要證明存在這樣一些產業,多家企業競爭的效率不如一家企業壟斷的效率高,競爭產生的社會福利低于壟斷下的社會福利,市場競爭在這類產業中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也就是競爭存在邊界,那么這類產業才是“自然壟斷”。

1.競爭是永久的經濟過程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看不見的手”,認為每一個追求個人利益的市場參與者會“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著”,結果反而是促進了社會利益。之后的經濟學家們逐步建立起均衡理論,認為通過市場的自由競爭,整個經濟體系將會達到一般均衡,這是最完美的市場狀態。由此看來競爭不僅僅是一種市場機制,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規律。富蘭克林·吉丁斯(Franklin Giddings)將競爭看作是一個動態的、永久的經濟過程,即使出現一個占優勢的企業能夠將產品定價低于競爭者,也不能抑制競爭,競爭只能被其他一些力量抑制或轉化為其他形式,但不能被消除(Dilorenzo,1996)。也有觀點認為“競爭是持續的過程,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市場主導地位必然是暫時的。”(Dilorenzo,1996)。

這么看來,競爭幾乎是不能在市場條件下自動被抑制、被消除的,若市場中不存在競爭了,那么就存在一種強制力量在發揮作用,這個力量不是市場自身的,而是外部力量強加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政府的作用。

2.競爭是廣泛存在的

通常意義上的競爭是指同一產業內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間的競爭,其實競爭的范圍不僅局限于同類企業。1880年巴的摩爾地區的三家煤氣燈公司彼此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當它們試圖合并成為一家壟斷企業時,愛迪生的電燈公司的出現對所有煤氣燈公司都產生了威脅。盡管每一家公司都有巨大的固定成本和發揮規模經濟的可能性,但還是出現了煤氣燈公司和電燈公司之間的競爭。(Dilorenzo,1996)

企業面對的競爭不僅來自于同時期市場上同類企業的競爭,還存在著潛在競爭者的威脅。它們可能由于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的擴大等等因素而出現,所以競爭是廣泛存在的。在沒有政府保護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行業巨頭因為無法及時適應市場變化,被競爭對手擠出市場的情況,諾基亞的衰落就是一個例子。

3.競爭和規模經濟并不沖突

規模經濟概念是對某種經濟效應的描述和概括,用來描述由于規模的增大而帶來的成本下降或收益率提高,是一種技術關系。若認為規模經濟產生了自然壟斷,也就是認為技術關系決定市場結構(Dilorenzo,1996)。規模經濟概念最初提出是為確定企業規模是否合理,適用于一般競爭領域,現在用來解釋自然壟斷的成因,這造成了這個概念本身的矛盾(李懷, 戚聿東,2005)。因此對于規模經濟是否真的排斥了競爭,從而造成了壟斷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

規模經濟是指“平均成本曲線下降的區間(邊際成本低于平均成本)表明規模收益遞增,稱作規模經濟”(李懷, 戚聿東,2005)。以規模經濟為基礎的自然壟斷理論認為,規模經濟使企業在擁有較大的生產規模的同時又實現了較低的平均成本,這一家企業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服務整個市場,所以這家企業能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巨大的固定投資形成天然的市場進入壁壘,不會有潛在進入者企圖進入市場。這是從靜態的角度來解釋自然壟斷。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如果技術發展、市場需求變大,原本壟斷狀態下有超額利潤可圖,勢必會吸引競爭者進入。競爭者這時評估是否進入該產業的標準,不是將壟斷者的長期以來的平均成本1與自己的成本相對比,而是將當下稍短時期內壟斷者的成本2和自己的成本3的對比。若競爭者的成本比壟斷者的成本低(新技術、新方法的采用可能使企業在較小規模就實現較低成本),那么就可以進入市場;若競爭者的成本較高,還要考慮進入市場后能否取得壟斷利潤(市場需求擴大后可能存在更多的利潤空間),這個利潤能否彌補競爭者在爭取市場份額的低價競爭中的虧損。從動態的視角來看,規模經濟理論中技術和市場需求不變的前提條件已經改變,壟斷者的壟斷狀態只能是暫時的,競爭是永遠存在的。

因此,規模經濟并不排斥競爭,競爭也不排斥規模經濟,市場中競爭是沒有邊界的,競爭是始終存在的。自然壟斷的出現只是政府管制的結果,不存在所謂的“自然而然”的壟斷。

四、政府管制下自然壟斷的合理性

既然某些產業由于受到政府管制,被人為設置了市場進入壁壘,才成為所謂的“自然壟斷”產業,那么還需要深入探討的是政府的管制是否具有合理性。

在我國,自然壟斷行業主要有國家壟斷和行政壟斷兩種形態。國家壟斷是指國家作為一個法人實體實施的壟斷,它具有以下特征:(1)以國家名義實施的壟斷;(2)以保障國家安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或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為目的;(3)憑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4)是一種合法壟斷,不受司法審查。行政壟斷是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的行為,是一種非國家意志的行為,其主要特征有:(1)是一種政府行為,只有憑借政府行政權力形成的壟斷,才是行政壟斷,沒有政府行政權力介入的壟斷就不能成為行政壟斷,這是行政壟斷與經濟壟斷的區別所在;(2)是一種地方政府行為或國家經濟管理部門的行為,而不是一種中央政府行為,這是其與國家壟斷的區別所在;(3)具有強制性,它是通過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規章或具體的行政命令來實施的;(4)主體是政府行政機關,包括地方政府行政機關和中央各行政管理部門(胡健, 馬行天等,2004)。

國家壟斷的合理性在于,對于涉及供水、供電、供氣、電信、鐵路、橋梁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初始投資數額巨大,固定資產沉淀性大,而且投資回報時間比較長,單靠市場的私人投資力量可能無法完成,同時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意義重大,需要以國家為主體進行投資。行政壟斷是我國特有的情況,其實質是行政權力的膨脹和濫用。這種情況下的自然壟斷并沒有提高社會福利,反而在政府保護下造成價高質次、效率低下的局面,侵害了消費者利益,浪費了社會資源,是不具有合理性的。

從英國的產業改革實踐來看,英國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國有化運動,將一大批電力、煤氣、自來水行業的小規模、分散經營的企業收歸國有。這是因為原本極其分散的市場結構阻礙了發展高效的、大規模的網絡系統,缺乏網絡經濟和規模經濟,導致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上升。因為各企業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撐下生產經營的,各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義,既不愿放棄對企業的控制權,更不愿放棄所屬企業所創造的利潤,造成這些企業的小規模、低效率經營狀態。在國家的強制性合并后,促使社會資源大量流向國有企業,國有化產業的資本密集水平顯著提高。國家所有制占主導地位的產業部門有燃料、電力、交通、郵政、電信、自來水和鋼鐵等,除燃料和鋼鐵產業外,這些產業都屬于自然壟斷產業。英國國有化的一個重要成就是通過對這些自然壟斷產業的集中,改變了原來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局面,為實現規模經濟奠定了基礎,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王俊豪,2002)。

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開始了私有化運動,對自然壟斷產業的國有企業實行了私有化。因為70年代的高失業率和高通貨膨脹率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凱恩斯主義實行宏觀調控的信心,國有企業固有的弊端漸漸顯露出來,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對國有自然壟斷產業進行投資,國有企業私有化對政府的吸引力更大。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以發行股票的方式出售國有資產,并放松管制,取消新企業進入產業的行政法規壁壘,打破國家對產業壟斷的格局。英國實行私有化政策后,原來的國有企業效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促使原來的國有企業以顧客為導向,努力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降低價格,大大增進了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福利。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干預的經濟合理性是建立在效率標準上的。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在于它能否補償市場失敗所造成的效率損失。效率與平等之間的替代關系意味著公共部門的增長是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的。因此,公共部門的增長會最終導致生活水平增長緩慢。”(王俊豪,2002)政府干預經濟必然會帶來效率的損失,但是只要在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經濟穩定等目標下,這部分損失是社會必須要承擔并且能夠承擔的,即使經濟的運轉不是最有效率的,政府的干預依然是具有合理性的。但是政府干預的合理性是建立在社會公眾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之上的,所以如果政府權利膨脹、過度侵犯市場邊界,經濟發展失去活力,就需要重新劃定政府的干預范圍,在競爭和壟斷間尋求一個新平衡。

五、總結

自然壟斷理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此外還有一些新概念的引進都對原有的理論缺陷做出了相應補充。理論的完善給予了現實中自然壟斷產業存在的合理性,但自然壟斷仍然是一個較為模糊、未被明確的概念,且在不同時期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這實際上就是作為一種事后理論去解釋現實現象。本文認為自然壟斷并不是市場力量的產物,不是“自然而然”的壟斷,是在政府管制下形成的、被政府強制力所保護的壟斷。

對于競爭和自然壟斷的關系,競爭是永久的經濟過程,而且競爭和規模經濟并不沖突。從市場效率的角度看,自然壟斷也是壟斷的一種,必然存在壟斷企業固有的弊端。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自然壟斷是在政府強制力量下形成的。

不能簡單地認為由于政府管制,所謂的“自然壟斷”就是不合理的,這還需要具體討論。政府需要在經濟增長和公共部門增長之間做好平衡,在競爭和壟斷之間做好權衡,在效率和平等之間做出選擇。政府的干預要考慮社會所承擔的經濟損失、是否符合公眾利益、是否符合未來發展等等因素,切不可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讓社會和消費者承擔經濟效率下降的損失,這是政府干預的合理性所在。

參考文獻:

[1]Dilorenzo T J.The Myth of Natural Monopoly[J].The Review of Austrian Economics,1996,9(2):43-58.

[2]姜春海,李懷.自然壟斷理論述評[J].當代經濟研究,2003(5):65-70.

[3]陳銳.自然壟斷理論最新發展述評[J].現代經濟探討,2007(11):32-36.

[4]李懷,戚聿東.規模經濟不是自然壟斷的成因——當代經濟學理論謬誤評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5(11):21-26.

[5]林敏.自然壟斷不是形成壟斷的根本[J].現代企業文化,2008(8):13-13,9.

[6]王俊豪.論自然壟斷產業的有效競爭[J].經濟研究,1998(08):42-46.

[7]胡健,馬行天,張凡勇.自然壟斷的成因與自然壟斷產業的市場化改革——近年來國內壟斷經濟研究述評[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77-80.

[8]劉大洪,謝琴.自然壟斷行業改革研究——從自然壟斷行業是否為合理壟斷的角度出發[J].法學論壇,2004(04):48-52.

[9]王俊豪.英國自然壟斷產業企業所有制變革及其啟示[J].財經論叢,2002(1):1-7.

作者簡介:

姓名:黃翔宇,性別:女,出生年月:1997年1月22日,民族:漢,籍貫:四川蒲江,學歷:經濟學碩士,學校: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微觀經濟研究。

注釋:

指的是規模經濟中衡量的平均成本。

2 這個成本不同于平均成本,與平均成本比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取決于當下壟斷企業的技術狀況和管理狀況。

3 這個成本包括進入市場的固定投資和后續生產經營的預計成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蜜臀AV在线播放| 国产91麻豆视频|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97在线免费| 国产18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九一九色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亚洲69视频| 成人韩免费网站| 911亚洲精品| 91福利在线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日韩无码白|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在线国产91|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系列| 五月婷婷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1久久精品国产| 天天色天天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成人| 欧美a网站|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99视频只有精品|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日本欧美午夜|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美女操|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69综合网| 永久天堂网Av|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99|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