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軍 桂雙
前言:攝影技術誕生至此已有180余年的歷史,時至今日,攝影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大眾藝術,從而進入大眾攝影時代。最初,攝影成像并非是以一種藝術門類問鼎于世,而是一種技術,一種客觀世界的機械記錄手段,是對于客觀事物的純粹的物象進行視覺復刻記錄方式。當然這也就恰恰揭示了攝影圖像的清晰度是攝影藝術魅力的基礎。攝影圖像清晰度在這萬眾攝影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是決定一款攝影器材品質程度,一家影像器材公司命運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攝影影像清晰度的研究也應跟上時代的潮流。本文主要是對淺析攝影圖像清晰度的概念,揭示影響攝影圖像清晰度的原理,總結攝影圖像清晰的影響因素和指出提高攝影圖像清晰度的方法進行闡述。
關鍵詞:攝影圖像 ?清晰度
一、攝影影像中清晰度的概念
想要搞清楚影響清晰度的主要因素,那么我們更為首先的是要搞清楚清晰度的定義。搜索百度詞條清晰度,可知清晰度是指影像上各細部影紋及其邊界的清晰程度。
在百度百科的相應詞條里對分辨率和清晰度的關系進行了爭論。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其一是,認為兩者是為一體,清晰度就是分辨率,只是換了一種叫法,并無本質的差別,唯一就是用作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用法,僅此而已。比如,清晰度多用于電視機的顯示效果,而分辨率則用于計算機的顯示效果;其二,另一種聲音則指出分辨率和清晰度是有本質差別的兩個概念,他們所指的具體內容并不是一樣的,清晰度是指人眼能看到的圖像的清晰程度,是由系統和設備的客觀性能的綜合結果造成的人們對于最終圖像的主觀感覺。雖然是主觀感覺,但不像主觀聽音評價那樣不能用一個客觀標準來計量,清晰度這種主觀感覺是可以進行定量測試的;第三種觀點是清晰度跟分辨率可以互相轉換,但概念不同。因此雖然清晰度一詞和分辨率可以隨便互換使用,但在心目中不能將“電視制式的清晰度”和“電視機所達到的圖像清晰度”兩者混淆。
不同的行業對清晰度有著不同的理解,在攝影界來講并沒有人對攝影圖像清晰度有著明確的定義。
就攝影圖像行業來講,我個人是比較支持類似于上文提到的百度詞條中的第二種觀點,清晰度與分辨率是兩個概念的東西。清晰度是指用于描述平面視覺造型質量的概念,多用于對攝影圖片和視頻的質量評價。在攝影圖像領域,是對畫面中細微內容識別性和精細度形成視感受的一種概略描述。清晰度是由分辨率和內容識別性(由畫面內容邊緣分辨率及邊緣兩側對比度構成)共同組成的衡量圖像質量的非定量性描述概念。攝影圖片的所有具象品質體現均和清晰度相關。
清晰度則是圖中細微層次的清晰程度。靜物的物理結構清晰可見,質感表現一覽無余。而分辨率則是物體的分相識別。各物體間互相堆疊在一起卻能分辨各自的結構所屬。比喻來說,分辨率更像是我們的相機,而清晰度則是指我們相機中的某個品牌,尼康、索尼、佳能等,這樣的一種關系。
二、影響攝影圖像作品清晰度的主要構成
攝影影像作品的清晰度是攝影藝術的基礎,對于具象攝影來講,高品質的攝影影像作品必然會給讀者帶來別樣的視覺感受。當我們了解了清晰度的基本概念以后,我們接下來就可以研究一下攝影圖像清晰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從原理上來講,我認為影響攝影圖像作品的根本原因有三層。其一,由鏡頭及曝光表現形成的成像對象輪廓及線條清晰度。其二,由成像器件或感光材料介質特點形成的偽清晰度(影質)(膠片顆粒特點及ccd、CMOS特點。尤其是拜爾陣列型ccd或cmos成像一般存在色彩分辨率和細節分辨率不匹配、暗部粘連、偽色跨輪廓等視覺劣化成分)。其三,由輸出方式及介質特點形成的影質。
由此三層清晰度構成方式可得出結論:攝影圖片的清晰度提高可以在這三層上做文章。傳統攝影從業者一般是在第一層上做文章,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三、提高攝影影像清晰度的方法
攝影圖像清晰度提高的方法可以通過前期、后期以及輸出三個不同時期加一調整控制提高。要想獲得更高清晰度的影像圖片,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前期拍攝中使用三腳架、較小光圈、充分光照,低iso等技巧提高圖片清晰度
在拍攝過程中,采用三角架拍攝可以很好的防治因為攝影者手抖造成的虛焦、模糊等瑕疵。一張高清晰度的攝影作品虛焦是硬傷,這一點有經驗的攝影師都清楚,特別是在我們拍攝人像的過程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眾所周知,光圈有著控制相機前后景深的功能。光圈越小,焦平面就越寬,畫面的清晰度就越高。光圈越大,則反之。所以在拍攝過程中,適當的選擇較小光圈可以提高我們的攝影影像的清晰度。
攝影即為光的藝術,良好的光照條件是獲得高清晰度照片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定性法則。過高或者過暗的環境都容易導致畫面細節的缺失,不易于我們獲取高清晰度的照片。
前期拍攝中使用低ISO。當光照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有的攝影師往往會通過提高ISO來獲得較亮的成像畫面效果,然后這樣卻會使得畫面信噪比較高。
當然,前期拍攝過程中也可以采取使用包圍曝光、接片等技巧增大圖片像素量,為后期變相提高清晰度來創造條件。
后期和輸出技巧:
1、科學使用清晰度、USM銳化等工具直接提高圖片清晰度。
2、使用插值縮小線寬的方式變相提高圖片清晰度。
3、綜合使用各種工具增強輪廓線條及兩側立體感,變相提高清晰度。
4、使用類似3D BUMP貼圖的方式,增強第四層視覺結構,形成較強烈的拍攝對象材質及影質綜合微立體感。
5、選用能匹配輸出材料和工藝的微立體結構,變相增加清晰度。
第一作者簡介:汪曉軍(1994—),男,漢族,山東省壽光人,研究生,碩士在讀,單位:北京印刷學院新媒體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影像藝術研究。
第二作者簡介:第二作者 桂雙(1996.1.22)女,漢族,河北衡水市人,藝術設計碩士,單位:北京印刷學院新媒體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