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勝
摘要:衣食住行是關系到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最主要四項指標,汽車作為最后一項解決人們生活出行和生產運輸問題的關鍵指標,汽車消費是僅次于購房的第二大消費支出,2019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我認為最有潛力替代房地產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就是汽車。
關鍵詞:促進;消費;經濟增長
一、汽車行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
汽車業涉及的產業鏈非常廣泛,僅次于房地產,供應鏈上游直接帶動鋼鐵、塑料皮革、玻璃、橡膠、芯片電子等制造業以及發動機、變速箱、輪胎、傳感器、顯示屏、制動系統、電動車電池等汽車零配件行業,下游直接帶動汽車經銷商(4S店)汽車銷售行業、汽車保險保養維修美容等售后行業及商業門店租售業,汽車售后行業又對汽車零配件帶來循環需求,間接還倒逼城鄉道路、市政交通、網絡通信、充換電設施及加油站、停車場地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對拉動經濟增長和擴大內需將起到很大作用。
二、我國汽車行業現狀和前景。
汽車是我們目前出行最為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十二年蟬聯全球首位。2020年,全國汽車累計產量2522.5萬輛,銷量2531.1萬輛。根據公安部交管局數據,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81億輛,按照最新人口普查數據141178萬總人口計算,相當于每5人中就有1人擁有汽車。我國地廣人多,城市化程度、公共交通設施有待提高和完善,未來對汽車的需求量仍然是很大的。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2019年全球20個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美國千人汽車擁有量達837輛位列全球第一,而我國則以千人擁車量173輛排第17位,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與千人擁車量373輛的第十名俄羅斯都有較大差距,僅相當于日本60年代、韓國80年代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千人擁車量水平有大幅增長空間,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我國汽車保有量的飽和點是千人400輛至450輛,再根據平均每輛車報廢年限15年計算,意味著我國汽車市場年銷量將突破4000萬輛,按照平均10萬元/輛產值計算,我國汽車業年產值將達到驚人的4萬億元。
三、影響人們購車的因素
1、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因素
主要是限購政策。交通壓力較大或者汽車保有量處于高位的城市都對燃油車限購,直接影響到購車一族,有購車計劃的人如果一直搖不到車牌號或者競價失敗,只好放棄買車。
其次是二手車交易手續繁瑣、換牌麻煩,個別城市存在二手車限遷和限行,以及二手車信息的不對稱,二手車交易市場的不規范。
另外國家征收車輛購置稅無疑加重了購車人的負擔。
2、經濟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購車與購房一樣,是一筆大額消費,買車與否、買什么車都與個人收入息息相關。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31個城市中,15個城市來自山東、廣東、浙江以及江蘇,而這4個省份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30000元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收入與汽車保有量高度相關。還有車輛的使用成本,如油費、維修保養費用較高都影響人們購車需求。
3、社會因素-道路交通安全和停車因素。車輛增多相比之下道路日益狹窄,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還有許多鄉村道路不僅狹窄還沒有路燈、交通信號燈指示牌、攝像頭等導致事故頻發,車位緊張導致停車難、停車貴問題,電動汽車充電難、充電貴問題,都對人們購車欲望產生影響。
四、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的相關舉措。
1、國家層面進行系統性的頂層設計和出臺配套政策加以引導扶持
2020年習總書記明確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促進汽車更新消費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重要抓手,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視,2021年初適時地出臺了相應的利好政策:
2021年1月5日,商務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通知中提到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并購買新車,給予補貼。《通知》在第一點就提到了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意味著接下來各地方政府將會繼續推進汽車下鄉活動的進行。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司長表示,2021年將會完善消費政策,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消費限制規定,針對汽車行業,將鼓勵限制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的投放,讓更多人有機會購車。意味著國家開始放開車牌指標投放,汽車行業開始從以往的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針對推進汽車下鄉活動并對購買符合通知要求的新車給予補貼的通知精神,目前還沒有任何關于2021年汽車下鄉車型以及價格的消息,建議由國家層面參考2020年的車型統一頒布汽車下鄉推廣車型范圍及價格區間,督促各省級地方政府加快制定具體辦法加以實施落實,如補貼對象、補貼條件、補貼車型和標準、補貼資金的來源及使用。目前只有廣東省等少數省份出臺了如下較完備的汽車下鄉補貼政策:
補貼對象
廣東省戶籍農村居民,即依據有關部門關于城鎮、鄉村區域的劃分,落戶在我省鄉村區域的居民。
補貼條件
車主需在省內購買汽車下鄉推廣車型范圍內的新車,購車之后需要在廣東省內完成機動車注冊登記。提交的文件、證件需屬同一人。
補貼車型和標準
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購燃油車補貼5千元/輛。
補貼標準方面,對鄉鎮居民個人購買國產或合資新車給與10%以上的補貼,新能源汽車適當加大補貼標準;
補貼資金來源方面,為減少汽車生產廠家和經銷商的成本壓力,國家通過稅收減免(降低增值稅稅率或免繳車輛購置稅)或根據實際銷售情況對經銷商發放補貼實現;
補貼車型除符合通知要求外僅限于國產或合資新車,價格區間方面:新能源汽車價格控制在30萬元以內,燃油車價格控制在20萬元以內。
2、加快培育規范汽車二手交易市場和以舊換新力度。
成立專業的第三方車輛評估機構,促進保障二手車交易手續簡便化,引導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提高二手車銷售的行業利潤,逐漸推進二手車市場的繁榮。
通過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落實二手車經銷商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減按0.5%征收率征收增值稅(執行時間還應延長),活躍二手車市場,加速汽車作為一種資產的流動性,從而提升汽車的需求。
規范二手車交易市場的發展,運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推動汽車戶口及使用維保信息在全國的互聯互通,把全社會信用體系無縫嫁接到二手車交易中來,徹底解決二手車信息不對稱的瓶頸問題。
3、加快對鄉鎮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如進行道路硬化改造和拓寬,讓路燈、交通信號燈指示牌、攝像頭普及到所有村鎮,減少因交通不便和事故對人們購車的影響。
4、加強城鎮停車場地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的投資建設。消除人們對購車后所帶來的使用不便和麻煩的擔憂。
5、鼓勵對廢舊汽車的回收利用和處理。使資源最大程度的循環利用,避免資源的不足和浪費、場地的占用及對環境的影響,讓汽車從出生到“壽終正寢”都處于一種良性循環之中,有利于汽車行業的更新換代和發展。
總之,汽車行業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作用顯而易見,國家也高度重視,汽車行業在各地的發展不均衡,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差距較大,將影響到地方政府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的態度和積極性,需要國家層面統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