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生的醫德素養直接關系到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的職業素質。現如今,眾多高校對于醫學生醫德的培養還停留在課堂教育,如醫學倫理教育和醫德教育,但是,如果想培養德藝雙馨的醫學人才,光有高超的醫學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高校作為醫學生培養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都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醫德教育勢在必行。
關鍵詞:醫德培育;校園文化;創新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特別強調了高校在育人環節要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1]。在醫學類院校中,醫學生不僅要獲得專業的醫療技術,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以及救死扶傷、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顯得尤為重要。醫學生的醫德培養不僅在課學習中獲得,也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中完善。為了促進醫學生的醫德的不斷培養,通過不斷完善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是至關重要的。
一、校園文化與醫德的概述
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反映一所學校理念、精神、氛圍的群體文化,是教育條件、歷史傳統、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教育資源、拓展教育途徑、增強教育影響力、提高辦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
醫德:是醫務人員所具有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不僅是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醫生和醫生之間的關系,更是醫生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能夠在有效地避免一些醫患問題的同時,促進社會更和諧發展。
二、校園文化對于醫德培養的重要性
(一)和諧美好的校園氛圍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醫德教育環境
醫德教育不僅是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獲得的,和諧的校園環境也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校園文化正是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形成科學向上的氛圍,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校園中的每個成員,這種客觀存在的文化氣息,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教育場域,既使校園內的各種人、事物均置于其中,又使生活在這種環境的成員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以獲得群體的肯定;使新到這種環境的成員,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熏陶,并能較快地適應環境的要求,改變原來適應新環境的行為和習慣[2]。
(二)內涵豐富的文化設施有利于豐富向上的醫德教育精神
校園內文化設施和環境衛生都在給學生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內的文化小品等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校園內的毛主席像無時無刻都在彰顯著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道主義精神。校園文化設施、景觀應當充分彰顯修醫德、行仁術的思想,在未來的崗位中用優質的服務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三)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有助于增加單一的醫德教育載體
醫德教育必定要通過一定的載體所表現出來。醫德的培養大部分是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但是課堂教學是一種應試教育,難免會有些枯燥乏味,使醫德培養的教育進展不順利;但是,如果增加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將醫德培養的精神和內涵寓于其中,不僅增加了醫德培養趣味性,也使醫德教育變得更易接受,也更能激發醫學生學習和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這樣,校園文化作為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就成為了開展醫德教育工作的新載體,它使醫德教育變成了經常性的工作,并且淡化了教育的強制性,增強了教育的趣味性[3]。
三、融醫德培養于校園文化育人的不足
1.老師缺乏與醫學生思想上的交流
在醫學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更加注重對醫學生醫學技術知識的傳輸,在教學過程與實踐中,忽視了與學生思想上的交流,所以部分的醫學生在成為醫生后,即使具備專業的專業技術,但是由于缺乏職業道德和人文精神,也會在治療患者的過程困難重重。
2.醫德教育缺乏與實踐的融合
注重內容教學,缺乏具體實踐,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難以產生道德情感的共鳴。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在促進大學生成長、了解國情、貢獻社會、促進個性、增強社會責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校學習醫學案例是為了純粹的理論學習,而缺乏沒有實際操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先害怕,然后逐漸變得麻木甚至漠不關心,失去了作為醫生對病人的關愛。醫學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醫德醫風教育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始終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發展不協調、知行分離的問題。
3.忽視對日常醫德教育氛圍的營造
即使作為醫學院校,也極少能夠在社團活動、校園環境中突出“道德”的主題,在教學中忽視道德教育,在大環境中也缺乏對醫學生醫德的培養,缺少對學生醫德上的正確引導,也就失去了作為醫學院校的獨特性。
四、融醫德培養于校園文化育人的路徑
(一)創新校園物質文化設計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包括校園環境和建筑物等,它是所有師生價值觀的物質載體,也是校園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
1.創新人文景觀
作為醫學院校,不同于綜合類院校,在校園建設中應當凸顯自身的特征,應當時刻體現著樂于奉獻、救死扶傷的人文精神。醫學是向善的事業,對人的全面關懷是醫學不可缺失的本質特征,而對人的關懷和對其生活的關注目前并沒有在人文景觀的設計與實踐中具體化[4]。校園內人文景觀的設計應當體現合適性原則,而不是一味地違背植物的生長規律,阻礙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利于醫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于醫學生學習人文關懷精神也是極其不利的。
2.創新校園建筑名稱
作為醫學院校,校園內應當無時無刻都體現著醫學氛圍,如安徽醫科大學校園內的“良醫路”,無時無刻不在警醒著醫學生要時刻成為一個良醫,要不斷約束自身的行為,培養良好的醫德,才能成為良醫。在云南中醫學院內,有一條名為“上池”的人工湖。、而蘇軾筆下的“上池”正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之意。這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同學們不僅要具有專業的醫學技術,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醫德。所以,要創新發展校園建筑的名稱,例如“李時珍樓”“孫思邈樓”等給醫學生激勵,激勵他們也成為像李時珍、孫思邈那樣的名醫,不僅是精湛的醫術,更要學習他們高尚的醫德。首先,醫生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要確立“普救含靈之苦”的遠大志向;其次,醫者時時刻刻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待病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貧富如何,是友是仇,一心一意救治;最后,作為大醫行醫時應莊重大方,精神安定,氣度寬宏,不亢不卑,在行醫時做到“詳察形態,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
(二)創新校園制度文化設計
1.制定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符合醫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健康實際的制度體系,利用制度管理教育學生,在制度執行過程中既有剛度又有溫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反哺育人[5]。良好的校風學風能夠給醫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形成高尚的醫德的基礎,用規章制度來約束學生行為,使其能夠明白是非對錯,在行醫過程中能夠明辨是非。
2.將“以人為本”融入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應當是為學校師生服務的,應當始終以服務師生為根本,應
當以廣大師生的需求為制定準則,應當是始終堅持以人文本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確立讓每位師生幸福成長的目標,發揚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精神,實施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模式,使師生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學校的發展當作是自己的發展。醫學生在校園制度中體會到了“人”的重要性,在為患者服務時,也就會發揮自己的人文關懷精神,始終把患者放在首位,致力于將患者醫治好為首要任務,高尚的品德在以人為本的制度中逐步養成。
(三)創新校園精神文化設計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所在。校園精神文化包括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人文精神、共同的價值理念、辦學風格與特色等,可以體現在治學方面、育人方面、人生觀方面、價值觀方面等校園精神文化的主導方向[6]。
1.注重高校教師科學精神的培養??
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當運用科學的理念,實事求是的態度,率先垂范為學生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真理,反對謬誤,提升自身的鑒別能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努力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使科學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體現。尊重事實使醫學生學會在行醫過程中追求真理,在弄清病人病情的情況下絕不妄下定論,永遠追求病因的真相,不迷信、不封建,旨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科學地對病情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2.凸顯人的主體性,完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以人為主體,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才能夠給醫學生以“人”的重要性,明白在行醫過程中病人是首要的,遵循生命之上的原則。因此,在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凸顯人的主體性、完善辦學理念不僅是高校良性發展的前提,也是醫學生醫德培養的保障。?
(四)創新校園行為文化設計
1. 搭建網絡醫德教育平臺
醫學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不斷創新醫德教育載體,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拓展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渠道和空間[7]。例如福建醫科大學開展的“e德堂”線上教育平臺,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堂式教學,通過網絡網絡平臺不僅充實了醫德教學內容,也為醫德教育提供了多種途徑。醫德醫風的培養應多方位進行,將教學和不同的平臺結合,熟練運用新媒體是90后乃至90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本質特征,校園文化活動不能一成不變,要大膽拓展形式和內容,滿足青年學生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學生,自覺參加醫德醫風的培訓和學習。
2. 學校應當增加醫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
醫學院校應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志愿服務,展現社會愛心,開展免費體檢,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能夠將自身學習到的醫學技術運用到現實中并改善不足,更能夠促進醫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化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關心和尊重他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將會促進形成他們服務社會的崇高理想。
結語
醫學院校具有其特殊性,承擔著培養高素質醫生人才的重任,在醫學院校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將醫德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校園文化對醫學生的醫德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醫學院校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校園文化特色。首先,同學們應該對于醫德學習形成一種自我認知,學會自我學習;其次,老師應當多培養自身的科學精神,給同學們做出榜樣示范;最后,學校應該通過多方位的建設來促進大學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更能形成自我學習的態度。通過對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創新,大力促進醫學生的醫德培養,在培養具有專業醫學技術的同時也是培養出具有高尚醫德的良醫。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R].人民日報,2016(12).
[2] 葉立群.高等教育[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300
[3] 張金鳳,張永利,胡文華.論校園文化在醫德教育中的價值[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06):905-906.
[4] 王旭光.大學校園規劃之人文空間構建[D].秦皇島: 燕山大學,2010.
[5] 楊翾.“三全育人”視域下醫學院校文化育人的實現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7):9-10.
[6] 楊波.大學精神文化建設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1):73-74.
[7] 李鳳英.融醫德教育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04):106+108.
[8] 張志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醫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04):73-74.
作者簡介:李星星(1998-),女,漢族,安徽省六安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