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進入21世紀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經濟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更加重視資源利用率的提升,尤其是對于我國國土資源的管理與利用。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2017年國土資源部決定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這也是第一次全國性的國家國土調查,其意義重大,其工作開展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國國土資源利用以及發展的現狀,以2016年年度土地變更數據與最新高分辨率影像為基礎,對當前土地利用情況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得到的數據信息能夠為今后的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本文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主要內容、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重要意義、新技術運用等多個方面進行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新技術運用
1 背景介紹
國土調查工作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目的是全面細化和完善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掌握全國國土資源利用現狀和變化情況,進一步完善國土調查制度,實現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共享,為后續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統一確權登記、空間規劃編制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是在前兩次國土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的。與前兩次調查相比,本次調查內容更加詳細,調查方法更加先進,涵蓋無人機航測技術、“互聯網+”技術、3S技術在內的各種地理信息新技術等, 可為國土調查工作實現精準化調查。
2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內容及技術路線
2.1 國土調查內容
依據國土調查技術規程標準,利用3S、互聯網等技術,整合利用現有資料,以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圖為基礎,實地調查每塊圖斑的地類、位置、范圍、面積等利用狀況;充分利用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和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成果落實在國土調查成果中,對權屬有發生變化的開展補充調查。細化耕地調查,重點對位于河流灘涂上的耕地、林區范圍開墾的耕地等開展細化調查,分類標注,摸清各類耕地資源家底狀況,夯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基礎;開展低效閑置土地調查,全面摸清城鎮及開發區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狀況;同步推進相關自然資源專業調查,整合相關自然資源專業信息;建立互聯共享的覆蓋縣級的集影像、地類、范圍、面積、權屬和相關自然資源信息為一體的國土調查數據庫,完善縣級互聯共享的網絡化管理系統;健全國土及森林、草原、水、濕地等自然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和全天候、全覆蓋遙感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
2.2 國土調查技術路線
整體工作按照“前期準備→內業工作→外業調查舉證→內業整理建庫→質量檢查→成果匯交”等工作流程進行生產。
以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為基礎,農業部門提供的2015年高清數字正射影像圖為輔助,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調查、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數據、地理國情普查、不動產登記等工作的基礎資料及調查成果。合理利用影像以全解譯法進行地類預判,重新勾繪地類界線,在國家下發不一致圖斑信息的基礎上地方補充提取重點地類圖斑及疑問圖斑,對重點地類及疑問圖斑進行外業核實舉證并應用無人機、“3S”一體化外業調查等技術,準確查清每個地塊土地的利用類型、面積、權屬和分布情況,統一建立縣級土地調查數據庫及各類專項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開展調查成果匯總與分析。
3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新技術運用分析
3.1 3S技術
3S技術是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相結合的總稱。GPS技術能快速地獲取定位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優點,目前已經非常成熟地應用于測繪行業的各個領域;RS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中的應用主要是不一致圖斑信息的提取,RS技術效率高、花費少,能快速、有效地發現土地利用變化信息,有效提高國土調查工作效率。GIS技術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實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通過對空間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建立起土地利用驅動因子。此外,GIS技術是數據庫建設與管理的核心,具有數據輸入、編輯處理、查詢、統計、匯總、制圖、輸出,以及更新等功能,滿足各級數據庫之間的互聯共享和及時更新。近年來,科技飛速發展,新一代3S技術應運而生,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提高“三調”質量,實現精準化調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2無人機技術
在國土調查中,主要應用無人機遙感影像技術對土地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控。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獲得的地理信息數據以及遙感影像圖,作為調查底圖開展無人機動態監控,及時獲得相關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在外業調繪中,無人機能夠更準確、快速地收集到相關地理信息,部分過于危險、偏僻的地區數據也能被有效采集,從而實現對人工收集資料的補充與完善,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高效快速、精細準確、作業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生產周期短等特點,在小區域和飛行困難地區高分辨率影像快速獲取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無人機與航空攝影測量相結合在國土調查中是一個新的技術兩點,大大的提升了外業調繪的質量與成效。
3.3“互聯網+”技術
第三次國土調查采用以“互聯網+”舉證為核心輔助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成果質量保障體系,國家依據實地舉證照片進行內業核查,可靠性高,改變以往核查多次反復的現象。先調繪解譯確定重點變化以及需要舉證的圖斑,然后采用“互聯網+”舉證方法,實地調查每塊圖斑的地類、范圍和權屬等利用狀況,這一種工作新形式能夠有效避免返工現象。
“互聯網+”舉證有樣本舉證、初次舉證、補充舉證、統一時點舉證四個模塊。以2016年變更調查數據為基準,最新遙感影像為參考,以全解譯法進行地類預判,重新勾繪地類界線,在國家下發不一致圖斑信息的基礎上地方補充提取重點地類圖斑及疑問圖斑,對4類重點變化圖斑即新增建設用地、新增設施農用地、耕地內部二級類變化、農用地變未利用地圖斑進行外業核實舉證。國家核查組通過外業人員上傳的外業調查記錄和“互聯網+”舉證照片來認定圖斑地類現狀。例如在2016年變更調查數據庫中為水田,國家下發的三調影像不支持水田紋理特征,通過實地核查舉證,實地發生變化的,實地種植水果的就變更為果園并標注種植屬性,實地是畜禽養殖的就變更為設施農用地。“互聯網+”舉證能夠快速的記錄地類現狀、邊界范圍、地物補測、圖斑權屬和種植屬性等相關信息。為內業建庫和審核人員提供了有效地參考。
4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新技術優點
第三次國土調查涉及范圍廣、難度大、任務艱巨,而且我國國土遼闊、地形復雜、資源豐富,與之前兩次國土調查差距變化較小,因此急需要更高效、更精準、更科學的探測技術做支撐。與傳統的探測技術相比,3S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相結合,對地物的補測速度更快、精準度更高,使用方法更為便捷,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工作危險性與任務量。“互聯網+”舉證的方式跟以往的外業調查明顯的不同,這種方式可以把外業的舉證拍照的方向角、位置坐標信息以及外業人員都記錄起來,直接上傳到WEB端平臺,并且WEB端平臺數據庫文件是不能隨意修改的,避免了以往土地調查出現的數據丟失現象以及移花接木現象掩蓋真實的圖斑情況。
5 結語
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對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提升國土資源管理精準化水平,支撐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技術支撐下,對調查的數據分析各類土地變化情況,為國土政策的優化與調整以及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2017〕48號)[Z].
[2]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S].
[3]雷坤平.基于3S技術的土地利用監測與現狀變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4] 曾范航,楊國東.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不一致圖斑提取方法研究[J]. 工程技術研究,2018(15):66-69.
作者簡介:姓名:刀保安 出生年月:1988.12 性別:男 民族:傣族 籍貫:云南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測繪 ?職稱: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