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虹
摘要:林業不僅是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等正常進行的重要原材料,而且在美化環境、調節生態等各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林業作為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如果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病蟲害,必然會對林木的正常生長造成巨大的損害。所以,研究人員應該在深入分析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優化森林的樹種,提高環境污染防控的水平和能力,推動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策略
1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
1.1能夠有效提高育苗的成活率
在林業管理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林業種植。影響林業種植成活率的原因有很多,如種植管理、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后期管理等都是對育苗成活率有直接影響的元素。而育苗的作用不僅能防治土壤流失,豐富資源,還能夠為各種生物提供棲息地,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良好的育苗成活率對林業建設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能避免病蟲對植株的影響,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實現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林業管理中,應該把病蟲害防治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從根源上杜絕病蟲害對林業的影響,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1]。
1.2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病蟲防治的成效直接影響到自然生態環境。但在病蟲防治中,我們需要加強采用無害和合理科學的方式進行病蟲的防治,這樣才能夠真正打造綠色的環境保護理念。科學有效的病蟲防治手段不僅能夠降低病蟲害對環境的危害,還能夠提高林木生存率,環境保護價值極高。在治理病蟲害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加強正確的理念學習,并采用正確有效的方式實現對林業的有效管理和防治[2]。
2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
2.1森林樹種單一
林業資源因為自身具有利用價值較高的特點,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以往我國發展社會經濟是采取先發展、后治理的決策,引發了天然林區采伐以及破壞等問題,對生態平衡問題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雖然社會各界在充分重視環境治理問題的同時,加大了人工林建設投入的力度,但是人工林與自然林區相比普遍存在著抗病蟲害能力弱、病蟲害問題發生頻率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了人工林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2.2自然環境惡化
自然環境因素是影響林木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充足的光照與充沛的降水有助于加快林木的生長,但是氣候干旱以及水資源短缺的環境則會遏制林木的生長。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的人工林大多位于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干旱災害不僅會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的速度,而且病蟲害發生的幾率也相對更高。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已經加大了針對自然災害治理的資金投入量,但就目前來說,依然無法徹底解決由自然災害引發的病蟲害問題[3]。
2.3防護工作不到位
很多地區的林業工作人員不了解林業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是造成生態林業保護措施無法有效落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很多偏遠山區,經常因為森林防護工作量大、難度高以及專業設備嚴重缺乏等因素的影響,林業防護工作始終無法有效開展,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幾率。此外,森林管理人員不重視病蟲害防控工作、預防觀念不強等原因,也是造成林木病蟲害問題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
2.4病蟲檢測水平仍有待提高
從整體方面來看,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仍有待提高。目前,在林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有限,有關部門對相關工作認識不足,缺少重視,從而導致林業病蟲防害所需要的資金不足。與此同時,在對病蟲防害的治理手段上缺少相應的科技、技術等方面的投入,這就導致林業檢測管理力度不足,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此外,上層管理力度不夠,導致下層工作人員積極性不強,不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長此以往,導致對工作的消極態度,影響檢測水平。而因為檢測水平不佳,所取得的成果自然也就不理想,這就增加了病蟲危害的風險。如果在病蟲害起初階段沒有得到控制,那么在病蟲害后期就會加大控制成本,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4]。
3林業病蟲害防治策略
3.1優化森林樹種
首先,林業部門在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時,應該嚴格按照樹種多樣化的原則,合理搭配不同的樹種,營造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混交林,充分發揮層次多樣性森林結構的優勢,豐富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物種類型,確保森林生態的平衡發展。其次,林業部門應該通過建立專業育苗基地的方式,加大無病蟲害樹苗培養工作的力度,在后期營林造林過程中秉承因地制宜、科學搭配的原則,選擇符合本地區環境與土壤的樹種,優化和改造傳統的低產林,才能在徹底消除病蟲害安全隱患的基礎上,為苗木營造健康生長的生態環境。
3.2防控環境污染
政府部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應該制定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大區域內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量,降低有害物質對生態系統平衡發展造成的破壞和影響。此外,各地方政府、環保部門應該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通過對區域生態系統的深度調節,增強區域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5]。
3.3強化防控工作
林業管理人員必須樹立良好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加大林業病蟲害防控策略研究的力度,積極創新林業病蟲害防控的思路和方法,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方案,推動本地區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林業部門必須加強林木病蟲害監測與檢查工作的力度。林業部門在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時,應該根據本地區氣候環境、林木病蟲害發展特點,建立營林造林臺賬,明確林木產地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以便于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解決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蟲害。
3.4提高病蟲害檢測水平
病蟲害檢測是針對防治病蟲害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到病蟲害的防治。因此,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有關部門亟需提高病蟲害的檢測能力,提高檢測水平,并應用現代高科技技術進行全面檢測,以能夠保證及時發現病害,及時解決病害問題。一旦發現病害要能夠及時采用先進技術進行持續跟蹤,并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有效治理。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將病害的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切除其發展源頭,保證林業的安全。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病害的發生,保證林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結語:總之,為了提高森林資源保護的效果,營造出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林業部門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分析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合理的營林造林方法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才能在有效殺滅林木病蟲害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為我國林業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周家娜.試論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6):233-234.
[2]于鳳霞.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林業資源調查與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03):103-104.
[3]張少華.干旱半干旱地區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措施——以定西地區的森林病蟲害為例[J].種子科技,2021,39(10):104-106.
[4]田映輝.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探析[J].種子科技,2021,39(09):89-90.
[5]楊文娟.淺析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作用及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0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