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杰
摘要: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游部”,開啟了文旅融合元年。在當前文旅融合改革發展大環境下,圖書館作為文化陣地應積極探索,將自身發展模式與本地旅游文化結合,依托以研學和紅色旅游為特點的文化項目,探求文旅融合新思路。
關鍵詞:圖書館;紅色旅游;總分館建設;文旅融合
1圖書館開展文旅融合背景及發展形勢
實際上,文化和旅游自古以來就不是互不相干的兩個事物,而是一直結伴而行的一對好友。中國古代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許多山水樓臺都因名人游訪、寫詩賦文而出名。如: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使廬山聞名于世;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岳陽樓名動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吸引無數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文化賦予山水樓臺以精神內涵,而使其成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淺顯的、空洞的旅游,沒有旅游的文化是難以創造完整價值鏈的文化。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文旅融合已成現實發展方向。在現階段可開發的自然旅游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文化與旅游的結合越發重要,依托文化資源與創意發展旅游產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值得關注的是,紅色旅游對文旅產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在革命老區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條,既能宣傳紅色旅游,又能帶動老區革命圣地的經濟發展[1]。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和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應該充分發掘自身的“文化屬性”,積極尋找與本地特色旅游進行融合的切入點,開發其“旅行目的地”價值,主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開展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筆者作為縣級圖書館工作人員,在促進閱讀、旅游與地方歷史文化融合,推動本地文化事業、旅游事業發展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認識和想法,現略作闡述。
2 圖書館文旅融合切入點
2.1 文旅融合方式與案例
文旅融合不僅是“融機構”、“融人員”,更要“融心”。 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不能再覺得旅游是與己無關的“另一個行業”,而是要認真了解、研究本地旅游業,以更好地找到文旅融合的切入點。
筆者所在的孫吳縣是由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沿“滿蘇邊境”建設的軍事要塞發展而來。遺留的大量與戰爭相關的遺址遺跡,是孫吳縣最具特色的旅游資源。自2006年孫吳縣全力開發二戰遺址遺跡旅游以來,以“勝山要塞”為代表的一些遺址遺跡正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了解。自2012年開始,由黑河市與俄羅斯阿穆爾州聯合,中俄雙子城間交流合作舉辦“中俄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每年都要在這里安排一天的日程。兩國青少年一起參觀要塞并模仿當年中蘇戰士并肩作戰、攻克勝山的戰斗場景。除此之外,每年來孫吳搞二戰史調查研究的學者專家也絡繹不絕。孫吳縣正在努力建設“二戰遺址遺跡全景展示教育研學旅游區”。 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類文化場所應主動迎合文旅融合,讓文化活起來,主動對接旅游目的地,更好地為當地群眾和游客服務。還可以強化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眾場所的教育、會展功能,引入現代科技元素,增強當地群眾和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2]。
以此為契機,孫吳縣圖書館于2020年積極申請實施了在勝山要塞旅游景區建設分館——“戰爭歷史圖書館”項目,將閱讀融入到孫吳勝山要塞景區文化地標、景點觀光、旅游購物、文化休閑等功能之中,實現圖書閱覽與實物展覽相融合,拓展相關歷史的展示,滿足深層次研學旅游的需要。
2.2 轉變服務模式,化被動為主動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大體上是“讀者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然而,讀者有時可能并不了解圖書館有哪些特色的、最新的書籍,或者未必能清晰知道自己到底需要閱讀哪方面的書籍,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已經開啟了“建議讀者讀些什么”的主動引導式服務模式,主動向讀者展示本館書目,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導讀者發現所需,從而實現圖書館“普及知識”的社會職能。
正是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孫吳縣圖書館在勝山要塞分館投入圖書資源5000冊、電子閱讀機一臺。資源內容主要包括二戰歷史資料、本地地方歷史文獻等,對于本來就以“研學”為目的的旅游者來說,針對性極強。對于其他普通游客來說,也因為這種“到位”的推介,更容易激發其深入了解的興趣。
3 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路徑與方式
3.1建設總分館服務體系
建設總分館服務體系是公共圖書館向旅游景區延伸服務——創新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2016年12月29日,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文公共發〔2016〕38號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的總分館制建設,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強調要“以縣為基本單位,以鄉村為重點,以統籌發展、提高效能、促進均等為原則,推動具備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3]。黑龍江省圖書館積極落實文件精神,創建了全省流動圖書館服務體系,做到了4個統一,即:統一配置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統一配置數字圖書館服務系統設備;統一配置新書、電子書、優秀視頻資源;統一組織分館資源定期流動交換,探索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孫吳縣圖書館在總分館制建設方面,已在縣內鐵北社區、鐵路機務段、敬老院、檢察院、財政局建立了分館,與分館簽訂了總分館制服務條例。為每所分館掛設了牌匾、配發圖書1000冊,并定期更換圖書。2020年在勝山要塞建設的分館,是首個在旅游景區建設的分館,將實行“三統籌”和“六統一”。即統籌經費、人員、資源,實行統一領導管理、統一標準設計、統一服務目錄和標準、統一資源配給、統一人員培訓、統一績效考評。同時借鑒浙江圖書館“信閱”模式:對于支付寶“芝麻信用”550分以上的讀者,無論是孫吳縣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游客,均可享受免借閱證、免押金服務,免費借走想看的書,讀完后既可以就地歸還,也可以郵寄歸還。
3.2 活動延展閱讀,促文化和旅游更好結合
“主題閱讀”、“分享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是圖書館激發讀者興趣、加深閱讀體驗的有效手段。孫吳縣圖書館在2019年組織開展了《傳承革命精神,追尋紅色夢想——我和我的祖國》紅色夏令營活動。活動中,小營員們參觀了璦琿歷史陳列館,被舊中國悲痛的歷史深深觸動。在知情博物館追憶紅色歲月,小營員們看到了先輩們在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勇于開拓、奉獻青春的歷史。孩子們說:“我們要銘記歷史,學習革命先輩的精神,努力學習去創造更好的明天。”隨后在下午的活動中,小營員們在圖書館圍繞愛國為主題,進行了文藝表演。通過一天的活動,讓青少年在書本之外認識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引導教育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在行萬里路、知中國情的體驗經歷中健康成長,在沉浸式教育中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了“戰爭歷史圖書分館”作支撐,孫吳縣圖書館在開展讀書活動方面將更加便利。如:《孫吳印象》分享會活動,邀請本地旅游達人或外地愛好者,通過照片、短視頻、口述故事等形式,分享自己游覽孫吳的經歷、感悟等小故事,宣傳孫吳縣的二戰遺址遺跡特色旅游,加深聽眾的印象,進一步激發強化“行走天下·閱享人生”的興趣和理念。
作為一個人口僅10萬的邊境小縣,孫吳縣旅游和公共圖書館事業方面有著短期內無法突破的基礎限制,但是,文旅融合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群策群力加快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閱讀與旅游的互惠互促必將會發掘出更多的著力點和發展線,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旭.讓紅色文化傳承與綠色經濟發展有效融合[J].人民論壇,2018( 29):86-87
[2] 宋微. 文旅融合空間下公共圖書館發展路徑的分析與思考[J].蘭臺內外,2019( 10) : 53 - 54.
[3] 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2017-01-18]. http://zwgk. mct.gov. cn/auto255/201701/t20170118_477688.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