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美玲
習近平總書記用5個“光輝榜樣”對劉少奇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說他是“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的光輝榜樣”“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光輝榜樣”“敢于擔當、勇于創造的光輝榜樣”“勤于學習、知行合一的光輝榜樣”“心系人民、廉潔奉公的光輝榜樣”。劉少奇的一生,始終親民、愛民,心系人民冷暖,關心人民疾苦,對人民飽含深情。他這種真摯濃厚的人民情懷在1961年天華調查期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由于超越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中國的國民經濟,尤其是農村經濟陷入了嚴重困難的境地。人民生活艱難,尤其是吃飯成了問題。問題的出現引起了中央的關注,從中共八屆六中全會開始,中央便努力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左”。毛澤東認為,這些年經濟領域問題的出現,直接源于思想方法上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黨內同志的調查研究工作做得不夠。因此,在1961年1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解決經濟領域的問題。1961年3月15日至23日,中央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會上,毛澤東再次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劉少奇對提倡調查研究高度重視,并表示:“我本人也要下決心搞調查,搞一個工作組,這比看報紙、聽匯報要好得多。”劉少奇曾說:“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劉少奇心中裝著群眾,矢志為人民服務,于是,廣州中央工作會議結束后,劉少奇回湖南農村開展調查,目的是要扭轉農村經濟發展不利局面。
1961年4月1日,劉少奇一行乘火車到達長沙,開始了為期44天的蹲點調查。4月12日,劉少奇帶領調查組來到天華大隊調查。在天華調查期間,劉少奇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一是輕車簡從不擾民。天華調查期間,劉少奇拒絕了中共湖南省委在吃住行方面對他的安排,堅持吃住在農家。他說:“在戰爭年代,我們有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人民戰士處處愛人民。干部下鄉了,直接到老鄉家睡門板,鋪禾草,決不打擾老百姓。”他提出,這次調查研究,“我仍舊采取蘇區的老辦法,吃住都在老鄉家”。在劉少奇看來,吃住在農家,“既不擾民,又可以深入群眾”,能夠更好地和群眾接觸,也就能夠更好地了解實際情況。二是表明態度打消顧慮。劉少奇是帶著問題來到天華大隊的,也是想來了解實際情況、解決農村問題的。因此,他一到天華,就向大隊干部表明此次調查的態度,希望他們談話的時候,解放思想,一點顧慮都不要,一點束縛都不要,愿意講的話都可以講,講錯了也不要緊,“不批評,不戴帽子,不辯論”。劉少奇“三不”的表態既打消了社隊干部的顧慮,也拉近了他和大家的距離。三是深入群眾了解民意。4月13日和14日,劉少奇在天華召開了大隊干部座談會和生產隊干部座談會。但礙于天華大隊是紅旗大隊的身份,社隊干部都不敢講真話。劉少奇沒有責備這些干部,而是在4月15日這一天,親自從田間地頭請來了幾位社員,請他們一起開座談會。會議開始時,他對群眾說:“我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請你們敞開講,講錯了也不要緊。講錯了也不批評,不戴帽子,不辯論。”為了請群眾講真話,他莊重地站起來,立正脫帽,向大家深深鞠躬。劉少奇的誠懇態度打動了與會群眾,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大家紛紛道出了加入公共食堂后生活和生產上的諸多不便。四是廣泛調查掌握實情。在天華的18天,劉少奇不僅就公共食堂問題進行了調查,而且還對糧食問題、社員住房問題、山林問題、民主和法治問題等進行了調研,依靠人民群眾解決問題。此外,在天華,劉少奇還就社辦企業、農村手工業、農村商業以及國家職工在農村的家屬的待遇等問題作了調查。調查的廣泛和深入,使劉少奇對湖南農村經濟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為解決問題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天華調查期間,劉少奇一方面通過調查了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和利益訴求,另一方面也充分尊重人民群眾意愿,切實解決了與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系列問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一是同意解散公共食堂。在天華大隊,通過與群眾交流、走訪社員家庭,劉少奇了解了群眾對公共食堂的意見。在4月17日召開的中共天華大隊總支委員會會議上,劉少奇說:“看來,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一聲喊,食堂就辦起來,那是大錯誤,應該吸取教訓。辦食堂有一個很大的平均主義。”“看來多數社員是不愿意辦食堂,要求散。準不準散?我看應該準。”19日,他又說:“不是我們提倡散,而是群眾要求散,要允許群眾有這種自愿。”此后,他又明確指出:“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要求散食堂,如果不散,就脫離了百分之九十的群眾。共產黨員的義務是要經常了解群眾的要求,反映群眾的要求。”二是要求合理定產和征購。針對天華大隊在糧食生產問題上虛報高產和高征購的現象,劉少奇在充分聽取群眾和基層干部意見的基礎上,4月15日專程到長沙和中共湖南省委領導商量,最終決定1961年天華大隊糧食定產75萬斤,國家征購22.6萬斤。同時,他還建議實行糧食生產獎勵措施。這樣一來,既維護了群眾的利益,也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天華大隊糧食生產的被動局面在短時間內得以扭轉。三是督促解決社員住房問題。在天華調查期間,劉少奇了解到社員對實行公共食堂后集中住宿的做法不滿意,于是在4月25日的工作組匯報會上指出:“拆了人家房子,一定要賠……一年解決不了,兩年;兩年解決不了,三年;三年解決不了,四年;四年解決不了,五年。總而言之,要抓住這個事情不放。”為了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劉少奇還組織調查組起草了《關于廣福公社天華大隊房屋情況調查和處理意見》,要求中共湖南省委根據調查組關于天華大隊房屋情況的調查報告制定解決農村房屋問題的政策措施。此外,劉少奇還組織起草了《關于天華大隊山林問題調查報告》,過問劉桂陽案等,對天華大隊的山林問題、基層干部處理問題等進行了指導,充分體現了他對民眾生產生活的關心。
劉少奇在天華的調查研究,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事求是的寶貴精神,以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黨性修養,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更好地踐行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一是站穩政治立場,堅持黨的宗旨。我們要在變局中開新局,于危機中育先機,必須站穩政治立場,在為民服務中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二是深入人民群眾,了解民眾需求。我們開展調查研究,就要像劉少奇一樣,以掌握真實信息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同不同對象深入交流,跟群眾貼心交談,了解群眾的利益訴求。三是維護民眾利益,敢于求實擔當。劉少奇說:“共產黨員的革命氣概,應該是充分估計困難,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挺起腰桿前進。”當前,前行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充滿了各種不確定。這就需要共產黨人以求實擔當的品格,為維護群眾利益奉獻自己的一切。四是不斷學習提高,夯實為民根基。當前,我們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專業素養,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更好地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