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連芳
2016年,慈善法出臺之后,山東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一些非法的慈善組織被取締,慈善組織發展環境得以優化,除了慈善會系統的慈善團體,各類公益服務機構數量越來越多,截至2020年10月31日,山東省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439個,各類志愿服務團體6.85萬個,注冊志愿者1561.49萬人。慈善服務項目也呈現出專業化、規范化、多樣化的特點,在服務留守兒童、未成年人保護、孤寡老人等方面更加貼近群眾需求。近年來,山東省慈善總會作為省級慈善組織充分認識到新形勢的發展,在聯動慈善行業各類公益機構力量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本文以2019年山東省慈善總會設立的魯慈兒童家園項目為例,闡述如何發揮公益機構的優勢和特長,共同打造健康慈善公益新生態,服務山東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精準定位社會需求,提升品牌建設能力
山東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兒童群體數量較多。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山東省留守兒童37769人,困境兒童23590人,因此,關于留守兒童的救助保護工作受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山東省慈善總會聚焦政府救助重點和困難群眾關切需要,2019年,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立了專門服務留守兒童的魯慈兒童家園項目,定位于山東省范圍內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兒童,目標在山東省農村地區、城市流動人口聚集社區,每年建立10個魯慈兒童家園,并依托山東省內47個壹樂園,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堅實陣地,促進新時代山東兒童服務網絡體系的發展。一是項目的實施模式。項目采取“發起機構+樞紐機構+執行機構”合作模式,山東省慈善總會作為項目發起機構,山東省社會創新發展與研究中心是樞紐機構,15家公益組織是執行機構。二是項目的執行模式。“慈善+社工+志愿者”執行模式,由專業的慈善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方人員組成。三是項目的資金模式。“配捐+自籌+共籌”由山東省慈善總會配套一定資金,執行機構自籌及雙方共同籌款的方式。四是項目的運作模式。遵照“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科學化”的原則,從項目合作伙伴選擇、家園選址、人員配置、服務要求、安全衛生等方面制定了標準和規范,品牌化的運營管理方式讓傳統項目散發出新的活力的光彩。
二、引入專業社工力量,提升項目運作能力
留守兒童群體具有特殊性,孩子們不僅需要課程輔導和文化知識,更需要情感陪伴和精神呵護,部分兒童還需要情緒疏導和性格培養。因此,魯慈兒童家園項目在設立前期,確定引入社工,希望通過社會工作者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和專業方法,整合各種資源對孩子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一是選擇專業社工。經過評估和篩選,總會最終確立了泗水縣微公益協會、微山縣微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棗莊市愛棗莊公益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棗莊市中區益城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15家機構,這些都是專業的社工機構或有專職社工的公益機構,有過服務兒童的案例和經驗基礎。二是開展社工服務。根據兒童的需要,采取“專業化+個性化”的方式,重點開設了四點半課堂,周末兒童發展課堂、寒假課堂、暑期夏令營,共服務600多名兒童,針對每個家園兒童的不同特點,開設了一對一的個案輔導,聚焦兒童個體問題,運用社工增能理論、系統理論等幫助兒童改變不良習慣,提升社會適應能力。三是實施專業督導。根據項目督導計劃和要求,由樞紐機構對入選機構的家園建設進行督導,共60多次,包括家園管理,工作人員訪談,兒童、監護人和社區等相關方訪談等,及時解決機構遇到的問題。
三、搭建專題培訓平臺,為機構網絡籌款賦能
山東省內很多公益機構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或者缺乏網絡籌款的經驗,資金的短缺是影響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魯慈兒童家園慈善項目設立的初衷就是在服務留守兒童的同時,賦能公益機構籌款能力發展。一是為機構配套資金。山東省慈善總會為每個魯慈兒童家園提供2萬元配捐資金,另外,通過總會的公開募捐資格,聯動每家公益機構發起項目參加騰訊“99公益日”籌款,籌集不少于4萬元資金。二是為機構發展賦能。總會將魯慈兒童家園慈善項目納入到年度網絡籌款計劃中,利用參加“慈山東·益齊魯”公益創投大賽和齊魯公益領袖計劃進行培訓學習,邀請高校專家、基金會負責人及優秀公益機構代表深度交流,既有理論指導也有實操學習,對如何籌款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應用性。通過這種方式,促進了機構成長,文案策劃、項目傳播和調動資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項目實施兩年來,共籌集善款115.56萬元,其中總會配套36萬元。共建成18個魯慈兒童家園。有15家公益機構成為總會的優秀合作伙伴,有5家機構管理和運行不符合項目要求被淘汰。
四、共建公益生態體系,提升融合資源能力
評估公益項目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撬動了多少社會資源,魯慈兒童家園項目是山東省慈善總會兒童關愛慈善項目中的一個。一是項目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山東省關工委、山東省民政廳、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婦聯等單位給予了政策指導;二是項目得到了慈善行業組織的大力支持。山東省社會創新發展與研究中心、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中國好公益平臺等組織給予了技術支撐。項目充分學習壹樂園兒童服務站的優秀經驗,推動了魯慈兒童家園服務產品落地。三是項目得到了省內多家公益機構的熱情參與。兩年來,15家公益機構為了做好兒童服務工作的共同目標,深入城鄉走訪,千方百計籌款,使項目最終得以落地,項目還吸引了另外20多家公益伙伴的關注,形成了橫縱聯動的新發展格局。
經過兩年的實施,魯慈兒童家園項目成為山東省慈善總會開展兒童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和陣地,形成了開展兒童服務工作可復制的模式,逐步建立起了近百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本土兒童服務人才隊伍,多層次的城鄉兒童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建成。下一步,總會將根據鄉村振興主題,繼續優化升級魯慈兒童家園項目,服務更多的城市流動兒童和鄉村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