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稍微了解健身的時尚人士,就不可能沒聽過帕梅拉這個名字。在推崇“塑形減肥”的新時代,這個女人瘋狂霸屏B站榜單和愛美妹子們的手機畫面,大家對她又愛又恨。她被譽為“人形AI”,其訓練強度令人聞風喪膽;她又引領新的健身風潮,美女們齜牙咧嘴地跟練視頻后,第二天會腰酸背痛地相互問候:“今天,你帕梅拉了嗎?”
這些健身網紅的視頻標題有著同樣的噱頭:“一個月甩掉××斤”“一星期擁有馬甲線”等,引得更多人加入健身行列,其他附屬的小型器械(筋膜槍、啞鈴、瑜伽球等)也一度熱銷。
在萬物皆可“卷”的今天,自然健身也能“卷”。一張瑜伽墊,一個平板,一雙跑鞋,是我初期所有的運動裝備。當我勤勤懇懇每天打卡帕梅拉時,高端玩家早已拎上全套裝備去健身房舉鐵了。曬出的照片里有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別出心裁的配飾穿搭,還有流暢健美的身材線條。當我吭哧吭哧成為健身房里大汗淋漓的一員時,走在潮流前端的達人又優雅地練起了明星同款普拉提。她們通常身材窈窕、四肢纖細,然后柔美地凹出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姿勢。馬甲線、人魚線、蜜桃臀……沒有其中一項就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健身。我在追趕著網絡大V的步伐,卻對自己的身材越來越不自信。我會精心P圖,腿拉長變瘦,臉也要修成標準的小V臉;我不敢再把自己的訓練動態放在社交平臺上,害怕被別人評頭論足,害怕被別人質問:“你這么不專業還叫健身?”
除了運動,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定要高標準。餐桌上最好不見油腥,卡路里要用公式精確計算。輕食沙拉已經過時,取而代之的是一杯杯昂貴的代餐奶昔,雖然價格不菲,但是能夠“滿足口腹之欲”,同時不發胖,何樂而不為呢?還有高糖高卡的奶茶飲料統統都要戒斷,午休時間無聊,還是想來一杯喝的解饞?那就把零糖零卡的蘇打水安排上。反正現在市場上這類產品比比皆是,完全能滿足客群的最新訴求。如果稍微放縱自己一段時間,就會有眼尖的同事端著一杯無糖咖啡飄過,一針見血道:“最近你長胖了哦!”
我有一個女同事,堪稱意志力頑強,永遠走在減肥的時代前端。她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好便當帶到單位,清一色的綠色蔬菜加水果,偶爾加片午餐肉、雞胸肉。我們出來聚餐開小灶,她也堅定不移地帶著自己的飯盒。中午下班,她就背上健身包,去樓上健身房打一小時拳,每天雷打不動。就連周末,她也會在朋友圈發出做瑜伽的動態,這讓所有人深感佩服,也令我自愧不如。我只想在下班擠完晚高峰地鐵的時候,沖到床上躺尸,那半小時的“帕梅拉”已是我最后的倔強。

閑暇之余,我曾逛過一家只有小碼的網紅服裝店,那里集聚了全北京瘦削苗條的女孩,她們把自己裝進一塊塊小小的布料里,然后在小紅書上發布無數高清美圖,評論里無數擁躉在夸贊:“好瘦!好美!”“這身材我慕了!”而當我試穿這些衣服,就像穿上不倫不類的大碼童裝,拘謹束縛,后來便再也沒有去過這家店。
以前很多人把“塞得進S碼的身材才是好身材”作為審美準則,甚至出現了所謂的“身高體重對照表”,超過一定比例會被稱為微胖乃至肥胖。當這個社會崇拜著“白瘦幼”的畸形審美,就會有很多人追逐,為擠進小碼衣服而節食瘦身;現在“以瘦為美”的觀念被摒棄,大家普遍批判單一的審美標準,但是實現多元化的身材自由真的那么容易嗎?我們為了擁抱美好身材運動健身的時候,又會容易掉進減肥緊迫感的陷阱。飲食、運動、穿搭個個都要趨近完美,崇尚的“自由”卻越來越不自由。
不知不覺間,我仿佛已經被“健身焦慮”綁架了。
如今,對于好身材的定義已經不僅僅是瘦和苗條。直角肩、天鵝頸、馬甲線、女團腿、蜜桃臀缺一不可。針對這些身體局部的訓練視頻也讓我們在鍛煉之余更為焦灼,好像不滿足這些標準的身材都不能稱之為“好身材”。我會瘋狂地刷一套又一套視頻,從而涌現一個又一個不滿意,“我的斜方肌怎么這么大?”“我的腿看起來好彎。”“我的小肚子為什么瘦不下去?”就算我的身體指數維持在正常的水平,我也不敢認為我有一個“美好的身材”。
我們跳出了一個故步自封的圈,無形中又塑造了另外一套標準規則,“自信就是美”的宣言難以真正付諸行動。針對女性身材的嚴苛凝視也從未放松,弱小的發聲抗衡不了大環境的施壓。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身材自由?健身塑形固然沒錯,也應當為了健康不斷塑造自己的體形,但平臺熱搜上往往會出現明星們、紅人們完美身材的營銷,“××狀態”“××身材”,這都讓我們不斷地審視自己,從而屈服于大眾慣性的審美規范。同時,更被惡性的消費習慣綁架:我一定要擁有健身服里的愛馬仕、我一定要光鮮亮麗地發一條健身朋友圈、我一定要跟上最新潮流……
現在,我嘗試著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候太累,我就會休息幾天,也會開個垃圾食品和肥宅快樂水慰勞自己。就算不能連續打卡一個月又怎樣?他人的自律不能成為我的焦慮。運動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找到自己適合的節奏和方式,才能達到初衷。健康不能讓肌肉線條來定義,享受汗水、感受分泌的多巴胺,才是快樂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