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紅

紅色的教學樓里,九年級孩子正在復習備考。學習的科目不同,姿勢不同,低頭奮筆疾書的樣子卻極為相似。個別注意書寫姿勢的孩子挺直了腰身,更多的孩子用盡全身的力氣趴在桌上,眼睛都要貼著作業本了……
我被孩子們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同時為他們的不良坐姿而擔心。
我深知戴眼鏡的苦惱。看到孩子們如此不愛惜眼睛,我心里十分焦急。我想進行一次有關保護眼睛的嚴肅班會討論。經驗告訴我:不起作用,他們保護眼睛的道理比我說得都好!
這時,我突然想起我看到的兩句調侃戴眼鏡的人的打油詩。“終日耳邊拉短纖,何時鼻上卸長枷。”
我靈機一動,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兩句詩,讓學生猜猜是啥物件。
孩子們一下子有了興趣,一個孩子脫口而出:“這不是牛嗎?”
他的答案被笑聲淹沒,“怎么會是牛呢?”我說。
“是口罩!”又有孩子回答。
“對!是口罩”,一些孩子響應,大家似乎對這個答案很滿意。
但一個孩子突然一拍腦袋,大聲說:“眼鏡,絕對是眼鏡!”
“是啊!”孩子們恍然大悟。
“是眼鏡!對!是眼鏡!”孩子們說道。
孩子們都笑了,為這兩句詩的形象幽默,也為剛開始的那些孩子說出的“牛、口罩”這些不著調的答案。溫柔的女生捂著嘴笑,豪爽的男生仰天大笑,笑點低的捂著肚子笑得直不起腰,直率地看著詩大笑……
我強忍住笑,問孩子們:“我出這個謎題是為什么?”
有孩子自告奮勇進行小結……開始,孩子們還在笑;一分鐘后,一些孩子開始思考,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身,調整了坐姿;小結結束時,大家抬頭挺胸,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我想,孩子們未必能夠牢固記憶老師講授的知識點,但“終日耳邊拉短纖,何時鼻上卸長枷”這兩句打油詩,他們一定終生難忘,也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努力做到愛護眼睛。
我們習慣了板著臉孔訓斥孩子,也不缺乏愛與溫柔,總相信“嚴師出高徒”,也能做到盡量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合作與探究……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么。通過這節課,我頓悟:是幽默感!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幽默的人,但我要探究多種教育孩子的途徑,讓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不僅有汗水、淚水,也要有愉悅、充實。孩子們并不需要每時每刻都把神經繃得緊緊的,更多的是能一路歡笑、一路輕松、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