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無常




在青海,相較于中西部地區那些“網紅”景點,位于東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無疑要低調得多。平日里,除了每年首府同仁舉辦“六月會”,這里鮮少出現旅行者的身影。
這里完全有別于青海其他地域。在彰顯雄渾的西北風光之時,打動我更多的,是當地少數民族悠久的歷史,以及宗教藝術積淀的人文內涵,充滿了厚重的歲月感。對我而言,這是一片瑰寶般的熱土。
廟內人聲鼎沸,空氣里桑煙繚繞,法師斷斷續續地敲擊銅鑼,身著藏裝的男人們手捧哈達,開始緩慢地向四周旋轉獻禮。
這趟黃南藏族自治州之旅,從澤庫縣和日鎮開始。和日鎮位于黃南的中西部,距離西寧直線距離 160多公里,我駕車從西寧出發,冒著大雨一路向南,歷經數小時,到達了鎮上。
雨勢依舊猛烈。我繞到鎮郊的和日寺,直奔寺院后山的石經墻。和日寺的石經墻盛名無需多言,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石經墻,它是一種罕見的宗教建筑奇觀,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將近3米高、2米多厚、200米多長的紅色墻體上,壘砌著無數塊刻有佛像和經文的大小石板,內容為《甘珠兒》《丹珠兒》《大盤若經》等藏傳佛教名著,字數超過2億多字,被譽為“世界石書奇觀”。來到這里時,噼里啪啦的雨水沖刷著墻體和石板,發出轟隆隆的聲音,繞行一圈后,我便返回車里更換濕漉漉的衣物。
在澤庫縣住宿一晚。第二天早上出發,依然大雨滂沱,我沿著213國道北上,道路兩旁是連綿無盡的草原,再過些時日,蒙古族牧民將會在這里舉行“那達慕”大會,但此刻鋪天蓋地的雨水屏蔽了視線,幾乎什么都看不到。途經麥秀國家森林公園時,我不禁有些失望,因為這里地處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核心區,擁有原始純凈的自然風光以及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但因下雨我無法停留,只能繼續默默地趕往同仁。
臨近中午,雨勢漸漸減弱,璀璨耀眼的陽光沖破云層,我來到了黃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同仁。同仁是青海唯一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藏語稱“熱貢”,意為“金色的谷地”。在藏區提及熱貢,可謂人盡皆知,這里以唐卡、堆繡、雕塑等為代表的傳統工藝,共同組成了著名的“熱貢藝術”。
我站在隆務河畔,望見田野里即將成熟的青稞和油菜,時下正值豐收季節,但比收獲更早到來的是一場盛大的“六月會”。這是當地流傳了1400多年的祭祀樂舞,每年農歷六月16日至25日,同仁周邊的20多個村莊會舉辦煨桑、祭神、上釬、開山等活動,以舞娛神,祈求一個五谷豐登、人壽安康、六畜興旺的太平盛世。2006年,“六月會”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后每年都有大量外地游客前來觀賞。
在當地人指引下,我來到四合吉村的神廟觀看祭祀表演。廟內人聲鼎沸,空氣里桑煙繚繞,法師斷斷續續地敲擊銅鑼,身著藏裝的男人們手捧哈達,開始緩慢地向四周旋轉獻禮;而后他們手舉彩旗繞場數周,緊接著敲擊扇形龍鼓,以極快的速度在供奉夏瓊神的轎殿前蹦蹦跳跳;之后女性表演者登場,她們統一佩戴精美的珊瑚和銀碗背帶飾品,再次以緩慢的步伐旋轉獻禮。而緊隨其后的小朋友們,無論平時多么調皮,此刻都會乖乖跟隨大人表演,間或吹響低沉的法螺。
當地人告訴我,這些參與表演的全是本村人,女性表演人員必須是25歲以下的未婚女子,領舞人員由法師抽簽選出,一旦被選中,無論她人在何處、距離家鄉有多遠,都得及時趕回來參加。而法師作為活動的重要人物,平時就是普通老百姓,活動期間身份才會發生轉換,扮演人與神的溝通者。在部分村莊的表演中,法師還會用刀砍破自己的頭顱,用鮮血祭祀神靈。
近3個小時的表演,僅是四合吉村數天表演里的其中一場活動,隨后其他村莊以接力賽形式相繼舉行。表演結束后,走進神殿里,夏瓊神像下堆著許多由酒、青稞、水果、糌粑糕、松柏枝、七彩糖珠組成的供品,活動期間將會全部倒入桑爐煨桑。之后,我跟隨人群離開神廟。
這些孩子大多不會說普通話,嬌小的身影就像一只只春燕,歡快地飛翔在各個角落,為這座古老的寺院注入了一抹靈動的氣息。
當藏傳佛教翻越青藏高原來到同仁時,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了“村村有寺院,家家有佛堂”的宗教勝景。
隆務寺是同仁第一大寺,在安多藏區(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地帶,包括四川、甘肅、青海相接的部分地區)的地位和規模僅次于甘南的拉卜楞寺和西寧的塔爾寺,整個同仁城區都以該寺為中心建造起來。這座寺院沒有圍墻,外圍被長長的轉經筒廊道包裹,大門背后的大經堂是寺院最重要的殿堂之一,殿內18根巨柱和146根短柱極為震撼,眾多的壁畫、唐卡、堆繡、藏毯、佛像等藝術精品令人目不暇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