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柯振鑫
白菜營養豐富,種植和貯藏方式簡單,是很多人喜歡吃的蔬菜。一般白菜種植時間在立秋前后,這時候溫度還比較高,為了保證白菜品質和產量,要做好管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白菜高產種植方法。
因為冷熱交替期最有利于白菜葉球的生長發育,所以應當選擇合理的時機種植。但由于空間地域的差異,南北地區在種植大白菜的時間上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南方地區在8月底至9月初種植,北方地區在7月底至8月初(或者立秋前后)種植。
白菜的根系很淺,所以應選擇保水、保肥能力高的土壤。白菜籽很小,為了保證白菜的出苗率,要求土壤地勢平坦、土層疏松,這樣才能使白菜根系更好地吸收養分。種植建議起高壟栽種,這樣不但方便排灌,還加強了田間的通透性,減少病害發生。首先,田間施足基肥,有機肥5 000 kg/667 m2左右,復合肥50 kg/667 m2左右,一同深翻入土,并做到土壤均勻細致。然后起壟,行距在50 cm左右,株距在20 cm左右。
可以選擇成熟期適宜、抗病性強、抗逆性效果好、籽粒飽滿、均勻整齊的良種,并剔除那些破損、瘦弱的種子。播種前浸種,能夠起到很好的消毒除菌效果。可以用1%的福雙美和90%的乙磷鋁均拌種15 min 左右,或者在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0 min,然后再用50℃左右的溫水浸種0.5 h。
在畦壟上開1 ~1.5 cm 的淺穴或淺溝播種,播種密度為行株距25 cm×35 cm 左右,每穴播種8 ~10粒,或者在播種溝內按照0.5 cm種子密度進行條播。需要注意的是播種前先澆水再播種,然后覆薄土,這樣的種植方法能夠避免土壤板結,加快種子發芽出苗,每667 m2播種量一般在300 g左右。
白菜澆水以見干見濕、保持土壤濕潤的澆水方式最好,不可盲目澆大水或澆水過頻,忽干忽濕會傷害白菜根系。白菜追肥主要在蓮座期和包心期(以速效氮肥為主),在包心結球期需要增施有機肥和鉀肥(如磷糞水或者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等)。
白菜常見的病蟲害為霜霉病、黑斑病、蚜蟲和菜青蟲等。在白菜病害的初發期要及時噴藥,防止病菌蔓延。在蟲害的初發夾斷及時使用殺蟲劑進行防治,在白菜進入結球期后,病蟲害防治工作會受到阻礙,所以一定要在結球前殺滅害蟲。在蓮座期至包心期軟腐病和黑腐病發生比較多,可以用3 000倍的72%農用鏈霉素溶液連噴2 ~3次,每隔10 ~15 d噴施一次。
白菜收獲過早產量低,收獲過晚容易出現凍害,所以一般在立冬后小雪節氣前,根據天氣的變化來適時收獲。一般采收的白菜要在田間晾曬2 ~3 d,有利于白菜的儲存。
為了保證白菜高產,種植戶在土壤選擇以及選種播種上都要做到位,另外生長期的水肥以及病蟲害防治也很關鍵,都是保證白菜高產的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