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云 馬鳳實
隨著部隊改革轉型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結構重組、體系重塑、制度重建在推動部隊建設整體性躍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陣痛性”矛盾。實踐感到,機關干部在思想穩定、能力提升、職業發展、闖勁保持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各級認真研究解決。
當前,隨著改革“第三場戰役”不斷深入,一些制約部隊建設的深層次問題正在破解,干部隊伍整體思想穩定、積極向上。然而,一些機關干部的認識誤區和消極情緒卻不容忽視。有的感到地位作用下降了,有的感到職業發展前景變窄了,加之改革后機關人少事多、標準更高,一些單位出現了“老機關”待不住、“后浪”又接不上的情況,機關干部青黃不接、選調困難的問題逐漸顯現。
上述問題不容回避,必須以實事求是、敢于擔當的精神去正視和解決。要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教育,回應機關干部的痛點關切,幫助他們認清職責使命,以更好的態度擔起責任、盡心履職。一要充分尊重。要正確認識機關干部的地位作用,機關干部身在兵位、胸為帥謀,既是黨委首長的參謀助手,也是指導基層、幫抓基層的骨干力量。強調“猛將必發于卒伍”,目的是引導機關干部重心向下、面向基層;強調參謀、服務、執行職能,更有利于機關干部轉變作風,用實干樹立威信、用作為贏得地位。二要回應痛點。要有共情能力,對機關干部加班加點過多、職業發展受限、現實困難較大等問題要耐心傾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決不能無動于衷、漠不關心。要有求實精神,認真研究問題背后的問題,找準成因,對癥下藥。三要正向引領。要教育機關干部堅決服從改革大局,自覺對表看齊,不發不負責任的牢騷,不被消極負面情緒所裹挾。要引導機關干部看到改革是一個漸進向好的過程,切實克服浮躁情緒,穩定心神,扎實工作。
改革調整后,基層更為充實,機關明顯精簡,“小馬拉大車”成為常態,這就要求機關干部必須具備更強的能力素質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但從現實情況看,在任務增加、時間趨緊、標準拔高的情況下,各級機關短期內還難以適應,工作紛至沓來、人員疲于應付、質量難以保證的情況時有出現。
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寄希望于削減任務、降低要求,關鍵要從自身想辦法,積極引導機關干部增強聚焦主業、精通本職、多向多能的素質。一要培育“聚焦主業、為戰務戰”的打仗型素質。習主席對備戰打仗看得最重、憂慮最多、叩問最嚴,要求部隊“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謀打仗的問題,真抓打仗的準備”。要著力提升機關干部能力構成的含“戰”量,讓思維理念、工作方式、作風形象等都與打仗高度契合起來,從解決“兩個能力不夠”“五個不會”問題入手,切實蓄足克敵制勝的信心和底氣。二要培育“精通本職、獨當一面”的專業型素質。當前,機關工作是嚴格按編運行,“一個蘿卜一個坑”,加之其專業性、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要求每名機關干部都要成為個頂個、實打實的行家里手。特別是新進機關干部,必須抓緊點滴時間在所負責專業領域勤學苦練、深鉆細研,盡快擔當起崗位角色,完成好職責任務。三要培育“多向多能、應對裕如”的復合型素質。機關精簡后,一些崗位沒編制了,但工作并未自然消失;一些工作調整了,但人員并未增加。這就要求機關干部拓寬業務范疇,掌握多項能力,積極引入現代辦公方式,既專又博、善于統籌,做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新的軍官制度明確要建立軍官職業發展路徑管理制度和崗位任職資格制度。這兩項制度的實施,為軍官科學管理、有序流動奠定了基礎。但從現狀看,一些不具備相應任職資格的機關干部職業發展出現阻滯,長期服役的思想有所動搖。有的已錯過補經歷的機會,干勁受到挫傷;有的過去是優中選優被組織挑到機關的,現在出路收緊,感到難以接受。
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各級要引導機關干部端正態度,服從大局,主動順應政策規定的調整變化,合理優化個人職業發展路徑。一是路徑上盡早規劃。新的軍官制度分類明確軍官職業發展路徑,其目的是引導軍官更好地規劃設計必經的教育培訓、崗位任職和拓展歷練,進一步透明軍官職業發展前景。作為有志于長遠發展的“參謀軍官”,必須針對自己的發展路徑提前進行規劃,對個人成長“路線圖”做到心中有數,并主動與組織選擇緊密銜接起來,切實做到該送學培訓時就出去、該下基層時就下去。二是經歷上能補盡補。在任職資格成為剛性要求的情況下,經歷是否扎實成為影響軍官成長進步的關鍵因素。對于有機會補經歷的機關干部,各級要舍得將其送校深造或放到基層任職,切不可犯本位主義錯誤,忽視了人才培養這個大局。與此同時,機關在選調干部時,既要考慮機關完成任務需要,也要考慮干部成長路徑和發展空間,努力畫好集體發展與個人進步的最大“同心圓”。三是完善過渡期政策。目前,關于任職資格問題,新的軍官制度主要對培訓經歷有所放寬,但對機關干部最缺的基層主官任職經歷則卡得很嚴。這樣一來,一些單位出現了位置空缺不得不在少數人里選的窘境??陀^上講,初始即嚴會有效促進新制度的貫徹落實,但從保留人才和大范圍選人的角度看,探索通過放寬代職資格條件等辦法幫助機關干部補齊基層經歷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當前,形式主義已成為影響機關干部動力活力的頑疾。有的身陷文山會海、繁文縟節之中,老“五多”未除,新“五多”又至;有的整日忙得不可開交,休息無法保證,家人難以理解;有的對正風肅紀、督導問責心存畏忌,擔心“干得越多風險越大”,闖勁拼勁有所弱化。
鄧小平曾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糾治形式主義,既是純正黨風的要求,也是為機關干部減負的現實需要。一是防范和糾治繁瑣哲學帶來的“留痕主義”。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有的對機關干部提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只做加法不做減法,搞簡單問題復雜化,讓一些機關干部成天忙于推材料、簽文件、請假派車、參會陪會等瑣事之中。凡此種種,都是不重實效的形式主義,貌似認真扎實,實則明哲保身、不負責任,消磨了機關干部的激情與活力。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定律”,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言之,就是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要抓住根本,把握實質,不要人為地把事情搞得復雜化。這一原理,值得我們深思借鑒。二是防范和糾治偏離中心帶來的“身份迷茫”?!岸爽F象”是備戰打仗的大敵,常使機關干部陷入事務主義、文牘主義,身心俱疲而又徒勞無功。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開展工作、組織活動不能只看“干”的好處,也要考慮“不干”的可能性,當“不干”更有利于戰斗力建設時,要勇于擔當、果斷刪減。要為機關干部聚焦主責主業創造條件,確保他們把有限的心思精力投入備戰打仗中去,在歸正重心中貢獻才智,在為戰務戰中實現價值。三是防范和糾治問責泛化帶來的“寒蟬效應”。要注意保護機關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多一些欣賞和激勵的眼光,少一些質疑和苛責的心態,對于犯過錯誤的同志也要積極幫助,決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堅決防止問責泛化,既不因上級過問而盲目擴大,也不因個人情緒而畸重畸輕。要倡導敢于創新、大膽去干的精神,鼓勵機關干部出點子、謀創新,吐故納新,打破陳規,不怕試錯,以務實舉措改變工作被動、低效循環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