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精堂 呂 楠 劉德寶 陳業峰
(山東港口青島港應急救援中心,山東 青島 266500)
隨著科技的進步,化工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性,閃點低、揮發性強、有毒害性,一旦發生事故,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員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近年來,隨著危化品裝卸貨種和數量的快速增加,國內外危化品事故頻發,促使我們要高度重視危化品事故應急處置,規范危化品應急處置響應流程,運用智能化、現代化裝備,不斷提升危化品應急處置能力。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檢驗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協同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的實戰能力,2020年11月19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在董家口港區聯合舉辦了“山東港口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燃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此次演練由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島市消防救援支隊、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承辦,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管理廳、山東海事局、青島市及日照市相關部門等32家單位領導出席活動。山東港口集團公司、青島港集團高度重視,精心部署、細化方案、靠前指揮,確保了此次演練工作的統籌推進。
青島港會同青島西海岸新區應急管理局、青島市消防救援支隊等部門應急救援力量,出動10支隊伍、27輛消防車、6架無人機、6艘拖消船、3艘緩拖消三用船、8部滅火機器人,共計300余人參加演練。
此次演練模擬港口某液體化工碼頭進行苯乙烯裝船作業時,因漲潮期間纜繩調節不及時,在潮汐和風力的共同作用下導致后倒纜斷裂,船舶位移,造成復合軟管受力扯斷,碼頭、船方出現物料苯乙烯泄漏,大量入海。
在初期處置泄露過程中,現場發生閃爆,碼頭作業區發生燃燒,造成1名職工受傷。海面苯乙烯擴散約500 m2,隨后,泄漏到海面的苯乙烯被引燃,火勢迅速擴大,形成大面積燃燒。為避免受火勢波及,靠泊碼頭的作業船備車斷纜,緊急離泊避險,在行駛到港池口外時,甲板上的苯乙烯突發起火。應急船舶采取營救措施后,發現1名船員失聯。
1)企業自救——工藝處置,控制燃燒。事故單位在發生事故后,現場職工迅速采取工藝處置措施,關閥斷料,啟用固定消防設施,對碼頭及罐區進行滅火冷卻。單位職工充分發揮微型消防站作用,合理使用防護用品及器材裝備采取初期處置措施。碼頭作業船舶迅速采取緊急離泊措施,并使用船只和碼頭固定消防設施對泄漏危化品進行稀釋控制,避免災情擴大。事故單位主管部門在第一時間報警,并組織現場人員疏散。
2)初期處置——偵察為先,救人為主。青島港應急救援中心第一時間出動,指揮員到場后首先詢問知情人,了解事故情況,并派出偵察小組采取偵察措施,明晰現場風險,全面掌握事故情況。隨后,命令現場應急人員做好自身防護,組織攻堅隊員在水槍的掩護下,抵近火場,解救受傷職工,并用氣防車運送至醫院進行救治。
陸域救援根據偵察結果和數據反饋,綜合分析研判現場情況,針對現場危險源做好防控措施。通過加強“智慧消防”建設,充分發揮消防機器人、無人偵察機等智能設備作用,避免戰斗人員貿然進入事故區域,減少近戰人員數量。
1)碼頭前沿——堵截蔓延,兩面夾攻。部署2部滅火機器人在著火點東西兩側進行夾攻,控制火勢,進行泡沫覆蓋,控制火勢;另外部署2部機器人在東西兩側對著火點上方管廊進行冷卻保護,防止災情擴大。
2)管廊——冷卻保護,防止爆炸。部署2部機器人、4臺移動炮,對管廊進行冷卻保護,形成隔離水幕,阻止熱輻射,防止對相鄰苯罐造成影響。同時對火點形成三面夾攻態勢。
3)苯罐——自上而下,漫流冷卻。部署3部高噴車、2臺移動炮,從高處對兩座苯罐形成漫流式冷卻保護,防止苯罐爆炸,造成人員傷亡。
4)LPG球罐——冷卻防控,防止擴大。部署2部機器人、2臺移動炮對罐體進行冷卻保護,防止影響范圍擴大。
5)火場供水——快速準確,科學合理。強化現場供水保障,確保連續不間斷。水是火災撲救中最常用的滅火劑,在火場上消防水的供應,直接關系到整個滅火救援戰斗任務的成敗。在撲救危化品火災的情況下,從遵循“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來講,保證火場用水持續供給,是決定滅火戰斗行動科學有效完成的關鍵。
1)密切協同、救人第一。在海域應急處置中,盡快將事故船舶轉移至安全海域,避免作業船和碼頭火勢相互影響。部署無人機和消防人員利用紅外線測溫裝備進行不間斷偵察,對數據研判,判定事故危險程度,抓住有利時機,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部署拖輪頂靠到相對安全的事故船尾部,將被困船員轉移至拖輪。
2)準確迅速、攻防并舉、逐片消滅。發揮船載消防設施“水源充足、流量大、射程遠”的優勢特點,應急船舶呈扇形堵截包圍火勢;將事故船舶與碼頭脫離,形成2個獨立的戰斗區域,避免相互影響,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部署拖消船對海面流淌火進行控制、消滅,防止火勢蔓延。
3)三面包圍、上下合擊、交替掩護救援。充分考慮事故船舶危險性和海上風向、潮汐等因素,在安全位置部署滅火力量,發揮海上應急船舶消防系統優勢,合理部署戰斗陣型,采用“先控制、后消滅”的指導思想和三面包圍、上下合擊的戰斗陣型,在安全距離控制火勢。消防人員做好登船準備,指揮部調動無人直升機,拋投滅火彈,打通救援通道,消防員抓住有利時機,迅速登船營救被困人員,在無人直升機的配合下,運送被困人員至安全區域。與傳統救人方式相比,利用無人直升機救人反應迅速、機動靈活、風險性小。
1)構建火場分級指揮系統。構建火場分級通信模式,快速高效完成指令傳遞。采用分級通訊模式,陸域、海域指揮員聯系溝通使用800兆對講機,陸域作戰力量使用400兆對講機,海域作戰力量使用150兆對講機,在此基礎上,陸域作戰力量再按照戰斗小組分用不同的多個頻段進行指揮溝通,確保指令下達高效通暢,互不干擾。
2)海陸空協同配合作戰。拖消船迅速消滅海面流淌火,配合碼頭前沿機器人對火點進行夾攻,無人機實時傳輸現場畫面至聯合指揮部,指揮員根據現場畫面發現事故船甲板著火,同時收到事故船報告,立即調派海域力量參與滅火,指戰員登船,協同作戰,共同處置。部署消防指戰員攜帶紅外測溫儀等先進專業裝備,迅速登上拖消船趕赴指定海域進行事故處置并對船員進行撤離,清點有無失聯船員,并通過無人機偵查,確定被困人員位置,指揮員立即調派無人直升機拋投滅火彈,精準滅火,打通救援通道,消防員迅速登船營救,無人直升機配合解救被困人員至安全區域。
3)無人機監控救援協同作戰。利用無人機機群進行消防滅火救援,降低消防人員現場偵查危險,提升現場救援效率和質量。海域、陸域利用無人機進行偵查,同時將現場實時畫面傳輸至指揮中心及輸出終端,為聯合指揮部決策部署提供依據。海上投彈滅火,搜救失聯船員。
此次演練貼近實際、立足實戰,情景設置合理、應對處置得當、現場指揮到位、程序流暢、場面震撼,全程呈現陸海空立體作戰過程。這是山東港口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綜合性應急處置演練,也是山東港口青島港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安全生產事故演練,呈現了7個創新:
1)創新完善了船舶靠泊期間事故的處理流程;2)創新形成了危化品船舶泄漏及火災的處置流程和方案;3)創新了海上人員疏散和救助人員的救援模式;4)創立了海上危化品船舶拖離、救援的準則;5)理順了鄰近港口之間聯動、海邊消防力量聯動的機制;6)明確了化工碼頭事故處置中加強智慧消防建設的思路,最大限度減少救援人員傷亡;7)創新了陸海統籌處置應對的指揮及協同作戰體系。
對于此次演練,現場專家給予了大力稱贊,各級領導都高度肯定,為港口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積累了經驗,為全國沿海港口陸海同發火災時的統籌協同指揮處置打造了模式,提升了港口突發陸海事件應急處置水平,確保港口平安穩定,助推了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