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金成
(天津港集團公司安環部,天津 430063)
近年來,隨著港口建設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各種貨類、各種業務板塊應運而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顯得更加突出。然而,從目前政府專職消防隊和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情況來看,無論是從整體布局還是在整體戰斗力上來看,距離港口企業實戰需要還有一定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為了彌補不足和缺陷,全面提升企業初起火災自防自救能力,建立健全企業微型消防站已經成為企業健全完善志愿消防隊伍的重要抓手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體現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單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有效處置初起火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更好地推動企業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規范并強化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各省市紛紛出臺《微型消防站建設標準》,基本明確了以下幾個方面事項。
1)明確了建立企業微型消防站的目的和要求:企業微型消防站是以“救早、滅小”為目標,按照“有人員、有器材、有戰斗力”的要求,以達到“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5分鐘協同作戰”為標準,而建立起來的專門消防力量。
2)明確了必須建立的單位范圍:除消防法律法規規定應建立專職消防隊外的其他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以下簡稱“重點單位”)均應建立微型消防站。這是強制的必須建立的范疇。
3)明確了鼓勵建設的范圍:鼓勵非重點單位建立微型消防站。也就是說自認為有必要建立初起火災處置力量的單位,也可以建立微型消防站,這是由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需要而建立的,沒有強制要求。
4)明確了建立微型消防站的三個等級,即分別按照危險等級和單位人員數量等綜合情況,設立一、二、三級三個等級,并對應明確了相應等級的微型消防站配備最低人數和器材設備標準。
5)明確了企業微型消防站的職責:單位微型消防站應積極開展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巡查、滅火應急演練、消防知識宣傳,達到消防安全巡查隊、滅火救援先遣隊、消防知識宣傳隊“三隊合一”的要求。
通過開展調研和實戰拉動,企業微型消防站在建設初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的單位特別是區域較大的單位,微型消防站的響應、處置時間遠遠超過“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5分鐘協同作戰”的要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企業微型消防站設置比較集中,沒有做好“點面結合”的布局統籌;二是消防員業務能力、綜合素質尚存不足,缺乏實戰性訓練和演練,技戰術水平亟待提高;三是滅火救援設施器材配置不充分、種類欠缺,有的雖然滿足了最低配置標準,但與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消防站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為: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但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的雖然有培訓計劃,但缺乏系統性、統籌性,日常學習培訓記錄不全;有的未及時更新在冊人員、未按標準懸掛微型消防站標識、相關組織架構未上墻;有的單位將消火栓的扳手分離保管而導致延誤啟動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有的單位對微型消防站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對專職消防隊有依賴性,把“建”和“有”作為了第一任務,沒有把自身處置初起火災救援力量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來;二是對微型消防站管理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加之缺乏經驗,致使有的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真正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三是主管部門對相關工作的督促指導力度不夠。
有的單位配備的消防員對打水帶、消火栓的使用操作方法不熟悉;業務分工和處置流程不清晰,常常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單位選用保安等輔助力量作為微型消防站兼職隊員,有的還是年歲較大且身體較弱的人員,不能完全勝任相關工作;二是有的單位微型消防站缺乏系統培訓和專項訓練,學習的針對性不強,流于形式,學習培訓重理論輕實戰,導致實操層面不同程度的缺失;三是由于消防員大多是兼職人員(消防控制室值守人員相對固定),崗位經常輪換,而新輪換人員的培訓教育往往不能及時跟進,進而導致新隊員的業務能力跟不上。
有的單位消防應急處置預案過于繁瑣,長篇大論,不便于實戰把控;有的單位消防應急處置預案千篇一律,對于不同性質的火災缺乏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有的單位消防應急處置預案束之高閣,缺乏必要的演練、評估和完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從業人員專業性不強,導致工作水平不高;二是工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論證;三是對于新增加作業面的消防特性缺乏研究,應急處置措施沒有同步跟上。
針對港口企業微型消防站建設運轉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相關原因分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強化和完善:
作為港口企業特別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不可或缺的初起火災撲救專門力量,企業微型消防站在消防安全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企業微型消防站建設又是一項專業性系統工程,需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各港口相關企業必須將微型消防站建設納入企業整體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中,統籌考慮、積極組建、科學訓練,以期真正發揮“養兵千日,時時用兵”的作用。
“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5分鐘協同作戰”是硬要求,既是處置初起火災的最佳時機要求,也是對企業微型消防站作戰能力的檢驗標準,因此,各相關單位應當遵循“便于出動、全面覆蓋”“就近、救早、滅小”的原則,依據標準并結合所屬區域實際劃定“3分鐘處置圈”,分建筑、分樓層、分區域、分崗位合理編配消防員、布置滅火及搶險救援器材放置點,確保消防員從器材放置點到達事故現場不超過3分鐘,以滿足“第一時間提取、第一時間使用”的需要。貨(堆)場區占地面積較大的碼頭、倉儲物流單位及單體建筑較多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合理設置微型消防站執勤分點;同一建筑內多個重點單位共用消防控制室的,應按照一級微型消防站的要求分別獨立建站,確保微型消防站執勤力量在單位內部全覆蓋,確保3分鐘內到場撲救初起火災。
在消防員配置上,要盡量選取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反應靈敏、且經過上崗前培訓的人員從事消防工作,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將各區域內的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員納入微型消防站消防員編制,以便于形成合力開展工作;在消防裝備建設上,既要滿足所建微型消防站相應級別的標準配置,又要充分考慮所屬單位各類火災特性,配備齊全與之相適應的滅火救援器材、裝備,保障各點位配置需要,形成“全覆蓋”。有條件的單位可配置應急搶險救援車輛,對于配置的灑水車等設備也可以做到“一車多用”,最大化發揮效能;具有爆炸危險性場所應配置符合要求的防爆器材。同時,微型消防站要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備勤制度,按建站等級配備通訊器材,分班編組執勤,以實現“一點處置、多點響應”的快速集結增援處置效果。
各相關單位要依據《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GB/T 38315—2019》,詳細梳理修訂消防應急預案,并經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依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其他有關文件對預案進行評審。通過后,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預案應以正式文本的形式發放到每一名員工,做到“人人知預案、人人會處置”。所制定的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實戰性,要簡化處置流程,明確不同地點、不同貨類發生火災的處置力量和處置方法,盡量做到簡潔明了、操作可行。同時,要明確現場第一處置責任人,授予“現場應急第一處置主要人員”自主行動權,從而保證現場人員能夠及時反應、快速應對,真正發揮初起火災的第一處置作用,爭得黃金時間。
微型消防站要制定完善日常管理、學習教育、訓練培訓、值班備勤等制度,并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大綱,定期開展學習教育培訓等日常管理工作,使每一名消防員具備“三知四會”工作能力。“三知”,即:知道建筑、貨(堆)場布局和功能、知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知道消防設施和器材位置;“四會”即: 會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會熟練使用消防器材。
“練為戰”是演練的目的所在。各相關單位要經常性組織開展不同科目的桌面推演、實戰演練,以達到檢驗預案和隊伍能力的目的。特別是要組織開展以“不打招呼、不定時間、隨機抽取”為主要方式的現場拉動,檢驗各相關單位、部門應急處置工作能力。開展演練、拉動后,要及時總結經驗、查擺不足,對所發現的問題,要舉一反三進行重新審視剖析,緊密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整改、完善、提升的措施,并對相關預案進行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