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童
燕趙大地,歷史悠久,因而為這個區域的民間藝術形式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所以,河北省是一個歷史底蘊豐富的省份,多元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各種文化類型,形成了富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并被收錄到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中。在前三批的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中,河北地區共有132項得到了認定,彰顯了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之魅力。在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音樂項目是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僅藝術性突出,而且還體現了豐富的民族性色彩。河北地境環抱首都,毗鄰海岸港口,文化自由、民眾熱情,有極好的文化交融氛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未來發展更是充滿了朝氣。因而,在國家和省市地區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文化視域中,必須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根基,全面的拓展民間音樂文化發展渠道,開辟民間音樂項目創新改革新路徑,為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項目打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項目的傳承中,要把握非遺文化之脈搏,從根源上進行深層次的文脈傳承。河北地區的非遺文化音樂項目能夠源遠流長的發展下來,至今散發出令人嘖嘖稱奇的藝術魅力,有它獨有的文化力量。也是正是因為一代代的傳承人心懷熱愛和使命、責任,在音樂文化不斷的發展中進行創新和完善,對民間音樂進行傳承和發揚,不停的發揮非遺文化的自身能量,才使非遺文化民間音樂在悠悠歷史星河中持續發光發熱,引得各國人民都贊嘆民族音樂文化之璀璨。所以,對民間音樂文化根脈的傳承,才能真正的守住民間音樂的靈魂,才能不改變民間音樂文化的本質特色。
過去,非物質文化音樂遺產的傳承工作主要靠民眾自發完成,主要是基于社會文化語境下的自然傳承方式,未將文化傳承納入規范和系統之中。即以拜師學藝的師承關系,家族式的近親傳承,形成的是師徒關系的文化傳承鏈。河北地區的音樂非遺傳承也主要依賴著這種自然傳承方式,通過口口相承和人工傳播方式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但是,隨著文化發展的不斷變革,傳統的師承關系已經不再符合當前文化傳承發展的需求,單一的師承文化傳播局限了民間音樂的文化發展,需要更多豐富的文化傳承渠道來拓展民間音樂項目的創新發展。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有人承、有人傳,才能持續的發展下去。非遺文化在過去發展中,多依靠民間意識的傳承力量,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多是以農民為主,所以難以留下文字性的東西。再加上信息技術不發達,書面、影像、音頻等記載材料匱乏。通過人人相承、師徒相繼的民間音樂,卻也保留了質樸的原生態,在漫長的文化流變中,保持了傳統文化精髓。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兼具一體化和多能性,必須傳播出去才能被大眾認知,所以重點是怎樣“傳”。音樂非遺文化經歷了民眾認知的接受、藝術補充和創造、完善。不斷的形成穩定的發揮在那狀態。在自然文化傳承中,為了生存和延續民間音樂的藝術風格,優秀的音樂繼承者不但會為了熱愛,為了養家糊口去傳播民間音樂,更是秉承了一種信念和民族責任感去推動民間音樂。他們會不斷革新發展傳統音樂的內容,保留古典氣韻又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為不同時期的民間音樂發展注入了動力。
在河北民間音樂非遺項目的文化傳承過程中,自然、傳統的文化傳承工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提供了大量的音樂傳承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環境、文化形態的變化,物質能力的提升,傳統傳承方式也顯露出了單一的弊端。師徒繼承、家族性傳承的力量是微小的,也難以作為民間音樂表演者獲得生計的主要途徑。因為,民間音樂的文化市場在逐漸的萎縮,從業者獲得的報酬很難養家糊口,只能另謀生路。隨著當代社會文化市場的轉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雖掌握了音樂表演技能,但無法以此致富謀生,反而要投入更多的經濟和氣力來自發的推廣民間,所以生存尚難何談發揚繼承。這種單一的傳承方式既不利于音樂文化發展,也不利于非遺文化繼承,所以需要更多豐富的渠道為民間音樂文化發展拓展道路,確保民間音樂文化發展處于良性循環之中。
近些年來,河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改觀了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現狀。但是就系統的音樂文化發展而言,依然存在傳承人才斷層、民間音樂生存空間縮小等現實性問題,這些主要的制約性因素,對河北地區的民間音樂文化傳承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1世紀以來,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尤其是青年人接觸的音樂類型更加豐富。在多元文化發展下,電子樂、搖滾樂等多種音樂形式沖擊著民間音樂,使民間音樂逐漸的失去了欣賞人群,成為老年人的專屬品。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逐漸被冷落,年輕人不再愿意花費時間去琢磨、研究、體會民間音樂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他們認為民間音樂是陳舊的、歷史的聲音,難以體會民間音樂內在的情感和魅力。同時,民間音樂賴以生存的土壤縮小,民間集會、民俗活動中民間音樂的表演減少,成為各種小吃、工藝品的天下,民間音樂濃厚的文化環境不復存在,民間藝人的文化傳承積極性受到了打擊。所以,民間音樂傳承人才斷代、生存空間縮小成為了當前河北省許多非物質文化音樂遺產共同面臨的難題,尤其是傳播區域小、從事人員少的非遺音樂遺存存在著無人承繼的風險,處于消亡的邊緣。
過去百年間,在歷史更迭、社會動蕩、戰爭爆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河北省的民間音樂文化在重重困境中保留了下來,并沒有斷代,在民間藝人的走街串巷中得以傳播。很多民間音樂不僅是藝術形式,也是生存工具,藝人通過民間音樂表演貼補家用,將民間音樂傳播作為一生的事業。民間藝人多數都通過民間集市、節日慶典、班社表演等形式獲得收益,成為民間音樂文化發展的推動者。隨著文明城市的建設,國家政策的改變以及民間音樂活動的減少,民間音樂賴以生存的文化市場逐漸的縮小了。現代的文化活動更傾向現代流行音樂、西洋樂器等表演形式,逐漸壓制了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弘揚。顯然,快餐式生活逐漸替代了精雕細琢的傳統演繹,這種惡性循環主要源于民間音樂無法突破創新,始終固步自封,無法適應不斷前進且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所以,民間音樂沒有創新創造的渠道,生存空間縮小,成為了自身文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基于河北民間音樂傳承面臨的關鍵性問題,全面的展開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項目的推廣普及、保護發展工作非常的重要。河北省各地區要積極的發揮自身作用,認真貫徹“保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積極的進行非遺音樂項目的傳承保護工作,將非遺音樂傳承工作規范、系統的進行。通過學習其他地區非遺保護工作的成功經驗,結合河北省民間音樂文化資源發展情況,就全面的開展保護傳承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非遺音樂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文化資源,因而做好保護傳承策略,才能確保稀缺文化資源的完整呈現。只是淺層次的進行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長期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通過全面的政策制定和法規保護,才能建立科學規范文化生態發展圈。一方面,相關文化部門要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文化保護意識,以樹立法規和制度為民間音樂發展護航,還要做好監管的工作。河北地區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全面開展,涉及到各個方面,需要不同的社會力量來合力解決民間音樂發展困境問題。文化、旅游、音樂、教育等多個部門要強強聯手,加強對民間音樂文化發展的推動,打造一體化的文化監管機制。各個部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的管理工作,形成合力,使各項民間音樂發展工作順利實施。當前,河北省政府也出臺了各種幫扶和指導政策,對各個部門的文化職責進一步的進行了明確,為民間音樂文化傳承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確保相關民間音樂文化發展的法規有效實施。
非遺音樂有賴于人的傳承發揚和創新,優質繼承者是最重要的文化發展推動力,也是民間音樂文化生存發展的活態載體。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地球村的信息共享,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非遺音樂正面臨巨大挑戰,年輕人更喜歡新鮮感、現代感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缺少了沉靜思考的社會氛圍,無法感受傳統音樂的文化魅力。所以,加強民間音樂的全民普及,滲透民間音樂的文化魅力,使更多的人認識民間音樂,愛上民間音樂,成為民間音樂文化傳播者,拓展民間音樂的文化實踐平臺,發揮其在文化市場中優勢作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當前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人存在斷層風險,繼承者的缺失使民間音樂面臨巨大的風險,因而從青年群體中培養年輕的傳承力量是緩解人才壓力的最好辦法。一方面,要加強民間音樂傳承人才主體地位的保護,為從事非遺音樂保護傳承的優秀個人和團體給予鼓勵和扶持。另一方面,為民間音樂傳承人才創設空間,創造平臺,給予他們更多展示民間音樂文化特色的平臺,使民間音樂在動態傳承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如何最大化的承繼、發揚民間音樂文化魅力,高效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這是當前河北地區非遺項目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目前民間音樂的文化傳播和傳承現狀來看,文化教育儼然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從娃娃抓起,將不同的非遺音樂資源引入到河北省的教育體系中,加強民間音樂文化的校園滲透,借助豐富的教育途徑進行民間音樂的文化傳播,實現民間音樂藝術形式的專業化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民間音樂傳承人才的培養工作。從文化傳承角度、教育創新角度、民族文化樹立角度來看,這種方式無疑是促進非遺音樂文化傳承和對青少年個人文化視野培養,建立民族榮譽感,樹立文化自信心最有利的途徑。
民間音樂進校園活動,實現了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聯動,發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為豐富的功能。讓當代少年從小認識到民間音樂的文化價值,知道非遺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感受傳統音樂的無限魅力,從思想和情感上熱愛民間音樂藝術。同時,也要將民間音樂文化傳承滲透到高校校園中,對喜歡民間音樂的優秀人才和承繼者加大培養力度,將民間音樂納入到傳統音樂文化普及的內容之中,建立完善合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制度,充分發揮教育平臺的傳承效果。可以通過與民間藝人合作,共同打造校園民間音樂文化氛圍,組織校園民間音樂文化傳播活動等形式,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平臺,使民間音樂文化魅力深入學生心田。
總而言之,河北省的非物質文化音樂遺產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對于其進行合理的保護和傳承,才能持久的留存民間音樂的藝術魅力。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民間音樂的發展面臨不同的趨勢,我們的民間音樂文化傳承工作也要結合現狀進行合理的部署和建設,持續的推動河北民間音樂的文化創新發展。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要加強民間音樂文化傳承人才的培養和塑造工作,制定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的總體目標,積極的創建民間音樂文化傳承平臺,激活民間音樂文化創新動力,展現出自身卓越的文化藝術價值。我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河北省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社會各界力量的融合下,共同促進河北民間音樂的文化發展,使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科學的保護和傳承,獲得滿意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