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
(江蘇省邳州市車輻山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江蘇 邳州 221300)
引言: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都是國家部署的重大戰略政策。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影響因素仍然是鄉村的經濟發展情況。所以,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是對精準扶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的銜接,才能平衡城市和鄉村之間發展的差異性,實現社會共同富裕。
從1978 年到2012 年之間,中國貧困人口的總數從7.7 億人口降低到1.28億人口,被稱為世界范圍內減貧史上的奇跡。截止到2013 年,中國仍有農村貧困人口數量約八千萬左右,在這些貧困人口中,一大部分需要扶貧的人一直都沒有得到精準的扶貧,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扶貧政策認識的不到位,不知道該“找誰扶”和“怎么扶”,為了解決脫貧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2013 年習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的政策,強調政府要從“精準”扶貧對象,實施“精準”的扶貧措施等“精準”內容方面切入,找準貧困的根源,并采取扶貧的解決措施,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1]。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有關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全面構建小康社會,對政府等有關部門下發了“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兩不愁四保障”的脫貧政策,其中“六個精準”指的是脫貧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項目安排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五個一批”是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異地搬遷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兩不愁四保障”是指貧困地區在脫貧后能夠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愁吃,不愁穿以及針對教育、醫療、住房及養老四個方面具有一定的保障。
精準扶貧主要面對的是深度貧困地區的人口,傳統的扶貧政策很難達到讓深度貧困地區的人口實現脫貧的目的。因此,精準扶貧必須要在“怎么扶”的方面采取一些“非常規”的手段,嚴格按照精準的政策對扶貧開發措施和路徑進行統一創新。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解決“三農”問題。想要快速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就要提高農村的經濟和現代化發展,農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根源,“三農”現代化的問題則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在解決農村問題時,要做到平衡城鄉之間的現代化發展,完善農村的管理體系。在解決農業問題時,要建立健全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完善相關的農業制度,協調農業和第三方產業的共同發展[2]。
貧困落后地區的居住環境十分惡劣,這些鄉村地區為了提高經濟利益,對生態環境進行大肆破壞,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善貧困地區的人口居住環境。隨著城市化不斷地完善,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導致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及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嚴重的村落甚至出現了“鬼村”現象。這種現象普遍在貧困鄉村出現,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遷移,鄉村里只剩下老人及幼童,嚴重降低了農村的生產力,讓本來就貧困落后的村落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想要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戰略,就要想辦法將青壯年勞動力留在農村,同時還要吸引農業技術型人才共同進行農村建設,推動鄉村建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的保障。很多貧困落后的鄉村曾經都是古村落,它們經歷了上千年的時代變遷,保留著屬于自己的村落特色產物和習慣,在房屋建筑上也和現代化建設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些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所以,在鄉村振興的開發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對古村落遺址的保護,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村落特色及特征,適當發揚村落中的傳統文化,開辟一條適合當地村落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
1.以產業發展為扶貧方向堅持鄉村振興思維
在精準扶貧的政策下,各級政府要根據當地的農業資源或人文地理環境上的優勢,將鄉村的特色產業帶入社會經濟市場,達到幫農戶脫貧的目的。為了將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的銜接起來,政府有關部門不僅要將鄉村原有的產業作為發展基礎,還需要不斷結合當地具有特色的地域性產業,優化其產業結構,適當擴大產業、產品生產的規模。將地方性農產品從鄉村“走出去”,將社會上的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引進來”,促進完整產業鏈的形成,實現農業生產的一體化,平衡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除此之外,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是實現鄉村共同富裕,所以,扶貧攻堅的問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攻克的困難之一。政府想要實現鄉村的全面發展,就要從鄉村的文化、產業、環境等方面進行治理改善[3]。
2.制定銜接方案,吸引人才精英
為了防止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斷開連接,政府要加強對振興鄉村的組織領導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銜接方案,保障加速銜接的進度。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不但要對鄉村進行特色的建設發展,還要吸引社會各界的人才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根據鄉村發展的特色吸引需要的人才精英。其次制定各種參與建設人才的優待政策來留住和培養技術人才,減少青壯年勞動力對外的流失,增強脫貧攻堅、振興鄉村計劃的實施。最后,要整合力量,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也是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不能一味地追求建設發展,要做到生態、發展的相互結合。農民作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對象和建造者,他們既是戰略部署的主要成員又是政策下的受益人。農民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銜接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返鄉的大學生、農民工和村干部等要給予優待政策和一定的獎勵,防止人才的再次流失。所以,在鄉村振興的建設中,想要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吸引和培養人才參與其中。
3.加深政策認知,改善脫貧方式
為了加強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需要對鄉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要加強農民對待黨下發政策的深刻認識,使農民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做到“聽黨話”、“跟黨走”,大力開展脫貧活動,讓貧困落后地區的農民更加直觀的認識脫貧政策帶來的好處,與經過精準脫貧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村落形成鮮明的對比。(2)改變脫貧方式,傳統的脫貧方式一般都是直接給貧困人口發無償的物質和金錢方面的補助,這樣很容易讓貧困人口產生依賴性和惰性,脫貧政策也就變成了“表面功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政府除了發放無償的補助外,還可以針對貧困人口的年齡設立公益性崗位、發放勞務補助等方式進行脫貧政策的實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的問題。(3)對貧困地區的人口進行知識、生產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知識能力水平,為以后的脫貧致富做好充分的準備。
1.政策方面的保障
政策的穩定性在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2020 年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人們雖然實現了共同富裕的目標,但是國家針對脫貧攻堅的政策仍然不能夠松懈,貧困問題是一個具有長時效的問題,精準扶貧政策也會隨著貧困問題一直延續下去,并且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基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重要性。國家政策的穩定性在兩者的有效銜接中發揮著延續性、差異性等多種特征。精準扶貧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基礎和前提,而鄉村振興是進一步精準脫貧的深度發展,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共性和差異性,首先,他們都是以鄉村為基礎,目標都是鄉村未來的發展情況。但不同的是,精準扶貧是以鄉村中的農民為基礎,甚至精確到了個人,針對“每家”、“每戶”、“每人”進行關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未來發展,就進行了精確的幫扶政策,目的就是為了每個人都能夠得到脫貧幫助。而鄉村振興戰略則是由一個鄉村為基本單位,為整個中國鄉村實現共同發展而制定的相關政策。其次,精準扶貧的政策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鄉村振興戰略仍在發展實施的過程中。最后,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社會和諧發展,兩者都是十分復雜和系統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相互借鑒,有效銜接。
2.認識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的邏輯
精準扶貧的對象主要是偏遠落后村落的貧困居民,通過“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確保精準扶貧對象的“一有兩不愁四保障”。精準扶貧就是具有針對性地幫助落后地區發展經濟,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鄉村振興主要是針對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進行戰略部署,重在全面建設現代化鄉村,提高鄉村的經濟水平。精準扶貧既是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重要一步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的基石。鄉村振興戰略則是對精準脫貧的持續發展。將兩大戰略政策有效地銜接起來,有利于農村未來的發展。不僅如此,從邏輯上來看,精準扶貧是銜接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只有保證了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實施才能夠深化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從2013 年開始,我國陸續頒發了有關保障民生、精準脫貧等政策,貧困人口的生活相繼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鄉村過于落后,與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所以鄉村振興戰略就成為了脫貧攻堅的有效手段。
3.建立二者銜接的保障機制
要加快完善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鄉村基礎設施,持續發展鄉村的綠色經濟,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堅持在精準扶貧中,將扶貧、扶志和扶智有效地結合起來,合理提高貧困人口的生產能力,加強對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和引導,總結二者銜接的經驗,保證脫貧人口的脫貧道路具有穩定性,防止“返貧”狀況的出現。努力建設二者銜接后的基層組織,建立以黨為核心的發展組織,強化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保障與責任,將精準脫貧政策和鄉村振興建設情況作為基層干部的考核內容,對鄉村振興建設中的組織和領導進行日常的監督,確保在組織的帶領下,農村、農業、農民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除此之外,還要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綠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唯一的顏色,在鄉村振興的同時還要保障綠色文明的生態環境,不能一味地追求鄉村建設而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如果說精確脫貧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口和經濟的保障基礎,那么綠色文明的生態環境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生態保障前提,將生態與經濟發展相結合,開展新的產業模式,把綠色生態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綠色”資產,有助于更好地降低鄉村振興的成本,有效地減少鄉村振興后續所需的生態治理費用。
結論:截止到2020 年我國有關扶貧的工作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鄉村振興戰略是建立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實施的,所以,貧困地區更要正確認識到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的真正意義,結合鄉村的生態模式,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經濟,吸引社會上的各類人才參與其中,提高鄉村經濟水平,實現鄉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