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燕燕
(東營市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稅收,對于一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國家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企業上繳稅金大部分都是在生產、流通環節的稅收,而生產、流通環節的稅收是要打入成本,成為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而產品最終是要銷售出去的。當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下,企業稅負優化是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內在要求和市場活力迸發的實踐訴求。從表征來看,作為稅負的主要承擔主體,企業稅負呈現出總體負擔偏重、稅負結構復雜、稅外負擔規模偏大、稅負布局不均衡等基本特征,企業稅負的優化,應在明確目標定位與操作指向的基礎上,堅持形式公平與實質公平相結合,存量優化與增量擴容相結合,正向引導與負面約束相結合,短期宏觀調控與中長期稅制改革相結合,以結構性減稅為基本導向,形塑負擔公平、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稅負體系。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國有企業指擁有的或以某種方式和途徑控制的經濟實體。在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通??梢杂米鬟_成經濟干預目標的手段,包括提供公共產品、控制關鍵產業、平衡經濟結構、穩定經濟運行等。受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國有企業被賦予特殊屬性,不僅是干預經濟的手段,還是參與經濟的手段。作為企業組織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公司制改革后的國有企業廣泛分布在競爭性、營利性領域,它們在培育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就業崗位、調節收入分配、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有性”和“公司性”的雙重屬性下,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同時具有非經濟目標和經濟目標,即一方面代表關注公眾利益,影響社會經濟活動;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經營所得,為獲取穩定的財政收入。
2007 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保障生產安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盡管《指導意見》僅涉及中央企業,但由于中央企業在國有企業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如直接由中央企業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就接近300 家,《指導意見》的發布對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條款中,《指導意見》要求中央企業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商業道德以及行業規則,及時足額納稅。將“依法納稅”作為國有企業的主要社會責任之一的觀點,同樣出現在許多學者的研究中。“國有性”決定了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首要屬性是公益性,而稅收是社會公益支出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一般認為,國有企業在納稅義務履行上要起表率帶頭作用,實務中許多國有企業所繳納的稅費遠高于一般企業,部分國有企業稅務籌劃意識淡薄。
從納稅主體來看,一國財政收入的貢獻者總體可分為企業納稅人與自然人納稅人。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稅制模式選擇、稅務管理能力等的不同,企業納稅人與自然人納稅人在一國稅制結構中的地位和負擔比重并不相同。當前,不考慮稅負轉嫁因素,在稅收結構中,由企業繳納的稅收占稅收收入的比重高達 90%以上,而由自然人納稅人繳納的稅收占比不足 10%。企業納稅人是稅負承受的絕對主體,這與由間接稅主導的稅制模式高度契合。從稅收結構看,以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為主的流轉稅占據了稅收收入的半壁江山,
轉稅主要是企業稅,將稅收課征重心置于商品勞務流轉環節的體系設計,使得企業納稅人成為稅負的主要承受者。實際上,除稅收負擔外,企業納稅人尚是非稅負擔的主要承擔者。一般而言,在市場經濟與法治健全的國家,稅收收入、財政收入、收入大致屬于同一范疇,納稅人承擔的稅收收入即是其對的全部或主體負擔。但由于歷史與制度成因,在稅收收入之外,納稅人尚承擔著名目繁雜、規模龐大、負擔沉重的非稅負擔,
稅收是國家在不同時期對不同對象進行收入調節的工具。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多種稅、多次征的復稅制的稅收環境中,流轉稅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營業成本的大??;所得稅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企業投資成本的高低。所以,有稅收就有稅收籌劃。企業稅務籌劃會產生多重效應,對企業而言主要是促使企業精打細算,增強企業投資、經營、理財的預測、決策能力和準確度,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壯大企業實力和競爭力。從上述角度而言,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即提高企業利潤,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必須注意到,納稅人稅務籌劃的行為條件是遵守國家稅法及有關稅收法規,其行為目的或動機是節約中減少稅收支出,其行為方式是選擇稅負最輕或總體收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以處理其經營、投資及財務事項。而這一切,只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才能產生。
而今國有企業具有自身獨立的經濟利益,具有法定的權利和義務,基本具備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機制。這樣包括企業稅務籌劃在內的經營籌劃不僅成為可能,而且,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處于市場經濟大潮下企業的生死存亡。
1.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針對當前公共財政預算、性基金預算、社?;痤A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四類預算單軌運行的現實格局,應以規范力推透明,以透明倒逼規范,盡快將四類預算以及債務預算歸并納入統一審批、統籌安排的公共預算的“總盤子”,真正實現公共資金的“全口徑”管理,將所有財政資金的收支及管理全面公開透明化。
2.全面清費正稅。當前,應繼續通過行政簡政放權的方式大力減清行政事業性收費,并在將全部收入納入預算統籌管理的基礎上,按照法治、受益與成本補償原則,全面清理、規范各項收費項目,取消不合理的收費,清理無對等服務的收費,整治、歸并多頭收費、多環節收費,減輕過重的收費,將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改為稅收,切實降低企業納稅人的費類負擔,全面清潔稅基結構,為全面深化稅制改革拓出空間。
1.全面推進“營改增”,加快現代增值稅制度的完善。當前,“營改增”作為降低間接稅與企業稅的主要抓手,已在全國范圍內全行業推開,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將成為全球范圍最廣的國家之一,其稅收收入的占比也將進一步提升,并會進一步降低生產流轉環節供給體系的“稅楔”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和效率,并與直接稅的比重提升形成呼應。全面“營改增”后,增值稅應簡并稅率結構,有必要實施標準稅率與優惠稅率兩檔稅率,并將標準稅率適當降低。
2.盡快推進社會保障“費改稅”改革,降低企業繳款負擔。下決心、下大力破除既有利益格局的掣肘,加快推進實施社會保障“費改稅”改革,在統一、規范稅制的基礎上,降低當前高達40% 的社保負擔率,削減企業負擔,拓寬繳款基數,全面提高社會保障繳款遵從度,同時,以“統收促統支”,盡快推進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推進實施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
3.是改革完善消費稅、資源環境稅制。在當前能源資源緊約束的條件下,應進一步擴大資源稅的調節面,將征收范圍進一步擴大到不可再生、難以再生、再生周期長的資源以及稀缺性的可再生資源,并與消費稅改革協同聯動,強化對部分稀缺性綠色資源品的征收。同時,以定額稅率與比例稅率相結合,對居民需求彈性小的資源品實行定額稅率,對緊密關系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供給結構優化、與價格聯動的資源品,分步、穩妥推進從價計征改革,將從價計征方式由原油、天然氣、煤炭進一步擴展至其他資源品目,并著力提高資源稅的稅率水平,強化特別稅調節力度,促進價、稅良性聯動。
1.全面提升涉稅信息治理能力,夯實直接稅改革與征管的實踐基礎。在當前由國土部門主導統合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基礎上,由國稅總局主導統籌全國納稅人的收入、支出、動產、行為等多元涉稅信息的綜合歸集,建立健全納稅人稅務號碼制度、支付方強制扣稅制度、規范現金交易制度等,并與不動產信息實現對接歸戶,形成全國統一集中的涉稅資料綜合信息庫,將隱蔽涉稅信息顯性化,流動信息監控化,多元信息歸集化,跨域信息內部化,虛擬信息真實化,分散信息綜合化,原始信息精細化,充分挖掘應征未征、征收不足、難以征收的稅源,全面拓寬稅基掌控面,強化依法征收力度,突破長期以來制約直接稅改革與征管的信息嚴重不對稱“瓶頸”。
2.深入推進綜合與分類制個人所得稅改革。在對納稅人多元收入信息進行綜合歸戶、即時跟蹤的基礎上,對當前徹底的分類制個人所得稅進行綜合制改革,將納稅人除利息收入外的所有收入進行統合歸并,實行綜合累進征收,改變長期以來個人所得稅主要由工薪階層負擔的失衡格局,加大對高收入階層的綜合計征分量,有效提高直接稅收入規模及其占稅收收入比重。
3.加快推進現代房地產稅改革。在對不動產信息充分掌控的基礎上,清理、歸并房地產流轉環節稅費,由全國人大統一立法,盡快在全國范圍內開征居民個人房地產稅,本著首套住房輕稅、二套及以上住房、大戶型房、別墅重稅的原則,科學設定標準稅率、遞增稅率與稅收優惠,具體免稅范圍、稅率水平等可依據差異化原則,由地方在法定框架內自行確定,以培育地方主體稅源,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增加直接稅與存量稅占稅收收入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