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娜
(中共焦作市委黨校馬列主義教研部,河南 焦作 454000)
全面提升決策咨詢服務能力是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切實提升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必然選擇。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必須主動改變現狀,及時更新思維方式,重新審視自身的職能定位,多措并舉切實提升咨政能力,構建良性互動、相輔相成的新型教、研、咨模式,在新發展階段做出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應有貢獻。
全面提升決策咨詢質量是實現決策咨詢服務效能的根本途徑和重要體現,要始終堅持“高、新、準、實、簡”的原則,把握好以下關鍵要素。
其一,要嚴格把握選題質量。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在決策咨詢選題上要更接地氣,也要有新突破??梢酝黄祁愋拖拗疲鶕嶋H需求,在針對干部理論學習服務、圍繞市委中心工作、總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某一方面成功經驗、關注基層黨員干部呼聲需求、提煉學員意見和建議、配合代表委員開展提案議案研究等諸多方面,逐步拓寬決策咨詢選題范圍,強化決策咨詢服務的具體針對性。
其二,重視咨政報告的打造過程。咨政報告事關宏觀戰略與政策走向,一旦進入決策環節則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必須嚴謹對待。在咨政報告的打造過程中要堅持內外結合:對內要組建學術興趣與科研實力兼備的決策咨詢課題團隊,匯聚起黨校集體智慧;對外要嘗試聯系知名專家和專業咨詢機構組建外腦智囊團,全面強化決策咨詢工作的專業性與實用性。還要著眼于整體,重視打造咨政報告的全流程,落實開展中期考核和階段性成果匯報工作,以監督提醒作為托底,保證所有立項能夠順利結項。
其三,強化咨政成果的精品導向。決策咨詢最終要倡導“以精品論英雄”的價值導向。要以“面對任務鞠躬盡瘁、調查研究苦心孤詣、遣詞造句如履薄冰、寫作行文如癡如醉”的標準,推動構建精益求精的良好學術研究氛圍。引導廣大地方黨校(行政學院)科研人員把精力集中到產出咨政精品上來,實現科研人員由被動完成任務型向主動研究作為型轉變,進而實現咨政成果由粗制濫造數量型向精雕細琢質量型轉變。同時,特別要注重運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為成果的原創性把關,嚴格防范照搬照抄現象發生。
決策咨詢人才隊伍的質量決定了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決策咨詢能力的質量,要優化隊伍建設,打造出決策咨詢精兵強將。
首先,要壯大決策咨詢人才隊伍。地方黨校(行政學院)要抓住本地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和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機遇,申請適度增加人員編制,根據需要專招專業對口的高學歷人才。充分利用“外部引進來”擴充壯大咨政人才隊伍,為咨政人才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重塑咨政人才隊伍年齡結構及學歷結構,從根本上緩解人才老齡化問題及老教師退休后人才斷代問題。
其次,教研人員要著力增強“四力”。作為新時代黨校教研人員,一定要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上下功夫,全面加強自身能力素質建設,做好決策咨詢工作這個“良心活”。其一,增強腳力就是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做好調查研究基本功。調查研究隔層紙,咨政質量隔座山。做好決策咨詢工作必須堅持到基層一線深入了解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學校要加大黨校教研人員到黨政機關或基層掛職鍛煉力度,以加深其對國情黨情的認識、對省情市情的了解。同時要力戒形式主義,做真正深入的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思考才能接地氣,成果才能冒熱氣,咨政才會有底氣。其二,增強眼力就是要練就捕捉素材的火眼金睛。只有持續不斷地積累才能最終打造出內容充沛、以理服人的咨政文本。要注重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從基層呼聲中提煉、從文件會議中捕捉、從熱點新聞中追溯、從網絡媒體中汲取等,隨時隨地進行收集積累。還要對所收集素材進行分析分類,注重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其三,增強腦力就是要在決策咨詢中具備“四種意識”。要有與大政方針“同向”思考的意識,以強大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準正確方向;要有與決策咨詢服務對象“同位”思考的意識,站在決策咨詢服務對象的位置上具體考量工作實際需要。要有與地方發展實際“同步”思考的意識,實事求是把握地方發展的態勢與工作重點;要有與網絡媒體“同速”思考的意識,緊跟時事熱點,與時俱進地保持思考力。其四,增強筆力就是要以工匠精神打磨咨政文本。咨政文本不同于學術論文,會更看重研究的應用取向。因此,要在妥善布局結構框架、透徹分析問題原因、準確列舉數據論據、合理提出對策建議上下功夫,精雕細琢、反復修改,不斷完善咨政文本。
再次,要把“壓擔子”與“引路子”結合起來。有壓力才更有動力,地方黨校(行政學院)要給各教研人員“壓擔子”、下任務、定計劃,樹立起積極參與、主動作為的決策咨詢導向。特別是要給年輕教研人員“壓擔子”,鼓勵年輕教研人員申報、參與決策咨詢項目,在實踐中逐步提高決策咨詢水平。有經驗的教研人員要多給年輕人“引路子”,在傳幫帶中,傳授好經驗,幫出好學徒,帶出好苗子。
體制機制建設是根本性建設,完善的、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決策咨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地方黨校(行政學院)要努力補足體制機制短板,以體制機制優越性保障決策咨詢工作高質量。
其一,建立工作責任機制。地方黨校(行政學院)首先要成立服務決策咨詢工作的專門機構。并在此基礎上,加快建立完善工作責任機制,明確該專責機構的主要職責,使其在決策咨詢服務方面發揮引領、策劃、組織、實施、協調、監督等重要作用。特別是要組織協調好前期的調研工作,讓廣大教研人員有地方開展調研、有內容開展調研、有尊嚴地開展調研,為整個決策咨詢工作起好步、搭好橋梁。
其二,引進招標競爭機制。為了順利完成決策咨詢工作,從源頭上保障決策咨詢高質量,建議引進競爭機制,采取決策咨詢課題民主招標。面向地方黨校(行政學院)全體教研人員發布決策咨詢課題招標通知,參加投標的教研人員不受職稱、年齡、工作年限限制,大力鼓勵教研人員結合所學專業和研究專長進行投標,最終擇優選出中標課題,為決策咨詢工作開好頭、“扣好第一??圩印?。
其三,改善考核評價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教研人員綜合考評體系,拓寬評價維度,將決策咨詢工作納入考評要素范圍。要大力推進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咨政成果互通互認,改進現行教研人員工作量的認定核算機制,在制度中體現對教研人員決策咨政工作量的充分肯定。要以教學、科研、咨政業績的總量衡量教研人員綜合貢獻度,并作為年終考核、聘期考核、評獎評優、崗級評定、職稱晉升等的主要依據。從考評機制上充分尊重教研人員決策咨詢的勞動成果,能夠保障教研人員心無雜念地進行研究工作,從而發揮潛力、多出精品成果。
其四,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決策咨詢工作需要經費做支撐,既要破解經費保障的出口難題,也要破解經費緊張的入口難題,還要解決好經費使用的科學規范問題。要本著“不研究怎么不行,要研究怎么能行”的理念,自上而下找政策,從外向內找依據,學習借鑒找實例,建立起合規科學的經費保障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既要有普惠型決策咨詢工作資助標準,又要提高對優秀決策咨詢成果的獎勵力度。另外,在財務管理方面,要在規范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優化流程,節約教研人員的寶貴時間,減少“科研報銷跑斷腿”的無奈現象。
其五,強化交流合作機制。地方黨校(行政學院)教研人員不能只是關起門來做研究,更要以開放的心態主動加強交流合作,構建學術研究共同體。要強化交流合作機制,主動加強與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兄弟黨校、高校以及專業研究機構的學術研究交流,凝聚集體智慧,發揮科研合力,倡導協作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從而使決策咨詢工作更具大視野與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