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曉
(新疆喀什葉城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新疆 喀什 844900)
文旅融合發展對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共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推動各自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效適應新常態下復雜的市場環境,增強文旅產業的市場水平,強化文化軟實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有效拓寬旅游產業發展方向。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的關鍵構成,其與旅游業的科學融合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推動文旅協調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兩者的科學融合對推動文旅產業結構升級起到積極作用,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的基礎構成,是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具有較強的娛樂性,能夠有效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作用。群眾文化具有較為鮮明的特征。一是群體性,需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活動中,實現群眾文化素養和思想覺悟的提升,營造積極的文化氛圍。二是娛樂性,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有效充實群眾的業余生活,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使群眾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三是引導性,群眾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能夠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產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對提升游戲的旅游體驗、增強旅游產品服務質量起到積極作用。旅游公共服務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服務業旅游產業的整體發展,服務內容較為豐富,實現對旅游產業的全面覆蓋,對推動旅游產業發展起到提供基礎保障,能夠有效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形成有效的宣傳推廣效果,發掘潛在游客資源,推動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2]
一是增強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群眾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力量,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豐富的群眾文化內容能夠有效拓寬旅游資源,推動文化理念對旅游活動的高效滲透,增強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增強旅游活動的文化屬性,豐富游客的游覽體驗,塑造優質的旅游品牌形象,增強旅游產業的社會影響力,發揮群眾文化價值,營造積極的旅游氛圍。二是旅游為群眾文化發展提供載體,增強文化活力,優質的群眾文化在旅游產業中的融入,能夠有效提升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強化公共服務水平,優化游客體驗,形成良好的口碑,旅游產業的發展為群眾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能夠豐富群眾文化的受眾群體,為群眾文化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構建高效的文化交流平臺,豐富群眾文化內涵,建設高質量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事業健康發展。[3]三是推動文旅產業結構的優化,文旅融合是推動文旅產業優化的重要決策方向,能夠充分發揮兩者間的相互促進作用,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資源保證,利用優質的群眾文化活動拓寬旅游產業發展模式。
群眾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科學融合對推動文旅融合政策方針的高效落實起到積極作用,對推動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持。而文旅融合涉及到文化建設和旅游產業的各個方面,需要對相關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進行高效的整合,制定針對性的融合發展規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而當前受到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影響,職能部門和文旅從業者對融合發展缺乏正確的認識,支持和投入力度存在不足,相關的扶持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同時社會力量相對不足,產業融合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發展理念較為僵化,缺乏相關的金融配套政策,無法為融合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特別是受到區域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對文旅產業的投入存在區域間的顯著差異,影響產業的競爭力水平,制約著文旅產業的科學發展。[4]
群眾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在旅游產業中的科學融入能夠有效提升旅游產業的文化屬性,有效體現群眾文化價值。而當前的融合發展體現中,主要是將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旅游資源,引導游客進行參觀,無法有效發揮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不能將地方文化特色進行高效的推廣。對群眾文化價值缺乏有效的挖掘,使得文旅融合活動無法形成較好的吸引力,不利于游客體驗的提升,不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同時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較為豐富,在實際的融合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規劃,無法有效凸顯區域文化特色,與附近區域存在同質化問題。[5]
旅游業是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為群眾文化的發展和推廣提供高效的平臺,能夠引導游客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構建積極的文化環境。而在實際的旅游產業發展中,職能部門的發展理念較為滯后,缺乏主動創新意識,對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無法形成有效的認識,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僵化,對先進的文旅融合模式缺乏有效的引進和利用,使得旅游產業發展缺乏有效的動力,無法保證群眾文化價值的高效實現。同時當前職能部門的旅游公共服務意識較為薄弱,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缺乏完善的服務體系,無法保證群眾文化內涵的有效傳播。[6]
文旅融合涉及到群眾文化工作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需要構建完善的體制機制,保證融合工作的高效推進。特別是群眾文化和旅游活動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兩者的融合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和旅游專業知識,而當前部分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存在不足,無法為融合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同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對融合發展活動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為融合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協調機制不夠健全,各個職能部門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無法實現對融合發展的統籌規劃,不利于相關資源的高效整合,不能形成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無法對融合發展策略形成準確的評價,監管力度不足,無對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及時的發現解決。
群眾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科學融合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職能部門要加強重視和投入力度,深入研究文旅融合政策方針,準確把握融合發展方向,進行統籌規劃,推動群眾文化價值的實現,借助旅游活動的開展推動群眾文化科學建設。要充分整合文旅發展資源,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到產業融合中,拓寬資金來源,為產業融化提供物質基礎。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文化發展陣地,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科學融合,為群眾文化發展提供有效支持,強化的服務意識和能力,優化游客的文化體驗,推動文化內涵的高效滲透。
群眾文化對旅游產業的科學滲透能夠有效提升旅游活動的人文屬性,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水平。群眾文化內容較為豐富,與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文旅部門要提升主動意識,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對群眾文化進行全面研究,科學提取其中的文化價值,加強與群眾和游客的互動交流,準確把握不同對象的精神文化需求,強化群眾文化的公共服務價值,準確把握公共服務與文化特色間的平衡,有效提升文旅融合的科學性。要豐富群眾文化內容和形式,對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進行科學優化,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充實文旅資源,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價值。
文旅融合對推動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在融合發展中要明確兩者間的關系,堅持文化的主體位置,發揮旅游產業的公共服務特點,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思路,發揮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要實時關注社會環境變化,對群眾文化需求形成準確地掌握,積極學習和引進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結合實際的發展環境進行科學的改進。要強化創新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科學的融合發展策略,對現有的產業模式進行轉型升級,推動融合發展效果的提升。要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充分整合文旅產業資源,明確融合發展方向,利用優秀群眾文化和旅游成品,樹立和培育優質文旅品牌,科學開展宣傳活動,發揮新媒體優勢,將網絡渠道與傳統媒體進行有效結合,發揮旅游的宣傳推廣作用,構建積極的宣傳氛圍,推動文旅品牌的高效推廣,塑造良好的口碑,提升文旅產業的吸引力。
文旅部門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健全管理機制,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制度基礎。要構建長效機制,結合文旅融合發展需求,對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動態化調整,實現對產業融合的全面規范。要完善協調機制,發揮網絡優勢,搭建高效的互動交流平臺,推動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實時掌握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形成有效的合力,營造積極的文旅融合氛圍。要完善評價機制,落實信息公開,積極聽取群眾和游客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和處理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挖掘專業人才,加強對文化和旅游從業者的培訓教育,提升工作人員的文化意識,強化服務水平,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群眾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科學轉型,為文旅融合注入強勁的動力,文旅職能部門要提升主動意識,對文旅融合發展形成正確的認識,結合實際的文化和旅游發展情況,深入挖掘群眾文化價值,優化文旅融合思路,完善體制機制,保證文旅融合高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