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洋 王曉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就培養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是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略性要求。強軍事業最緊缺的是人才,最需強固支撐的也是人才。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安全形勢復雜嚴峻,面臨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需要更多優秀軍事人才充盈國防和軍隊建設。新時代,要加快人才建設步伐,全力打造富有時代特征的人才方陣,切實為強軍興軍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習主席強調指出,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事業興。要打贏未來戰爭,必須有大批能打仗、打勝仗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人才隊伍建設事關強軍興軍大局,事關民族復興大業。
貫徹人才強軍戰略的必然要求。人才是戰斗力生成的力量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才觀,先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人才強軍的重大戰略思想。習主席在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強調,要把培養干部、培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著力集聚矢志強軍打贏的各方面優秀人才。人才強軍納入強軍戰略布局,形成“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強軍方略。貫徹習主席人才強軍重大戰略思想,就需要站在歷史發展高度,切實以強軍之需為需、以興軍之要為要,增強大抓人才建設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
適應部隊轉型發展的緊迫需要。當今世界,軍事全球化進程加快,新軍事變革潮流深刻影響著各國軍事發展。中國軍隊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急需加快轉型建設,跟上世界新軍事發展步伐。軍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國家發展安全就會受到威脅。推進軍隊轉型建設,必須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軍隊轉型重塑的根本在人才,轉型發展的支撐在人才,轉型攻堅的核心在人才。特別是新質作戰力量相繼組建后,軍隊人才建設形勢任務更加緊迫艱巨。必須充分認清形勢,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持以人才建設人才,以人才發展人才,以人才帶動人才,加快人才建設轉型升級,確保軍隊改革轉型目標如期實現。
履行保家衛國使命的有力支撐。人才建設是軍事斗爭準備最重要的實踐活動。當前,國家安全形勢復雜嚴峻,需要更多素質過硬、靈活機智的人才擔當重任。未來戰場,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能占據主動。面對“兩個能力不夠”“兩個差距很大”現狀,習主席發出“三個能不能”勝戰之問,深刻傳遞了統帥的勝戰之憂和對人才的渴望,以及加快人才建設的迫切心情。落實統帥勝戰要求,就要堅持人才培養先行,著眼能打仗、打勝仗要求,加快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讓打仗型人才競相涌現。
新時代,人才建設呈現新的特點規律,需要認真研究,深入探索,準確駕馭人才建設特點規律,對照統帥期盼、對標軍事斗爭準備、對表部隊轉型需要,讓一大批打仗型、創新型、實干型人才脫穎而出。
緊跟改革強軍新形勢立起育才理念。改革后,一些觀念理念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隊人才建設良性發展。新時代,人才建設要欣欣向榮,就需要革故鼎新,破立并舉,更新育才理念。要緊跟軍隊改革轉型發展節奏,精準接軌新時代人才發展理念,堅持人才建設專業化、聯合化、法治化,依靠人才隊伍推動部隊核心軍事能力快速提升。增強“為戰育人”的緊迫感,加快人才建設體系設計,不斷縮小整體作戰能力與轉型發展、制勝打贏“時間差”。要強化育才意識,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突出打仗型人才地位作用,加強高級人才培養規劃。
落實使命擔當新要求提升培養質效。當前,部隊正在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為人才建設引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需要我們抓住機遇、主動作為。要緊貼使命任務,拓寬人才培養視野,在人才建設質效上下功夫。要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在人才培養上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激勵廣大人才勇挑重擔、建功立業,用實在的舉措增強人才的使命擔當。要積極營造優秀育人環境,摒棄人才培養狹隘之見,立足單位內部深挖人才,打破人才源頭輸送瓶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既要考慮單位長遠建設,又兼顧個人成長進步,盡力回避個人好惡,不把送學培訓當出公差,確保人才培養優質高效。積極拓展育才方法渠道,走開自主育才路子,發揮好人才“酵母”作用,讓人才培養產生“連鎖反應”。
適應轉型重塑新體制優化人才結構。部隊轉型關鍵靠人才。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后,新型作戰力量大幅增加,過去人才體制、構架已經落伍,必須打破傳統,實現人才隊伍現代化,建立適合現代聯合作戰需要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從整體上重塑重構、換羽重生人才隊伍。當前,部隊最緊缺的是聯合作戰指揮型人才、高新技術型人才、聯合作戰保障型人才。要下大力氣破除聯合作戰人才培養體制障礙,優化人才規模結構,研究成長特點規律,大幅度提高指揮、參謀軍官培養比例,加強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配備,大力培養專業技術骨干“大拿”“專家”。同時,加強文職人員培養,讓人才短板從文職人員隊伍得到有益補充。
緊盯職業發展新趨勢定制成才路徑。軍官制度改革后,有的官兵對軍人職業化發展趨勢存在模糊認識,對個人成長發展甚感迷茫。需要加快軍人職業化研究認證指導,使新政策盡快落地見效,為部隊快速形成戰斗力發揮作用。要加強政策發展趨勢解讀,引導官兵在職業化大背景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成才路徑。要緊跟未來作戰需要,優化人才隊伍年齡結構,科學配備人才梯次,使人才形成良性接續。各級領導干部是人才培養決策者,更要在人才培養上精心研究、自覺擔當、主動作為。要積極幫助官兵結合崗位成才進行職業規劃,重視干部骨干、高級軍士、文職人員職業規劃,讓他們切實在成才道路找到精神動力,使人才培養呈現生機勃勃局面。
打造新時代強軍興軍人才方陣,要以更寬視野、更新理念、更實舉措識才、育才、引才、聚才。
把握根本遵循加強頂層設計。習主席對人才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了人才建設歷史方位、地位作用、核心指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標準要求等,為人才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瞄準一流建設。著眼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奮力推進軍隊人才隊伍現代化,努力打造具有一流忠誠品質、一流勝戰本領、一流創新品格、一流精神狀態、一流作風紀律的強軍興軍人才方陣。科學謀篇布局。堅持未來仗怎么打,人才隊伍就怎么建,分期分類設置動態建設目標、推進舉措,確保人才先行。注重體系建設。按照體系化設計、工程化推進、標準化落實思路,搭建有序發展階梯,讓支撐打贏人才形成體系優勢。精細培養計劃。適應實戰化、職業化、專業化趨勢,科學規劃、精準培養、精準評價、精準選拔。做到人盡其才。客觀看待官兵能力大小、個性區別、稟賦差異,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求全責備,力爭達到人崗相宜、才盡其用。
聚焦備戰打仗樹正用人導向。打仗是軍隊根本職能,人才培養也要向備戰打仗聚焦。堅持以德為先。把政治大德作為根本,把職業道德作為基石,把個人品德作為底線,強化人才隊伍忠誠信仰、看齊追隨政治要求,拷問政治責任、政治能力、政治擔當,檢驗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實績為要。樹正選人用人導向,把打仗型人才選到關鍵崗位。重用想戰勝戰的人才,重用苦干實干的人才,重用敢闖敢干的人才,樹牢全時待戰、隨時能戰意識,堅持打仗標準選軍官、配骨干、用人才,形成優秀者優先、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實干者實惠鮮明導向。堅持公正為本。對組織而言,就要堅持組織選人和群眾公論相統一,嚴把標準關、考核關、推薦關、監督關、研究關,增強選人用人的科學性準確性;對領導而言,就要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杜絕親疏有別、個人好惡,防止個人感情、地域關系干擾選人用人。
扭住前瞻規劃積蓄發展動能。人才建設是管長遠工程,絕不能一勞永逸,必須前瞻規劃,未雨綢繆。要前瞻性蓄才。軍官職業化政策出臺后,對軍官教育培訓、崗位任職和拓展歷練進行了前瞻設計,需要把準人才培養方向,準確預判人才培養趨勢,將士兵、文職人員等人才資源建設一體運籌,深度挖掘人才存儲潛能,豐富人才配置體系。要全方位識才。依照政策規定,從政治品質、專業能力、擔當精神、工作實績、廉潔自律等五個方面,對考核內容和標準逐一細化量化,形成可衡量、好操作的考核要素和通用標準。要差異化育才。人才培養不能一線平推,必須通盤謀劃,優先培養轉型發展最急需、基礎訓練最缺乏、裝備管理最急用的缺口人才;重點培養關系體系作戰能力生成、關系轉型建設發展關鍵、關系部隊戰備水平提升的關鍵人才;超常培養聯合作戰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崗位尖子人才;持續培養精通指揮謀略的參謀人才、精熟專業技能的骨干人才、精于組訓任教的教練人才。
優化育才環境激發動力活力。習主席強調指出:“對干部要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干部安心、安身、安業,推動廣大干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于擔當。”只有大力營造干事創業、拴心留人好環境,才能激發官兵內生動力,為轉型建設注入強勁活力。注重正向激勵。堅持用紅色傳統鑄魂勵志,建好用好軍史館、榮譽室、英模墻,讓官兵在熏陶感悟、賡續傳承中激發內在動力;充分發揮儀式激勵作用,利用入伍宣誓、出征誓師、授裝授槍、晉升軍銜、表彰獎勵等儀式,提升官兵自豪感;大力發掘、塑造和宣揚身邊先進典型,定期組織事跡報告會,使軍人榮譽人格化、形象化。積極減壓增勁。抓好“五多”問題整改,真正為人才減負、為打贏降耗;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實干者撐腰、為擔當者負責。主動幫難解困。持續推動關愛官兵政策制度剛性落實,建立完善生病住院、家屬來隊、家庭變故探望慰問制度,提升解難溫度;建立軍地協調機制,解決好婚戀安家、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看病就醫、家庭涉法等問題,為官兵退役安置、家屬隨遷隨調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全力解除官兵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