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兵 王麗萍
進入新時代,青年官兵大多是“網生一代”,習慣“指尖上生活”,享受“電子化便捷”,喜歡“快餐式閱讀”,追求“平視性交流”,有著獨特的認知習慣、思維方式和話語結構。做好部隊心理工作,就要緊緊圍繞“網生代”官兵的心理特點和內生需求,在堅守傳統工作方式的基礎上,向信息化借力,用規范化增效,創新工作流程方法,有力提升心理工作服務官兵、管控風險的實效,確保部隊安全穩定。
“網生代”官兵已經適應在網上暢所欲言,但不愿在現實中透露真實情感,以往測查靠紙、分析靠人、數據靠算、檔案靠寫的方式,既不便捷高效,也很難掌握他們的真實心理。要主動推進“心理工作信息云建設”,研發使用心理測評系統,積極構建“網絡+心理測查”新模式。一是組織實時網上測查。結合實際擬制官兵心理常模,科學設置多種心理測查量表,在強軍網建立心理測評系統,賦予各級心理骨干管理權限,隨時可以組織心理測查,形成營連單位月報表、師旅級單位季報表、軍級機關半年匯總分析。借助互聯網的靈活便捷,可以將量表集成于手機APP 中,適時開展心理普查。二是建立個人電子檔案。首次組織心理測查后,官兵心理狀況數據可以按單位以身份證后6位編碼,形成個人心理情況電子檔案,為后續梯次普查確立比照分析數據基礎。服役期間,官兵每參加一次心理測查,個人心理電子檔案都實時更新完善,形成完整詳細的動態心理數據鏈。結合心理普查發現心理指數偏高人員,區分一般心理問題、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精神病等類別,精細建立心理工作檔案。三是運用大數據云分析。借助服務器云端數據分析系統,對每次心理測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心理骨干實時獲取官兵心理動態,發現抑郁、焦慮等危險癥狀,第一時間跟進了解情況,逐人開展心理訪談。訪談中利用AI 系統輔助診斷心理問題,給出測量建議,幫助心理骨干形成案例記錄。
“網生代”官兵經常上網沖浪,喜歡新鮮、刺激、有個性的事物,思想多元、心思多變、觀念多樣,容易受影響產生負面情緒。要采用官兵樂于接受的新平臺、新設備、新途徑開展心理教育,幫助他們緩解壓力、端正思想,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一是用活融媒體。借助借力融媒體打造心理教育“四課”體系。使用視頻系統上大課,每年邀請軍內外專家開展心理講座,傳授維護心理健康方法;利用網站“心理課堂”上小課,每月開展一次經常性教育,普及心理知識;借助抖音、微信公眾號上微課,圍繞基層常見心理問題開展釋疑解惑;錄制發布視頻上慕課,依托手機APP 定期推送心理教育視頻,方便官兵隨時在線學習。二是用上新設備。緊跟前沿心理調節技術,注重使用心理工作新設施設備,建成心理教育疏導“六個工作室”。在團體活動室組織團體心理交流,調理形成和諧人際關系;在音樂放松室播放音樂舒緩心情,輔助使用按摩椅提升放松狀態;在情緒宣泄室安排驅力發泄運動,釋放壓抑情感;在VR 虛擬室設置三維虛擬環境,通過視、聽、觸覺體驗自身感受;在心理沙盤室開展不同主題的沙盤小游戲,發掘官兵想象力、創造力等;在循環減壓室放置量子倉,使用電磁波譜改善身體微循環,消炎鎮痛,放松神經,達到身心愉悅目的。三是用好小活動。對有不良心態和負面情緒的官兵,可以靈活組織開展“五小活動”。編印《官兵心理自助手冊》,利用茶余飯后,由心理骨干開展小談心;編排“心理放松減壓操”“快樂訓練健身操”,利用文體活動,由文體骨干組織小運動;編發《心理游戲100 法》,利用訓練間隙,由心理骨干組織開展小游戲;下發《心理調適36計》等漫畫冊,由干部骨干適時組織小演練;制作《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和“軍旅人生、和諧心理”心理調適卡片,發動官兵互學互贊,常態開展小激勵,訓練培養官兵團隊精神,始終保持陽光心態。
“網生代”官兵長期受社會上的一些低俗影響,有的人重生活品位、喜休閑享受,怕工作辛苦、訓練受苦、環境艱苦,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解不開自己的“心結”。要開辟心理疏導新途徑,把網上群聊、預約單聊、微信私聊結合起來,打通網上網下鏈路,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為有需要的官兵提供多維度心理服務。一是開通網上心理室大家聊。針對少數情感豐富、性格內向的官兵,希望有傾訴場所的需求,可以在強軍網開通心理聊天室,設置“心靈故事”“陽光訪談”“相互給力”等欄目,大家匿名上網敞開心扉聊,思想交流交鋒,情感得到宣泄。這種心理骨干參與引導下的群聊,負面情緒有處釋放,不良心理相互消除,開創心事大家談、心結大家解的良好互動局面,心理聊天室就能夠成為維護官兵心理健康的“網上樂園”。二是掃描手機二維碼預約聊。可以利用手機APP 開通心理咨詢預約服務,公布手機二維碼,官兵掃碼注冊后,選擇咨詢師約定咨詢時間、方式,預約官兵和咨詢師都會收到短信提醒,咨詢師按約聯系開展一對一咨詢。三是互加微信好友私密聊。從新兵心理測查開始,對心理指數偏高的戰士,心理骨干就要逐一加為微信好友;每年開展心理服務下基層時,也要微信添加有負性心理的官兵;需要心理咨詢的其他官兵,通過公布的微信號主動添加。“心理咨詢”微信號保持24 小時在線,官兵有打不開的“心結”,馬上開啟私聊模式,訂制個性化疏導,心理干部骨干能夠傾聽到真實心聲,找到隱匿性心理問題,有效做好干預工作,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網生代”官兵玩著網絡游戲、泡著網絡社區、說著網絡語言、聽著網絡消息長大,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很“網絡化”,受到網上錯誤思想、極端事件和精神鴉片的滲透影響,容易產生不健康心理。要始終盯住重點人員、重要時機、重大節點抓心理預防,及時發現診治官兵心理問題,有效管控心理安全風險。一是區分人員時機全面清查。盯住“新入伍戰士、新分配學員、核心涉密、涉槍涉彈、執行重大任務、日常表現異常”人員,運用“心理測評采集系統”定期組織人格、情緒穩定性心理篩查。注重把握時機綜合查,結合年度任務變換的狀態調整期、訓練強度增大的心理適應期、任務轉換的思想波動期、實兵演訓前的節奏緊張期、大項任務后的心理松懈期、個人成長進步的主要拐點期、突發變故的心理失落期等容易引發心理問題的時間段,通過檔案分析、問卷調查、集體座談等形式,及早掌握官兵不良傾向,把控問題苗頭。注重用好網絡及時查,加強網絡互動發現和輿情平臺監測,發現流露極端傾向帖文信息,第一時間采取“三包一”“五離”等措施,及時排除極端險情。二是盯住敏感節點重點防控。注重研究把握官兵心理變化規律,做到新兵入伍上崗時集中抓,組織適應性教育,解決傾向性問題;戰士考學、老兵復退、軍士選改等時期超前抓,教育官兵正確對待走留和個人得失,適時組織心理疏導,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部隊任務轉換、巡邏執勤、執行重大任務等時期跟蹤抓,有針對性地搞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訓練,引導官兵增強使命意識、克服畏難和恐慌心理,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疏導、早治療。三是統籌各方力量綜合診治。探索建立以領導機關、營連干部組成的“主防線”,以基層“三支隊伍”組成的“群防線”,以部隊、家庭、社會組成的“聯防線”,打造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的群防群治格局,不斷提升心理預防工作的綜合效益。針對心理疾患診療具有復雜性反復性特點,采取心理醫生治、思想骨干管、身邊戰友帶、父母親友幫的“四位一體”立體診治模式,力爭使心理問題官兵全部得到教育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