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云燕,劉昌璇,閆海燕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9)
應用型本科院校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涉及到兩個大的主體:應用型本科院校及測繪工程相關企業。協同育人培養的對象服務于測繪工程行業,因此需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及測繪工程行業特點。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其特點是教學和科學研究以服務地方為宗旨;測繪工程行業近幾年產業保持穩定持續增長,表現在行業總值持續增長、投資力度及資產總規模不斷擴大、測繪資質單位總數不斷增長、從業人員數量迅速增長。由此可以看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測繪工程專業和測繪企業二者協同育人有共同的發展需求點,存在結合發展的現實性。
為了保證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人才需求,很多學校都會選擇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培養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一定經驗。收集應用型本科院校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相關資料及兄弟院校相關資料和經驗交流、調查企業人才培養需求及現狀,整理分析后發現目前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現狀及存在如下問題。
新工科背景下,高考制度改革,高等院校各專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及挑戰。高等學校及專業需跟隨時代步伐甚至走在時代前列,進行供給側改革。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學校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尤其是專業負責人,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進行測繪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時候針對校企協同育人進行了調整,學校方面也有相應配套的政策支持。但是現實情況是學校給予的配套政策力度不夠大、形式不夠靈活,導致專業負責人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課程設置中能夠調整的幅度有限。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處于育人的主導地位,對育人的內容及形式擁有絕對控制權,這使得校企協同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解決長久發展動力的關鍵。測繪工程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其可以與現代各種新技術和新工具相結合服務于信息革命。近幾年測繪行業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從業人員還是服務產值或者是測繪資質單位數量都處于急速發展態勢中,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社會急需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對于校企協同育人,經過多年的探索,可以發現企業的熱情比較低。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受制于學校人才培養的要求,處于被動地位。且在接收實習生的時候企業可能會遭受部分損失,而這部分實習生中優秀的人才留在實習企業就業的概率不受控制,這些都導致企業層面對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興趣較低。
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情況不容樂觀的關鍵問題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和測繪行業企業、專業學生利益點不同。學校關注的是學生的系統培養及就業創業情況,而企業關注的是企業認可度及自身利益的獲得,專業學生則希望自己有好的工作和前程。所以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來說,創新改革的關鍵是如何實現多方共贏。
校企協同育人出發點是基于測繪專業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企業可以得到所需人才,專業學生可以從事心儀的專業工作,得到好的發展。實現多方共贏,才可以使校企協同育人良性循環和發展,從而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目標。結合相關資料和經驗,對此提出有效創新改革實施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教育主管部門應在政策方面給予一定自主性。校企協同育人中不同企業的需求不同,校企協同育人如果只選擇一個企業往往會成為定向培養,對學生的培養比較單一,測繪工作專業或許可以考慮與多家企業進行協同。在培養過程中結合測繪行業的項目特殊性及季節性,是否可以在政策方面允許學校專業建設中擁有較大的自主性,合理安排人才培養,只要符合質量評價體系要求即可。
教育主管部門給予企業一定政策支持。目前的校企協同育人中,對企業支持的政策很少,導致許多企業對此項工作不積極。經調查,對企業的支持政策在校企協同育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企業用地、稅收支持、成本補貼等,亟需解決。
測繪工程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對學校來說是解決供給側改革的問題,是關系到學校社會認可度以及專業生存發展的大問題,應給予相應的重視。因此,在學校層次,政策的制定應盡量具有開放性、靈活性,給予專業負責人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與企業進行具體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框架內一定的靈活度和空間。
專業負責人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的時候,應提升服務水平與能力。多與協同育人企業相關責任人及部門進行溝通,在協同育人方面應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和應承擔的角色、權力及義務,激發企業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在協同育人中引領企業在政策和育人框架內實現理論系統、實踐完整的培養過程。
尋找校企協同育人活動中應選擇脫離資本積累為主要任務的企業。企業經營具有高風險性,這與教育的長期性相沖突。校企協同育人的長期性、深入性都要求參與企業具備相當的市場競爭力,這種企業對勞動者素質的提升才有內在需求。
校企協同育人工作中,企業應轉變思路。明確校企協同培養對企業社會認知度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實習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其發展潛能巨大,將來就業可能分布在整個行業內,對于實習期間接收單位好的認知可以持續很多年,對企業長期競爭力提升有潛在促進作用。
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中應加強與學校層面溝通,對企業自身的需求可明確提出,爭取在校企協同育人中的平等地位。企業是育人的接收方,需求的人才是滿足市場要求的。所以在校企協同育人中應充分參與到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以及教學質量評價中,加大深層次合作,否則協同育人就會流于形式。
應適當調整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中經濟利益實現的需求。適當調整不是無利益,而是直接利益率適當降低。育人的長期性、目前政策的不完善性以及人才的穩定性等原因,使得現實狀態下校企協同育人的高收益難以實現。但同時社會認知度提升、人才優先選擇權、與學校聯系的加強等,可以在一定程度滿足企業長期的人才收益以及季節性或特殊項目要求,并不是無利可圖,而需將利益需求適當進行調整。
要提升學生素質,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校企協同育人中學生在多個企業和學校學習,對理論體系的建立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無疑是有益的,但對其素質方面的教育同樣不能忽視。如測繪數據的保密性,測繪標識受到法律保護,測繪法規需要遵守。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遵守勞動紀律、加強與人合作、能夠吃苦耐勞、做事有責任擔當等。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已任。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全面了解測繪工程行業的“捷徑”,是全面提高發展的基礎,因此要重視并體系化深入學習;而實踐是對理論的驗證與補充,在培養過程中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好的實踐效果是協同育人中追求目標。定位清晰才能保證努力方向的正確性,協同育人的效果才能有前提保障。
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保障。協同育人的對象是測繪工程專業學生,其是學習主體。創新改革協同育人各項工作開展中,均需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實現學生成長成才為最終目的。
校企協同育人具有很多專業單獨發展無可比擬的優點,比如可以縮短人才培養周期,無縫進入企業;可以促進學校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所以校企協同育人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專業發展動力。校企協同育人需要有政策依托、學校支持以及企業參與。創新改革校企協同育人是對傳統人才培養的巨大挑戰,作為專業負責人開展工作必須有政策和學校的支持,相關工作才可能鋪開,同時企業深入參與也很重要。如何實現這些?關鍵還是如何創新改革實現協同育人多贏。校企協同育人必須對社會、學校、學生、企業都是有益有利的,能夠實現多贏才可能推動各方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