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霞
(常州市食品藥品纖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江蘇常州 213000)
目前我國糧油質量監測中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亟待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關注和解決。對于監管部門的行政監督不到位、不作為、不履行職責均要予以嚴厲處罰,對重大違規案件和網上輿情,要建立通報機制,通過定期檢查以及清查,發現問題,進而保證糧油質量監測的高效、高質。
目前,我國在日常糧食檢測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有:檢測制度缺乏實施細則、糧食檢測技術缺乏應用、糧食檢測效果不好等。在多年的日常質量檢查工作中,能夠發現當地糧油儲備存在一些經常性的質量問題,如糧食級別不合格和雜質超標等,特別是麥芽糧、玉米霉變粒和破損粒較為突出,同時還有真菌毒素超標,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發生率較高。精制谷物超過含水量限值,碎米超過含水量限值,過氧化氫超過含水量限值等,這些問題有的是由于倉儲環境不適宜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倉儲管理不嚴造成的,有的是因為糧油質量控制指標達不到標準,因此,相關部門只能重新調整質量檢查方法以保證糧食質量。倉儲企業要按照儲糧質量管理體系,切實履行主要職責,避免在監督檢查中弄虛作假、更換劣質樣品、臨時安排現場、疏通關系等現象,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嚴控糧油質量監測過程。
完善糧油質量監測需要補充糧食檢測細則。在糧食短缺時期,糧食儲備主要集中在數量上,但現在對糧油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質量管理上,應科學儲糧管糧,不能隨意降低儲糧標準。在入庫和出庫的控制以及日常倉儲管理上,均要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實現誠信規范,這是有效控制儲糧質量的關鍵環節。糧油質量檢驗主要在倉儲現場進行,重點是對糧油庫存的外觀質量檢驗,應選擇外觀和質量較差、與質量文件明顯不一致、質量可疑的地點進行抽樣檢驗。原則上,一個糧食倉庫應檢查約3 個場地,一個油脂倉庫應檢查約5 個油罐,從每個位置(罐)取1 個樣品進行檢查,抽樣人員填寫樣本號時,必須與糧食盤點軟件中對應貨位的編碼一致[1]。原則上,所選樣品應送至儲存地點所在省的省級糧油質量監測中心進行質量、儲存質量和主要糧食安全指標檢測,省級糧油質量監測中心應嚴格執行質量檢驗的有關規定和要求。①要掌握糧食生產的收成質量,中國農業的小農經濟決定了收獲糧食的質量參差不齊,倉儲企業應注意收獲季節天氣變化對糧食質量的影響。糧食質量安全中心可以通過對新收糧食質量的檢測和調查,發現并掌握新收糧食的質量。②要確保倉庫糧油質量,每批進貨糧食都要根據雜質含量及時進行清理,確保整個倉庫的儲備糧食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準,進貨倉儲企業應縮短進貨入庫時間,避免病蟲害滋生,糧食發現蟲害,還應盡快封閉熏蒸,以免埋下隱患。采購糧食檢驗時,應安排檢驗人員逐一進行質量安全檢驗,對質量安全良好的糧食等級予以關閉。同時,也要嚴格控制面粉含水率、碎米率和植物油摻假,使糧油質量、儲藏品質、安全衛生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1]。嚴格倉儲是糧食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糧食法律法規對做好糧食質量安全檢查的要求,未經質量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糧油不得作為儲備糧油入庫。規格、等級、數量、質量、衛生、收獲年份或生產日期、供應商名稱和聯系方式、采購時間、成品糧油的生產許可證和保質期等都應標注完備,以確保在儲存期間保持糧油的質量。倉管人員要加強糧食儲運期質量安全的科學措施,確保糧食儲運期質量的穩定,冬季應加強通風和制冷,高溫季節應密封隔熱,以減少倉庫溫濕度對儲糧品質的影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糧食易發生蟲害、霉變,大米、玉米易引起脂肪酸值升高,食用油過氧化值、酸值易引起變質,相關人員可充分利用當地有利條件,應用低溫貯藏、氣體貯藏等綠色環保技術[2]。
完善糧油質量監測需要構建第三方檢測制度。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指定檢查組對當地糧油質量監測中心進行現場專項監督檢查,現場檢查檢驗和試驗設備,檢查資質鑒定、管理體系文件、能力驗證和變更批準、試驗報告復印件、原始記錄登記臺賬等資料,全面驗證中心實驗室系統運行記錄的標準化。通過現場檢查,檢查組要對進一步做好糧油質量監測工作提出建議,確保糧油庫存質量,要重點對納入檢驗范圍的儲糧、油料進行現場質量檢驗,并按照國家質量、儲存質量和糧食安全標準對部分儲糧、油料倉庫(場所)進行抽樣檢驗,實現儲備糧油輪作管理,重點應檢查糧食收購質量價格政策的執行情況,是否存在“亂扣水混”“不執行收購質量標準”“驗收與實際等級不符”“壓級壓價”以及不符合糧油統計制度的執行情況,重點檢查“一規兩規”及相關政策、制度、標準的落實情況。第三方檢測應堅持導向性、結果導向性,統籌考慮當地經常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食物布局、儲存年限等因素的性質,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綜合選擇檢查點,既要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又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消除潛在風險,全面、客觀地反映轄區糧油庫存政策的整體情況[2]。第三方檢測要重點檢查倉庫儲糧、儲油安全,設施和設備及其安全操作和標準操作是否到位,對于已整改的問題,相關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是否建立了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的長效機制;對未整改的問題,是否建立臺賬進行整改,要嚴格檢查整改力度和措施是否到位,能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等后續問題[3]。
為了提高檢驗的效率和準確性,糧油庫存檢驗使用了糧油庫存盤點應用軟件系統,該系統用于分解和記錄、檢查數據錄入和結果匯總。各地糧食和戰略儲備局應牽頭完成庫存分解工作,各垂直管理局分別對庫存數據進行分解,根據地方垂直管理局庫存數據的合并和分解,根據檢驗數據庫的選擇原則,合理選擇檢驗數據庫點。各級垂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屬地原則,組織對儲糧直屬企業及其租賃倉庫進行統一檢查。各檢驗組應及時將現場檢驗結果錄入糧食清查軟件,并根據需要將現場質檢工作底稿和選樣信息導入糧食清查軟件。問題描述應全面、具體、詳細(包括糧油的具體性質、品種、數量、庫號、具體明細),文字描述應準確,概念應清晰,不得使用模糊詞語,要列出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名稱和具體條款,適時派出調查組進行重點檢查,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提高對涉糧事件的敏感性和警惕性,組建聯合檢查力量,共同完成轄區糧油庫存檢查工作;不應繞開問題,避免重點和難點的檢查;要高度重視政策性糧食的“缺貨”“違規銷售”“亂用”“壓級壓價”“假輪換”“推陳出新”“滯銷”“缺糧”“輪換”和“出倉難”等關鍵問題,同時針對近期曝光的“經營風險”“糧食安全指標”“質量檢驗不嚴”“雜亂扣水”“非法購買本庫儲存糧食”以及“糧食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存在盲點”等亂象,將處罰問題整改和案件調查貫穿到檢查的全過程,督促企業按照行政權限建立問題整改臺賬,發現問題及時安排整改,確保企業主體責任得到充分落實[4]。相關三方部門應堅持最嚴格的糧食案件查處標準,堅決依法懲處,絕不姑息。檢查發現倉儲企業不履行主要責任或者管理不善,對儲糧安全造成重大影響以及發現問題不整改,經反復檢查發現違法違規的現象,應當立即向省糧油庫存檢查領導小組報告,并向國家糧食和戰略儲備局報告存檔。
完善糧油質量監測需要加強基層檢測能力建設。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保護人們的“飯袋”和“菜籃子”,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基層工作人員要深入糧油蔬菜儲糧倉庫和批發店,詳細檢查糧油儲糧區的儲糧能力、儲糧和質檢情況,查詢糧油價格變動、儲備輪換、倉儲管理等相關細節,要時刻警惕糧食安全,增強憂患意識,肩負起確保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物資供應持續穩定。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服務和監督作用,堅持規范管理,注重細節,對倉儲質量、安全生產、防疫防控等進行有效監控,切實做好用電、消防和事故防范工作,加強對冷鏈糧食經營單位的監管[3]。所有檢測人員均要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科學、公正、準確地向社會提供真實、客觀的檢測數據和結果。糧食和戰略儲備局要在其管轄的重點糧油倉庫組織糧油產品質量免費檢查活動,進一步加強對糧油產品安全的監督,確保人們的飲食安全。活動應以鄉鎮糧油店糧油產品為重點檢測對象,檢查糧油經營單位銷售糧油產品的質量監測現場抽樣情況,糧食管理儲備中心要及時向糧油門店傳遞檢驗報告,指導完善糧油管理質量臺賬等行業信息,進一步加強全縣糧油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為經營者和消費者保駕護航。相關部門要組織干部職工到糧油儲備點、農貿市場、黨群服務中心等地,向人們宣傳糧油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為公眾提供咨詢服務,進一步普及糧油質量安全法律政策,同市場監管部門做好糧油安全監管工作,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事情”實踐,引導公民健康消費,保護舌尖“安全”,為促進糧食安全和創建糧食安全示范城市貢獻糧食行業力量。
為推動當地優質糧食工程順利實施,不斷創造糧食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糧食產業發展的新勢頭,要堅持政策導向,當地主要領導要對示范企業進行多次調查檢查,鼓勵進一步推進優質糧食項目,生產更多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堅持嚴格管理。①要建立規章制度,完善監督體系[5],研究制定優質糧食項目三個子項管理辦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項目實施指引、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等制度性文件,確保項目管理有依據,開展“中國優質糧油”的產品選擇和優質糧食的質量評價與測量,確保項目的實施。②要嚴格監督指導,加強考核驗收,通過召開政策解釋會、施工促進會、培訓班、不定期現場監督等方式,推動項目實施,將項目實施情況納入省級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及時上報考核結果,每年組織專業三方機構進行省級抽查驗收,提高驗收的專業性和準確性。
保證糧油質量檢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評估糧食加工過程,確定糧食和農產品中的營養成分,準確分析對人們健康有安全影響的有害物質。確保糧食安全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嚴密評價體系、技術和設備的支持,為糧食和原材料滿足監管要求和質量標準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