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娟
(孝義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山西孝義 032300)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服務監管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基本完善,可以滿足當前監管需要。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從長期以來的多頭監管、分段管理到如今的統歸于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從根本上提高了監管效能。基層執法人員的食品安全理論水平、執法辦案能力、案卷制作水平大幅提升。根據近年來公布的食品抽檢數據來看,我國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7%以上,食品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不合理地利用化肥、農藥、獸藥、激素等生長劑引起的食品農藥、獸藥殘留超標以及水質和土壤污染引起的重金屬污染,從食品的源頭給食品安全帶來了風險。
有的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注重衛生、質量把控,導致食品引入了重金屬、微生物、毒素等污染物;有的企業為了提高食品外觀品質、口感品質、延長食品保存期、便于加工,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添加非食用物質。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生產銷售“三無”食品、過期食品,更有甚者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宣傳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夸大宣傳保健食品的功能性和功能范圍,甚至宣稱有疾病預防及治療作用。餐飲服務單位存在使用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原料、消毒不到位的餐飲具、不合理的加工方式等行為,有引發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①食品檢測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地級市以下尚未形成完善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經費投入不足,檢測設備、檢測技術、專業人員無法滿足形勢所需;②市場準入把控不嚴,事前事中監管不到位,導致一些問題食品流入市場;③執法效能低下,一些執法人員出于個人私利或者怕得罪人思想,出現執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行為;④執法資源不足、發現線索能力有限。當今社會制假售假手段層出不窮,并且微信、直播帶貨等多種食品銷售方式都暗藏著安全隱患。
食品生產企業要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從標準、道德、科技3 個維度保障食品安全。標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礎原則,企業首先要遵守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再用國際或國內標準去規范生產、把控品質,從原料選材、產品研發、生產加工、流通運輸、售后售前等全方位嚴加把控,形成一套嚴格標準。道德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企業要把培養全員守法意識寫進規章制度里,讓食品安全意識和道德責任意識滲透到企業運行的方方面面??萍际潜U鲜称钒踩挠辛κ侄?,企業要通過引進先進的工藝設備,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提升產品生產的安全性[1]。①食品小作坊要從場所、設施設備上提檔升級,要在環境衛生、添加劑使用、產品質量上嚴格把控。②食品銷售者要開展食品安全自查,銷售符合要求的食品,定期清理過期食品,嚴格執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不合格品退市等制度。③餐飲服務單位要建立貫穿食品采購、貯存、加工制作、供餐全過程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認真開展自查整改,嚴格落實進貨查驗、餐飲具清洗消毒等主體責任。
加快安全、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產品基地監督管理系統,給食品生產帶來健康良好的環境,從根本上治理食品污染。同時,對農獸藥使用實行規范化管理,加強食品農藥殘留的檢測能力和檢測覆蓋面,防止農獸藥殘留超標的食品流入市場。
制定全年工作要點和監督檢查計劃,開展網格化監管,及時發現問題關鍵,防范、消除風險隱患。①嚴格事前審查,對規模大、風險高、工藝嚴而復雜的從業單位進行專門核查,嚴把準入關。②加強事中管控,把督促整改、復查落實、消除隱患作為工作之本。檢查中,突出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突出風險分級管理,突出配合協查,協助上級開展飛行檢查、交叉檢查,剖析存在問題,全面整改提升。③強化事后監督,建立完善風險隱患清單,全面掌握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風險等級、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及時跟進復查整改,實施整改銷號。
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重點品種、重點單位、薄弱環節和難點問題,開展食品小作坊、進口冷凍肉、現制現售飲品、網絡訂餐、校園及周邊、農貿市場、和保健食品欺詐與虛假宣傳等專項整治行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應聯合教育局進行,以便教育部門掌握學校及周邊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實施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提升行動,應指導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認真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監管機制。農貿市場專項治理的開展應督促市場開辦者履行管理義務、改造升級市場環境,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2]。
①開展雙隨機檢查,對高風險企業、高風險品種、投訴舉報多、有嚴重違法違規記錄的單位加大抽查力度,并將檢查情況通過媒體公布,有效監督問題的整改落實。②對專項整治發現的突出問題、監督抽檢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要咬住不放、深挖嚴打。③對投訴案例較多、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企業,相關企業法人和主要負責人要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斷其從業后路。④進一步加強行刑銜接,重點打擊非法添加、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
我國應加快完善各級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快地級市以下食品檢測實驗室的建成和完善,加快各種先進的快檢試劑盒和儀器的普及應用。相關部門應嚴格執行農產品抽檢計劃,抽檢要覆蓋各類重點單位、重點品種、重點檢測項目;堅持風險品種抽檢,結合季節特點,加大對地方特色、大宗消費等風險較高的品種的抽檢;堅持食品快檢篩查,定期在超市、農貿市場駐點快檢篩查。
相關部門應把示范創建作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和行業整體水平的重要抓手。①建立標準化手冊,明確提升重點,細化任務分工,扎實開展餐飲服務標準化規范建設,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打造標準化農貿市場,打造食品小作坊典型樣榜。②加大對各地特色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扶持和監管力度,督促其提升改造、上檔升級。在餐飲單位持續推進“明廚亮灶”,推行6S、4D 管理模式。
定期組織學習培訓,對法律法規、條例適用范圍、規范新要求進行深刻解讀;組織開展業務比武,考查執法人員違法行為的發現能力、證據收集的合法有效性、執法程序的合法性、快檢操作的規范性及執法文書制作的規范程度等內容;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責任落實、監管成效、問題整改等情況的檢查,對執法過程中失職、瀆職、弄虛作假等違規違紀行為嚴肅查處,其中要特別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及檢察院公益訴訟對食品監管履職的監督作用。
相關部門應繼續推進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處罰等信息的公開。啟用電子監管系統錄入監督檢查、雙隨機檢查、投訴舉報、監督抽檢、快速檢測等信息,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有效采集融合和分析運用,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3],實現監督執法全程痕跡化。
相關人員應對從業人員開展宣講培訓,向經營戶普及生產經營的具體要求和法律責任,促進經營戶的嚴格管理,切實增強其主體責任意識、守法意識和自律意識。①利用3·15、食品安全宣傳周等時段全年不間斷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舉辦校園知識講座,便于學生群體掌握食品安全相關知識。②利用社區宣傳展架,讓人們就近了解食品安全科普知識。③通過電視臺、廣播、微信公眾號、電子屏等載體,及時推送食品安全科普知識。
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協管員作用,對協管員進行培訓指導和工作激勵。①暢通12331 投訴舉報電話,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對公眾反映的問題依法嚴查并及時答復、協調解決矛盾。②聯合新聞媒體開展陽光執法,通過視頻錄播,主動曝光執法全過程,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利用媒體廣泛傳播食品安全知識、揭露食品安全問題和曝光食品安全違法違規典型案例。③通過新聞媒體輿論監督、消費者投訴建議等外部約束的力量,倒逼行業從他律到自律。④強化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鼓勵和督促食品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行業標準、簽訂自律公約、行業內監管和對企業進行教育培訓等措施促使和誘導食品企業強化食品安全。⑤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制度管理等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鼓勵和支持第三方認證機構廣泛傳播食品安全知識,開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質量認證[4]。⑥鼓勵城鄉基層自治組織、消費者協會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防范等知識普及工作。⑦探索性嘗試賦予城鄉基層自治組織隱患排查、先期整改等工作,緩解監管部門人少事多的矛盾[5]。
食品安全監管呼喚社會共治,維護整個食品鏈條的安全。創建更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行業協會等組織的共同努力。我國將食品安全上升到戰略高度,各級、各部門多措并舉持續整治,使得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但我國市場主體龐大,食品行業準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政府、監管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媒體、消費者都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和高度的自覺感共同致力于構建完善的新時代食品安全風險社會共治體系,形成群防群控、共治共享新格局,食品安全形勢一定會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