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姝鵬
(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圖書出版形式日益多元化,圖書編輯與校對工作面臨著重大挑戰。要想提升圖書品質,就需要圖書編輯與校對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優勢,規避不足,促進出版行業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
圖書編輯的職責主要有簽訂出版合同、審稿并進行編輯加工、審定發稿等工作。在審稿與編輯加工中,圖書編輯的工作主要包括消除差錯、裝飾潤色、核對引文、撰寫輔文等;審定發稿后,圖書編輯的工作主要包括審讀校樣、檢查付印清樣等。圖書編輯主要承擔政治責任、業務責任、經濟責任等,其中以政治責任和業務責任為主。通常圖書編輯是由經驗豐富、專業素養較高的人員擔任,需要對圖書內容和質量負責。而責任校對的職責主要有檢查校改質量、整理文字技術、通讀付印樣等[1]。檢查校改質量指的是監督各校次校對人員校改的質量,匯總校對人員的質疑,與圖書編輯和出版部門協商處理。責任校對主要承擔質量責任和技術責任,一般是由文字功底較高的人員擔任。
在圖書質量控制中,圖書編輯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圖書編輯需要確保圖書的內容政治導向正確。個別作者提供的樣稿中可能會存在有悖于法律或規范的內容,圖書編輯需要嚴格審查圖書內容,避免圖書出現政治方面的錯誤。要明確圖書傳達的思想,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弘揚社會正能量。其次,圖書編輯需要保證圖書的內容質量。只有確保圖書內容的正確性,才能保障圖書的品質。由于出版單位每年出版的圖書種類繁多,為了打造出版單位的品牌,保證圖書內容的正確性,不存在差錯及侵權行為等是至關重要的。再次,圖書編輯還需要使圖書內容與讀者的文化需求相貼近。要想實現出版單位的經濟效益,需要充分考慮讀者需求,要力求貼近讀者。因此,圖書編輯要積極與讀者溝通交流,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閱讀喜好,從而更好地服務讀者。最后,圖書編輯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信息及時改進工作。在圖書進入市場之后,圖書編輯要以讀者群體為對象收集關于圖書的反饋信息,積極采納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不斷地完善圖書內容。同時,圖書編輯還要保障圖書的版權。涉及圖書版權相關的工作,需要圖書編輯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圖書版權,堅決與侵犯圖書版權的行為做斗爭。
在圖書質量控制中,圖書校對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圖書校對能保證圖書文字的質量。在圖書編輯完成一系列的圖書審核工作之后,圖書校對需要經過多輪文字審核,在審核過程中排查出圖書文字中存在的錯別字與病句等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圖書校對工作屬于復核、糾正工作范疇,是圖書編校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有效保障圖書的文字質量。其次,圖書校對能有效減少圖書漏洞,防止圖書文字內容不協調等現象的出現。通常情況下,校對工作是由一個團隊來完成的,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會出現文字或者使用習慣等方面的差異[2]。圖書質量既要保障良好的文字質量,又要具備內容協調、表述流暢等條件,因此圖書校對工作實際上是完善圖書內容的過程。最后,圖書校對還能降低圖書的出錯率。新時期,很多圖書是通過網絡編輯發表的,校對人員在網絡校對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出版單位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圖書編輯與校對的職責進行劃分,通常一本圖書的編輯工作由圖書編輯負責,三校工作由一至三位校對人員負責。圖書編輯與校對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完成圖書編輯與校對工作。這種編校分工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分工明確,能夠減輕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工作壓力;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發現書稿中的問題,及時修改,能夠促使圖書內容更加完善。這種編校分工的弊端主要體現在追究責任上,一旦圖書編校出現質量問題,很難界定責任。如果責任認定不明確,處罰不當就會影響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關系;如果全部處罰,涉及面過廣,會對其工作的積極性產生影響。
針對圖書編輯與校對分工中存在的弊端,一些出版單位實行編校協作制度,由圖書編輯來負責圖書的編輯與校對工作,同時責任編輯還要參與到裝幀設計和印刷工作中去,對整個過程進行統籌協調。但是如果圖書出版時間有限,或者對專業性要求較強,則需要由多個編輯協作完成。出版單位可以在外部聘請外審、外校來輔助圖書的審核校對工作。這種圖書編輯與校對協作模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職責明確,如果出現圖書質量問題可以精準追責。這種機制會顯著增強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責任感。二是圖書編輯對圖書的整個工作流程負責,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影響,工作開展起來更為靈活,能夠更好地把控圖書編校時間,保障圖書能夠按時出版。圖書編輯與校對協作過程中,為了避免多人編輯同一本書出現體例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可指定一位編輯對整本圖書的編校工作全權負責。但這種模式也存在弊端,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同一人需要連續三遍編校同一本書,容易被自身的知識結構所限制,難以發現書稿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二是圖書編輯在重復編校下容易產生枯燥感和疲勞感。
通過分析圖書編輯和校對的分工與協作兩種模式,可以發現二者各有利弊。如果將分工與協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規避不足,就能夠有效提高出版物的品質。
在圖書質量控制過程中,圖書編輯與校對雖有內在關聯,但應當職責分明。圖書編輯要起到統籌全局的作用,而圖書校對需要嚴格控制圖書技術方面的內容,在雙方互助協作的基礎上完成圖書質量控制。在之前的圖書質量控制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圖書編輯與校對工作內容交叉的現象,而在責任歸屬上又會存在空白區,容易出現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情況[3]。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圖書編輯與校對在進行圖書質量控制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展開定期或者不定期溝通與交流,針對圖書內容完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探討并發現隱含的問題,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除此之外,根據圖書投入市場之后的讀者反饋,出版單位應當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及時收集讀者的反饋信息,并將這些信息作為優化圖書質量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當前很多出版單位制定了健全的費用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確規定了審稿費、外校費等費用,這對圖書編輯和校對人員都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機制不夠完善的出版單位,在費用和獎懲制度上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積極性,使得他們難以產生職業認同感,從而造成一些出版單位編校人員流失,難以留住經驗豐富的編輯與校對人員。
圖書出版管理部門與出版單位應當將重點放在圖書出版之前的審查制度上,而不是側重圖書出版之后的懲罰機制。據了解,目前圖書出版相關管理部門與出版單位已經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出版質檢制度,比如,針對出版物專門成立各級審讀質檢部門,該部門通過抽查的方式,負責檢查已出版圖書在編校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制定了合理的獎懲措施。但是,針對圖書出版前的審查工作缺乏健全的審查制度。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出版單位將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圖書出版前的審查工作中,而大部分出版單位缺乏相關工作安排,也沒有科學的制度保障,只有事后懲罰制度,沒有事前預防制度。隨著圖書出版業的發展,市場上的圖書稿件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編輯與校對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而出版時間又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又面臨著嚴峻的考核任務,很容易出現圖書編校質量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圖書編校質量,提升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積極性,應當優化圖書出版前的審查制度,推動圖書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有效提高出版行業市場上圖書的品質和質量,相關出版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圖書出版數量和周期的控制。近年來圖書出版市場化不斷深入,出版單位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出版單位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對圖書品質的把控,導致一些劣質的稿件出現在編輯或校對人員的案頭,這給圖書編輯或校對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壓力。圖書編輯與校對為了完成業績考核,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到這些稿件的編校上。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會出現對圖書質量把控不夠嚴格,導致一些圖書質檢不合格的情況。在圖書出版過程中,作者占據主體地位,而出版單位與編校人員則處于服務地位,這種情況使得一些出版單位為了滿足作者的需求,不得不放松稿件質量的審查。但是,出版管理部門嚴格把控圖書出版的質量和數量之后,出版單位就會從眾多的稿件中選擇優秀的稿件來出版,能夠有效減少因劣質書稿而引發的諸多問題,同時也能促使作者與出版單位地位上保持平衡,增強圖書編輯與校對人員的職業成就感、榮譽感[4]。此外,圖書出版周期在圖書質量控制上也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的質量,以及是否可以在市場上搶占先機,吸引讀者。而圖書編輯與校對在控制圖書出版周期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二者應當根據圖書出版前的調研情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出版周期計劃,盡量在圖書出版的黃金時間將圖書推向市場,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對圖書出版周期進行有效控制,不僅會影響圖書價值的發揮與出版單位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會影響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軌跡。
綜上所述,新時期,出版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發展模式,圖書編輯與校對應當加強溝通與協作。出版單位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圖書編輯與校對協作機制,建立完善的編校管理機制等,推動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