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武漢市儀表電子學校,湖北 武漢 430205)
激光加工專業主要為現代加工制造業培養激光加工專業人才,有著很強的技術性。激光加工教學中要以智能制造為抓手,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學生掌握激光加工設備的使用方法、維修維護、設備組裝、配套設備的安裝、調試等相關專業技能。激光加工是無接觸式加工,工具不會與工件的表面直接摩擦產生阻力,所以加工的速度極快,加工對象受熱影響的范圍比較小。由于激光束的能量和光束移動速度均可調節,因此激光加工可應用于不同層面和范圍。
激光技術指依據一定的原理,改變激光振蕩或激光輻射的參數,使之適合某一目的的技術,激光技術的核心是激光器,根據激光器的不同,激光加工設備有所不同。常見的激光加工設備包括激光美容儀、激光雕刻機、激光打標機、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機等,激光加工專業學生需掌握這些設備生產制造、使用維護等相關內容。一般情況下,學生通過在校學習理論和實踐操作,基本可以開展激光加工設備的相關工作,可以對激光加工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因此激光加工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重點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
教學診斷的目的是通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診斷和反思,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工作目標是引導師生提高質量意識,促進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建立以人才培養狀態數據平臺為基礎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以督導為主體的常態化的監控、反饋和改進系統,深化學校的質量內涵,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1]。一般而言,教學診斷有著豐富的內容,比如思想診斷、行為診斷、教學設計診斷、課堂教學診斷、作業測評診斷等。
思想診斷,主要是對教師的思想狀態進行診斷,分析教師行為,診斷教師的思想是否符合教師的職業道德。
行為診斷,既包括教師的工作也包括教師的生活,觀察教師的行為是否存在偏差,比如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等。
教學設計診斷,是診斷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能因材施教,是否充分關注了學生對實際世界的體驗和感受,是否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等。
課堂教學診斷,診斷課堂教學活動是否很好地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展;學生的認知是否得到提升,學生是否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的幸福和成長的快樂等。
作業診斷,設計作業診斷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障礙等。
激光加工教學做為職業教育的一項內容,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操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教學診斷的目的則是對教師教學活動進行診斷,掌握現階段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及時提升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可以看出,教學診斷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
采用教學診斷方式,改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明確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學目標也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毫無疑問,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就業,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則成為就業的重要前提。因此,職業院校必須樹立起質量意識,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目標,并且需要千方百計地提升教育質量。為了提升教育質量,需對教學活動進行不斷地自我審視,自我反思,通過與其他教師的溝通交流,對比教學的效果,分析出自己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做出調整。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教學課堂反饋資料,充分了解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中職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學習方面的挫敗感非常強烈,多數學生在學校有混日子的情況,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成了難題。需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帶動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做中學,做中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一方面在重視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不能忽略實踐教育,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統一起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校除了購買一批新的激光加工設備外,也開發了一套虛擬仿真軟件,學生們在動手操作前就能將設備內部構造和操作順序銘記在心。另一方面需做好教學活動的診斷,診斷教學活動是否存在脫節,也就是理論和實踐是否脫節,根據激光專業1+X 的考核標準,確定學習活動,同時與企業保持聯系,更好地掌握市場對人才的要求,結合市場的人才需求,培養專業人才。
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專業發展其實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職業平淡和倦怠。如果長期重復地“教知識”,教師難免會產生職業厭倦,發展動力不足。教學診斷可以清晰看到每節課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的不足。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教學能力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在總結分析一些優秀的教師經驗和行為模式時發現,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提高教學診斷能力的過程。教學診斷通過對教師的思想、行為、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讓教師清晰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自己同其他教師存在的差異,自覺地加強專業知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彌補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學診斷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教師個體努力外,還必須開展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企業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構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完整平臺。
通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教學診斷工作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提出:在全國職業院校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和制度安排。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既是國家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創新,也是對學校內部保障人才培養制度體系的完善[3]。
教學診斷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教師、職業技能教育的共同發展。職業教育領導班子需支持教學診斷活動,構建良性的診斷機制,推動教師隊伍、教學水平提升[4]。具體推進措施如下:首先,職業院校全面開展教學診斷工作,各部門配合教學診斷工作開展。在院校內部,做好教學診斷的統一規劃和安排,明確診斷的步驟和目標,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健全完善內部質量體系,制定診斷方案和改進措施,常態化查找問題,及時改進和提高。領導團體做好教學診斷的監督工作,保證教學診斷有效落實。其次,定期做好教學診斷匯報工作。對于診斷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各科室必須加以配合,共同推動教學診斷和改進工作。最后,做好診斷報告的整理和收集工作。學校對教學診斷的各項報告進行整理,比如教學自我診斷、人才培養數據分析、人才培養質量報告等,將這些數據整理和收集,建立起教學診斷的檔案資料。
教學診斷改進工作是一項構建職業院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制度建設,對中職院校自主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質量提升是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契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專業化的人才,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均存在某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職業教育水平不高。因此,為了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必須做好教學診斷工作,審視、反思教育,及時作出整改,從而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為了保證教學診斷效果,領導班子必須高度重視,支持教學診斷工作,做好校內的統一規劃,各部分配合教學診斷工作,并做好相關報告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保證最終的診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