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盛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公路養護中心,廣西 環江 547100)
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思政工作的目的是引領員工思想形態,提高團隊凝聚力,因此一定要加強對思政教工作的重視程度。黨史教育本身就屬于思政工作的主要內容,其在思政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價值,通過加強黨史教育才能推動思政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從而實現員工思想形態的最終目標。
思政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使被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得到提升,并逐漸具備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這一目標也是我國民族偉大復興夢實現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而在這百年奮進之路中黨帶領著我國人民從革命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因此說在思政工作中黨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應當成為指導人們前進的燈塔。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普及,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日趨復雜化,一些西方國家的錯誤思潮通過互聯網傳入我國,對我國人民的意識形態造成了不利影響,而這就使得思政工作面臨著更高的難度。而如何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已經成為現階段思政工作的重要問題,因此一定要能對思想陣地占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我國人民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做好對其的思政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的思潮形式,抵制錯誤思潮。而黨史教育是思政工作落實,抵制錯誤思潮的主要切入點,通過黨史教育可使我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能夠逐漸加強,并逐漸形成民族歸屬感,自覺地對錯誤思想進行抵制。
傳統灌輸式思政教育的說服力不強,但很多單位在開展思政工作時依然存在著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落后、形式單一的問題,而通過黨史教育可有效改善以上問題。黨史中包含著歷史規律、重大事件以及主要歷史人物,而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為中國近代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等內容,因此說這兩者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但有些在對員工進行思政教育時選用的教材理論性較強,內容也更為抽象化,使得思政工作的開展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而通過黨史教育將鮮活的黨史案例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使思政教育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問題得到解決,通過黨的歷史事件的滲透讓員工能對思政理論有所感悟,更好地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積極地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將自身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黨史教育融入思政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堅持支持與價值統一的原則,通過知識傳授對受教育者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價值性和知識性是黨史教育的主要屬性,這兩種屬性之間有一定的區別,但又相互聯系,且會統一于黨史教育的各個過程。黨史相關知識是其價值體現的有效載體,通過系統的進行黨史知識講解,可使受教育者對黨的發展歷程準確進行把握,并能做到客觀評價黨的重大歷史事件;而黨史教育的價值又是對其知識的一種反應,思政工作的價值在于引導我國人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而對于思政工作來講,黨的歷史便是最有力的教育資源,通過將黨史教育融入到思政工作中,可使思政工作的教育資源更為豐富化,使這兩者的育人功能都能充分發揮出來。通過科學合理的對運用黨史紅色資源,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進行感染,使抽象的思政說教能夠在鮮活的黨史事跡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樹立起堅定的政治立場,增強“四個自信”“四個意識”,確保思政工作能夠獲得最佳效果。
對于思政工作與黨史教育來講內容和形式是非常重要的,黨史教育的內容以及思政工作內容會對開展形式造成影響,而開展的形式則應當隨著黨史教育內容及思政工作內容發生變化。有效的思政活動形式和黨史教育形式,可使相關教育內容的功效充分展現出來,有效地激發出受教育者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能動性。當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思維活躍度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強,但不同人群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性,所以在對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史教育時,必須要根據被教育群體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要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設備對黨史資源中的鮮活事例充分進行挖掘,激發出受教育者參與黨史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豐富內容、生動形式吸引與感染受教育者,使黨史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更具有針對性和吸引力。
中國共產黨對于實踐理論結合的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視的。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就曾經指出過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的進行聯系,那么理論知識將毫無意義,而如果不能通過革命理論為革命實踐進行指導,就會導致革命實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黨史教育對于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如果導師教育只是局限于理論學習,那么黨史理論知識也只能成為無本之木,無法將自身真正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也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黨史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使受教育者能明理,更要使受教育者能將黨史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于受教育者來講,學會黨史是前提,作實才是其根本。所以在進行黨史教育時一定要正確把握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不能只是局限于理論講述,還要注重實踐。要引導受教育者結合黨的理論與歷史錯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黨史知識,確保受教育者能夠具備較強的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可以通過特色黨課、社會調研、參觀革命基地等黨史活動的開展,使受教育者能深入地了解世情、黨情以及國情。通過黨史實踐活動的開展,逐漸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具備愛國愛崗、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能真正地將黨史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自身的成長之魂,立身之本,并自覺地融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以及偉大民族復興夢的奮斗中,為我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動國家的健康穩定發展。
在開展思政工作時要適當地滲透黨史教育,并要將黨史教育與品德教育、革命教育、愛國教育以及理想教育有機進行結合。引導員工參與到黨史的宣傳以及具體實踐當中,有機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通過綜合比較家庭變化、社會變化以及國家變化,使員工能夠逐漸具備起強烈的家國情懷。
首先,在開展黨史教育時可將入黨申請書作為主題。可收集或購買老舊的入黨申請書或不同的入黨政策教育,通過對老舊入黨申請書的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黨員政策變化以及黨員申請人對黨強烈的認同感。其次,也可以我國戰爭時期的黨員生活作為切入點來開展黨史教育,將這一時期黨員的生活、思想改造等作為主要內容,使員工能夠體會到這一時期黨員在政治建設中的積極性,并對中國共產黨產生情感上的認同。此外,在進行黨史教育時可將黨員政策的發展作為主題,使學員工能夠通過了解和分析黨的政策演變,提升自身對于中國共產黨的信仰,激發出其入黨的熱情,比如說可以通過郭若沫、朱德的入黨曲折故事開展教育,使干部職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巨大吸引力,感悟到革命前輩對于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
要認識到黨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價值。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激發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其樹立起正確的政治觀、價值觀,而想要使這一根本任務得以實現,就必須要對思政工作的實效性進行提升。通過將黨史文獻引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使思政工作內容得以豐富,實現其根本任務。
黨史教育的第一步便是講好黨史,使員工能夠通過傾聽中國故事理解我國的過往發展以及未來趨勢,并在此過程當中樹立起歷史使命感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進一步推動自身的發展、民族的發展。如何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轉換為員工內在思想以及外在行動,是開展思政工作的最終目標,所以一定要將黨史教育作為重心,并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黨的建設。
目前一些單位并未真正將黨史教育納入到思政教育中,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將黨史教育放在學科發展的高度,增加其在思政工作中的比例,進行黨史教育體系的構建,而不僅僅只是在思政工作中將黨史教育作為個別案例。現階段思政工作和黨史教育在研究需求及關注點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一定要加強這兩者之間的融通機制。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以及黨史資料的目的是為了對國家和黨的發展規律進行重塑,而黨史研究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前提。在黨的領導之下,我國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現階段,目前黨史檔案也被較好的保存在各地檔案部門中,雖然黨史檔案被很好地保護下來,但是總體上來講利用率卻并不高,所以一定要做好對黨史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并要到民間搜索相關文獻和口述資料,只有這樣才能改變黨史教育實踐基礎薄弱的問題,構建扎實的黨史教育基礎。此外,還要對黨史文獻中蘊含的思政價值充分地進行挖掘,對國史黨史發展的內在邏輯進行重塑和提煉,增強黨史研究對我國近代發展的解釋力,加強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話語體系建設。
想要通過黨史教育推動思政工作,就必須要有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作為保障,目前很多思政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備較強的思政教育能力,也很少有人會涉及到黨史專業,因此一定要根據思政工作人員的具體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黨史培訓,使思政工作人員能夠掌握到更為豐富的黨史知識,學習到先進的黨史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更加精準地對員工進行黨史講解,引導員工對黨史正確地進行看待和評價。
總之,在思政工作中黨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內容,因此機關、企事業單位一定要能夠認識到思政工作中黨史教育的重要價值,對黨史文化中的資源深度進行挖掘,不斷整合黨史資料和紅色文化資源,為黨史教育鑒定良好基礎,建立黨員領導干部領學領講機制,并與思政教育中的愛國教育、責任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引領員工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使其能夠樹立起為國奉獻的精神,進一步推動我國機關、企事業單位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