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平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民族中學,貴州 銅仁 554200)
按照我國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核心,是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角,一切教育行為都應該圍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道德情操開展,逐漸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進而提高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為學生未來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幫助學生逐漸地掌握各類數學知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啟發,進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全面提高。按照這些教學理念要求,廣大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明確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目標,采取有針對性、有層次的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規范引導,同時結合高考內容改革的新標準、新要求,重點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總體而言,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標準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按照高考內容要求,以試題的形式檢驗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數學文化素養、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科學意識等,以數學教學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導。
數學一直是我國高考內容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深受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但是這一現象卻導致了無論是學校、家長抑或是學生,在進行高中數學學習時陷入誤區,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家普遍認為學習高中數學是為了獲得良好的考試成績,進而獲得進入高等學府的門票,一切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圍繞考試成績來進行,缺乏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視,這導致高中數學學習無法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更無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鍛煉。
過去高中數學教學無論是教育形式上抑或是內容上都存在著僵化的問題,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倍增,也會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增加,學生需要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學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完成諸多的數學作業,反復的數學練習有時往往卻無法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持續加重。
高中數學相較于前兩個教學階段會有更高的難度,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枯燥,許多數學概念、公式只能通過硬性記憶,這極大地抑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使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一些數學成績不佳的學生逐漸產生厭煩情緒,無法按照教師的教育引導提高數學成績。而且,許多高中數學內容缺乏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尤其是在學函數或者是幾何圖形時,這一問題更為明顯。學生無法在生活中找到現實的數學案例,就會覺得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完成考試任務,不具有現實意義,進而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為了有效彌補高考內容改革之前,高中數學教學所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準確掌握高考內容改革相關標準要求,制定出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制訂出符合高中學生學習特點的學習計劃。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必須充分關注學生學習反饋,調整教學難度,滿足學生學習要求,既要滿足學生探索欲望,也要實現學生基礎能力的教育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有挑戰性、壓力又不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向逐漸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壓力,反而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提高學習信心。
比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根據現代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利用網絡教學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在網絡中尋找符合教學任務要求的多媒體資料,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設計出較有難度的數學題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鍛煉,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根據各自具體學習情況發散思維,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索,彼此之間會形成互動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后進生會在優等生的帶動下,實現思維能力的拔高,優等生會在后進生的影響下實現思維上的拓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按照高考內容改革背景要求,高中學生將不再分文科和理科,一些文科生需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理科,一時之間往往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所以教師必須關注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為基礎較差的學生布置基礎性強的數學練習;對基礎水平處于中等的學生,教師要以更加適中的學習內容提高對這一類學生的要求;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進一步地增加學習難度,讓學生接受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題挑戰。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也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進取心,使學生盡快融入高中數學學習之中,全面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進行高中數學教學,首先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最新制定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學進行全新的設計,明確各項教學要求,在開展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需要結合數學必備知識的內容,準確整理各類考點,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鍛煉。具體而言,所需要進行的教學創新內容包括函數、幾何圖形、平面向量數列關系、不等式、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隨機變量、切線切點求證等,創新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這些必備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論講解,也要讓學生得到應用能力上的鍛煉,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按照高考內容改革新標準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進行有效提高,各類數學必備知識點必須得到落實,幫助學生準確掌握這些知識內容,使學生在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時,可以有較高的數學應用能力。在學習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要求高中數學教師不能盲目開展教學,也不能刻板地只根據課改要求來進行課程的建設,要以學生為核心,重點關注學生的能力訓練,幫助學生理清各項知識,并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應用到具體實踐之中,學生不僅要準確掌握數學理論知識,也要掌握知識的內在本質。
比如,高中數學中的三角函數圖像性質,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各項理論知識和相關定義,更要通過演示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三角函數圖像背后所代表的深層次的含義以及相關理論來源,教師需要結合考綱的內容,為學生進行習題上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完成習題,得到能力上的訓練,進而提高對這些必備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按照高考新內容改革背景要求,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必須對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抽象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建模、運算、聯想、分析等。高中階段作為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階段,要通過突出學科價值、提高教育能力等方式,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貫徹落實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廣大教師必須研究分析數學綜合實踐課程應該具備的價值優勢,突出對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必要情況下可以利用實踐活動課或者是研究綜合課等,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訓練,讓學生通過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數學學習參與感,進而得到多重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按照高考內容改革中的相關標準,設計出符合考試實際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圖形的繪制或者列出相應方程式。在這樣的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不是學生的計算結果。教師引導學生以多種方法來進行問題的探索與分析,這樣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鍛煉,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解題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的。
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主要是要讓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思維,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實現思想上的開拓,促進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嘗試、敢于探索,這對鍛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而言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根據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對于數學能力的要求,引導學生以多種途徑對數學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實現學生思維上的突破。按照高考考綱,許多數學命題都會關注問題設計的多樣性,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實現發散思維的鍛煉,進而實現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針對這一情況,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設計出各類開放式的數學題,促進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同一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考查,進而幫助學生逐漸提高創新能力,升華數學綜合素養。
比如,在學習兩角和與差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同一個角可以通過不同的幾何圖形運算中得出,不同的三角形形狀可能有同樣的角度數;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數學題幫助學生逐漸理解這一現象,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實現思維上的拓展。
綜上所述,在高考內容改革背景下,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新考綱的核心思想,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正向的引導,既要關注新課程標準以及考綱必學知識,也要關注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質量,以此全面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