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捷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2)
中醫藥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我們可以在世界文化浪潮中站穩腳跟完全是由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做鋪墊,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過程中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因此目前我們在中醫藥文化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文化傳承的意義,也是我們中醫院校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項目。
目前中醫藥學院面臨的思政教育理念不能完全融入課程教育的問題,專業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上存在“兩張皮”現象,在價值引領以及知識的傳授問題上沒有很深的認知,在師資團隊組建層面上,需要相應提升部分教師德育意識以及德育能力,尤其是在培養中醫藥人才方面,需要充分挖掘各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傳輸,這就需要完善整體中醫藥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沒有強大的思政教育理念的支撐就不能把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及時有效地傳達給學子,目前引入“課程思政”理念,弘揚中醫藥文化的話題在各大中醫藥院校不斷升溫,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說還是有些許的不足。
國家歷來比較重視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以及課程思政教育的引入,高校是培養人才以及專業學者的聚集地,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以及建設者的重要基地,黨中央對高校德育體系教育定位培養中醫藥人才一直很明確,先后提出過各種不同的明確要求,目前高校領導層面雖然普遍非常重視,高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教師層面行動也還比較積極,但是實施過程中伴隨著不少的問題,在具體實施細節方面還是會出現貫徹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
在弘揚中醫藥文化融入課程思政理念過程中灌輸和滲透不能完全結合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高校在課程思政教育以及實踐總結中有一些非常明顯的效果,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思政工作的灌輸與滲透,目前教育過程中有點忽略了教育的引導和強化性,有點過于強調教育強制性的灌輸和缺失的人性教育,因此需要灌輸過程中進行逐步的引導以及人性化思想滲透相結合,滲透的過程不是隨意的被動的,滲透是需要主動引入的,是學子與學者主動溝通接受的過程,思政教育如果只是停留在學術層面上,不能形成具體教育策略與手段,那就不能全方位地進行灌輸與滲透,這種不同的表達形式對于教學實踐來說不能落到實處,這種思政教育體系就缺乏方法的創新。
中醫藥文化教育的基礎從本質上說是課程思政教育,中醫藥院校是文化創新的聚集地,也是優秀文化傳承的載體,在中醫藥文化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課程思政的現實選擇,中醫藥文化教育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能力以及傳授知識以外,還需要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與指導,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總書記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提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致力于打造一個健康的中華民族,把中醫文化傳播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中醫藥具有雙重屬性,既具有自然科學原創思維的醫學屬性,還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和內涵的文化屬性。中醫藥是一門獨立于現代醫學之外的多元化的、完整的醫學科學體系,其多元性決定了對世界貢獻的多元性,課程思政可以將中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思政可以用科學創新的眼光發展中醫藥,還可以根據臨床實踐為核心,帶動中醫理法方藥的發展。
中醫藥院校校史校情與思政教育結合有助于學生對學校歷史,學科優勢以及精神層面都有很大的共情效果,校史校情與思政教育結合有助于通過數據信息、活動介紹等對中醫學院整體情況進行系統的觀賞,同時對中醫學專業進行全面了解。校史校情與思政教育結合也有助于開拓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信感恩。中醫院校課程思政有助于首先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最后勇于探索和實踐,擁有開放的頭腦和豐富的現代科學知識;擁有扎實的中醫藥基本功。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敝嗅t藥院校有其特殊的文化特征,這決定著其學工隊伍要具有一定的中醫藥文化素養。首先,從專業維度劃分,作為中醫藥學院校立德樹人踐行者,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中醫藥文化素養,汲取中醫藥文化精髓,融入育人理念中,嵌入中醫思維、智慧以及方法,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傳承中醫藥文化,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另外把中醫藥文化專業知識的授予與中醫藥文化課程思政理念結合,這也是中醫藥文化領域的重要課題,這完全與中醫藥人才目標相符合,在中醫藥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把握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傳承教育,把中醫藥思想與中醫藥專業相銜接,在高校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同時,注重知識與素養的整體提升,以此來保證歷史傳承與專業知識的完美融合。
高校育人的過程是需要良好的校園文化做支撐,并且不斷地融合思政教育理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融入育人過程,中醫藥院校主動拓寬專業教育渠道,精準地把控了思政教育動態,以此形成了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果,當前信息技術發展快速,高校也開啟了線上育人,媒體信息時代有其特殊的傳播方式,相比之下更加及時與高效,是線上育人的重要渠道,媒體信息時代也成了青年學生最受歡迎的一個學習通道,高校中醫藥專業也順勢而為,利用傳播力度廣的網絡媒體優勢進行了專業技能的線上教育,在網絡媒體環境下進行線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為本院校搶占了線上教育前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媒體運作能力,高校中醫藥大學知識管理平臺的設立,主要開設課程中心,服務中心以及資源中心,在課程中心平臺中學校可以進行校內網絡課程的灌輸,微課堂以及視頻公開課等課程教育,服務中心主要有課程視頻的錄制,網絡課程的申請以及教師管理工作聯系單等方面的服務,資源中心主要設有國內國外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學習資源,以此來滿足全體師生選用。高校學子在進行高校線上關注熱門熱點的同時也在積極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產生了高度的文化認同感,利用新媒體平臺,中醫藥專業學生以課程思政理念作為背景,不斷挖掘中醫藥文化知識,同時也在提升著教師對新媒體的接受程度,這種線上育人的教育過程,也在不斷地提升全體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書記在工作會議上針對全國高校思政工作落實等作出重要講話,加上高校中醫藥院校不斷地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學生行為的探索嘗試,在一定程度加強了大學生課程思政教育,這一舉措也是在為協同育人體系形成提供了思想支撐,協同育人理念改變傳統育人機制,搭建以學校,自我,社會,朋輩四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全面提升了課程思政工作的科學準確性,實現家?;f同育人,以及政校和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進取心責任心,全面增強學生的行為素質,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效果,為協同育人中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效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中華文明凝聚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其中蘊含的文化知識以及哲學思想與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緊密相連,因此中醫藥文化是打開文明寶庫的鑰匙,需要弘揚中醫藥文化自信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實現真正民族文化自信,中醫藥文化的預防治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一定程度上為民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推動整體中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并對中醫藥發展機制和正常進行不斷地完善,推進中醫藥法的全面實施,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從根上提升整體國民健康素養,保證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實現技術創新,經過不斷豐富的臨床試驗,提升治病防治水平,提高醫療保健需求以及維護健康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建設中醫藥基層隊伍,注重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為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不斷融合醫學與人文的結合,還需要把中醫藥文化推廣向全世界,目前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地位普遍提升,尤其疫情之下中醫藥對防疫做出的貢獻,以此為基石將中醫藥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不斷地完善中醫藥思政教育體系,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
引入“課程思政”理念,弘揚中醫藥文化,需要高校從“育人”本質出發,課程教學中融入專業思政教育,推進整體“課程思政”建設,想要打破思政教師單兵作戰的困境,需要提升整體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大學生思政素質,從專業教師德育品格向全體中醫學院學生的轉化,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授權的統一,以此來提升整體中醫藥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