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博禹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反季節種植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促進了城市的健康發展,維系著城市的生態環境體系,反映著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程度,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反季節種植在生物學上打破季節對苗木的限制,使種植苗木反季節生長,通過科學技術拓展園林綠化更多的可能性,應進行科學的把控,以嚴謹務實的作風,對樹立反季節園林綠化建設新風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深入研究反季節苗木種植技術,對提高園林綠化的存活率,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要不斷優化園林綠化設計方案,提升景觀效果。施工過程中可能涉及綠化植物的反季節施工,為了提升綠化植物的成活率,要合理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保證良好的景觀效果。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施工中主要有以下重要作用:
提升園林綠化景觀效果。反季節種植技術的使用使得園林景觀的施工不受季節限制,這樣在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和施工中可以有更多植物的色彩搭配,使景觀效果更為豐富多彩,給人們提供更好的視覺享受。適應城市發展,提升城市魅力。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綠化景觀水平也應不斷提升,以適應城市的發展。一個城市的綠化景觀效果代表著一個城市的魅力,合理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可以豐富綠化景觀效果,合理布局景觀植物,塑造更好的綠化景觀,為城市發展增添色彩。
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為了實現短期景觀效果,達到預期的植被布局,在部分景觀植物施工中可能會采用反季節種植技術,從苗木生長習性的角度考慮,要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對苗木本身或土壤進行特殊處理,為苗木提供適宜的生長溫度和外部環境,這種處理技術可以不受季節的限制栽植植物,豐富景觀設計內容,使園林綠化景觀更加豐富多彩。
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原則。因地制宜。反季節種植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給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對于季節的限制,要通過后期處理來消除。反季節種植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盡可能貼合植物原有的土壤、濕度等,通過人為調控溫度和光照來保證植物的茁壯成長。符合植物特性原則。在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時,要結合植物的生長習性,分類、分組進行施工及養護。種植完成后,要做好苗木的水肥管理、病蟲害預防,必要時做好防風抗凍管理等,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
為種植成活提供保障,反季節種植對種植技術及后期養護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園林工程反季節種植過程中,必須強調施工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作業人員種植時要充分了解所選擇種植苗木的習性與特點,結合施工場地環境、土質土壤現狀及氣候條件,科學規范操作,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苗木成活率低,工程成本增大。
反季節種植不僅決定于植物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活性,施工場地條件對植物的存活率影響也很大。為此,在正式展開苗木移植工作前應對所要使用的場地進行細致準備,從而確保苗木隨到隨栽,能夠在短時間內及時栽種,成功提升施工效率,并且也能切實提升苗木栽種成活率。針對所選擇的苗木應做斷根處理,同時放置到專門容器當中進行養護,在移動苗木時應確保苗木根系始終在容器內部,這種方法簡單且更加有利于苗木移植后的成活。
場地土壤的好壞、酸堿度、含水量都是保證反季節種植苗木生長的根本,養分充足能夠促使苗木生長旺盛,反之株弱矮小;場地環境的溫度過高或過低、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種植苗木的恢復生長。這就要求施工技術人員充分了解施工場地環境特點,分析土質土壤情況,選擇適宜場地生存的苗木品種,對土壤條件不適合苗木品種生存的土地,通過人為調節對土壤進行改造,降低不利因素對苗木種植的影響。
在反季節種植施工期間,由于實際栽植時間并非最佳時間,且違背了植物生長規律及特性,在苗木栽植與生長期間,易出現苗木枯萎死亡問題,實際成活率較低。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減小栽植時間與氣候環境對苗木生長狀態造成的影響,技術人員必須綜合分析園林綠化施工現場環境、所處區域氣候條件、樹種抗寒性等因素,科學制定苗木選種方案。例如,優先種植根系茂密與長勢良好的樹種。在條件允許前提下,盡量配置具備假植條件的苗木,在苗木運輸與栽植準備期間,對苗木進行假植處理,確保苗木根莞部位可以長出新根,栽植后快速從土壤中汲取充足的水分與營養物質。
苗木運輸期間,苗木通過根系持續從土球中汲取水分,以維持自身成活狀態。運輸時間過長或是土球體積較小時,苗木難以汲取充足水分,易出現枯萎死亡現象,選擇裸根苗木時,需要配置土球體積較大與根系茂密的苗木。結合工程所處區域氣候環境加以選擇,例如選擇在炎熱夏季開展反季施工活動時,可選擇配置灌木類樹苗,這類樹苗對夏季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較強,實際成活率高于其他類型苗木。
可選擇栽植在1~2 年內經過一次移植的苗木,這類苗木普遍生長出根,且根系在樹莞部位集中分布,對土壤環境的適應性能較佳,不易枯萎死亡??紤]機械取苗作業會對苗木根系造成一定破壞,需要加強苗木養護力度,以減輕苗木根系損傷程度,促使根系及早恢復。
苗木起樹移植環節,在施工條件允許前提下,技術人員應采取假植技術,最大限度避免起樹工序對苗木根系造成的破壞,確保苗木在栽植前保持一定的生命活力,不會在栽植前后出現枯萎死亡現象。針對不同樹種與形狀的苗木,在起樹假植前,需要對苗木進行處理。例如,針對喬木與灌木類樹種,提前對苗木開展斷根作業,再將苗木在特定容器中進行養護。針對反季種植的草皮,將草塊土層厚度與草卷土厚度分別控制在2~5m 與1~4m。與常規起苗技術相比,假植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強、苗木成活率高的優勢。
1.木箱植苗法
木箱植苗法適用于處理大規格落葉喬木,如胸徑不小于10cm 的國槐。在起樹假植環節,提前制作適當規格尺寸的木箱,要求木箱直徑超過土球直徑40cm,根據土球形狀制作矩形等形式木箱。在苗木發芽前開展進苗作業,將苗木土球放置于木箱內,定期開展灌水養護作業,將苗木疏枝20%~25%,將苗木在木箱內種植一定時間。苗木正常展葉以及抽梢后,即可選擇適當時間節點開展栽植作業。
2.盆栽苗木
盆栽苗木法適用于小葉黃楊與紫葉小劈等植物,提前配置一批適當規格尺寸的花盆,在花盆內倒入原床土作為基質,將苗木假植于花盆內,定期開展灑水養護與施肥作業。技術人員結合工程情況,在確定具備各項栽植條件后,即可開展苗木栽植作業。與常規起苗技術相比,盆栽苗木法的應用可以保證苗木土球不散。
3.柳筐植苗法
柳筐植苗法適用于胸徑為7cm 左右的落葉喬木以及冠幅在1.9m 左右的落葉灌木。在起樹假植環節,將苗木移植到適當規格直徑的柳筐內,向筐內倒入并壓實適量土體,定期對苗木開展灌水疏枝等養護作業。在假植的苗木正常展葉與抽枝后,即可選擇在每年6~7 月將苗木帶筐栽植。
在苗木運輸環節,為減小車輛顛簸與外部因素對苗木生長狀態及根系完好造成的影響,工作人員必須落實相關技術措施。綜合分析苗木樹種、栽植需求、運輸數量、土球體積、運輸距離及時長等因素,合理選擇運輸方式,明確運輸工具的行駛速度及體積要求。例如,針對根系較大與枝干較長的植物,必須配置大型運輸工具,為植物枝干根系提供充足空間,避免出現擠壓破損現象。
在運輸時間較長或土球體積較小時,為保持植物的生命活力,定期對苗木土球及樹身噴淋適量營養劑及水分。苗木運輸前對苗木樹干與樹枝進行綁扎處理,將苗木水分蒸發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合理安排運輸線路,將苗木起樹與栽植工序間的時間差控制在限定時間范圍內,如果運輸時間過長或無法在苗木運輸入場后及時開展栽植作業,必須對入場苗木進行假植處理。
反季節種植的存活率不如應季種植的存活率高,所以為了提高存活率,一般采用假植技術。假植技術主要原理是通過培育新的根系,將植物從土壤中挖出,在培養皿中培養出新的根系之后再進行移植,利用根系發達維持植物需要的營養。其中,小型植物,只需要培育在花盆里,待到長出新的根系之后,連同花盆一起移放到新的種植環境;大型苗木的種植相對復雜,需要為其量身定制一個柳筐,將苗木移植其中,放置一定的土壤并且壓平整,植物根系通常需要幾個月發育完整,將柳筐減掉,將苗木移植入新的環境,這種技術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為反季種植提供了便利。
反季節種植后的第1 年養護管理工作與苗木成活率、長勢有直接關系,因此一定要加強苗木的養護管理。反季節種植后需要立即澆水,補充苗木水分,通常種植后要進行3 次澆灌,間隔6d 澆灌1 次,在炎熱的夏季則要縮短澆灌間隔時間,若種植后降雨充足則應延長間隔澆灌時間。如果澆灌后苗木種植周邊有塌陷應及時夯實覆土,防止苗木根系直接裸露在外。通常反季節苗木種植會影響根系的吸水性,苗木的根部需水量低,3 次澆灌后應嚴格把握控制水量,只需保證土壤濕潤即可,避免造成大面積積水,如果土壤含水量較大會對孔隙率造成影響,對種植苗木的發育、成活不利。
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苗木在反季節種植后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造成抗病能力弱的現象。因此,為保證反季節種植后不會因為不適應種植環境而出現病蟲害,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即使苗木的長勢較好也要做到預防治理在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另外,及時清理種植苗木的周邊環境,在容易滋生病菌、細菌的立地環境中及時清理植物掉落的枯枝爛葉,避免因腐爛形成細菌對苗木的長勢造成影響。
反季節種植胸徑大于5cm 的苗木,為了避免暴雨大風等天氣侵害,需要進行支架固定,固定設置在樹干的2/3 處,通過角鋼或木頭制作三腳架,底部埋進土壤,深度約20cm。此外,如果反季節種植選擇在干燥高溫的天氣,需要做好遮蔭工作,抑制苗木的水分蒸發。
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能夠提高植被的成活,滿足園林綠化的需求。反季節種植技術就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設備在樹木生長的相反季節來種植,和傳統的種植技術相比,反季節種植技術能夠提高園林綠化的效率,并且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隨著園林綠化工程的不斷發展,園林工作者加大了對反季節種植技術的研究力度,推動了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創新,提高了園林綠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