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江 陳建 郭少卿 姚永衛 武運卓
(1.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2.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習總書記多次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基層團支部作為黨和高校聯系青年學生的重要紐帶、共青團工作的組織者和核心力量,不斷提升自身發展活力和實力,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大意義。高職院校作為新時代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履行教書育人的使命擔當,整合多方優質資源,培養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可謂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基層團支部作為學校共青團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肩負著傳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引領學生思想政治等重要使命,深入思考如何將廣大青年學生吸引到基層團支部周圍至關重要。高職院校突破發展瓶頸,敢于自我革新,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有助于激發團組織成員積極性,提高服務能力水平,開展豐富的團建活動,解決學生實際需求和困難,使基層團組織更具吸引力,積極踐行初心使命。
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高職院校是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陣地。但是新時代大學生面臨國內國外、線上下線各種價值觀影響,高職院校在師資、學情等方面有其自的特點,團建工作壓力較大,能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團結[1,2]。所以,提升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有助于更好地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認知,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共青團員是黨的后備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層團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基層團支部作為團建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普遍建在班上,組織成員來源于學生,服務于學生,與學生有著最廣泛、最緊密的聯系。充分發揮好基層團支部的作用,調動組織成員積極性,創新開展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活動,提升團支部活動和實力,有助于達到提高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凝聚力、向心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基層團支部不單是團的基層組織,也是共青團的基石,肩負著加強對團員和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聯系青年群眾,有效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發展共青團事業、社會主義事業等職能。換言之,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是連接學生、社會之間的紐帶,增強團支部活力對共青團事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高職院校團組織的良好發展。
廣大團員過于注重個人利益得失,缺乏服務意識,不愿意自我犧牲,全心、全情、全力為團支部貢獻個人的力量。甚至有些高職院頂層對團建工作重視不夠,重技能,輕團建,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投入到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上,未能真正搞明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關鍵問題。日常工作中,對團干部用得多,培養得少,很多團建工作流于形式[3]。有些團干部參與團建工作主要是為了評優評先,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工作缺乏積極性,分工合作機制有待改進,協調組織能力較弱,不少工作都是由團支書一人承擔,工作效率和質量大打折扣。不少團干部目標模糊,個人能力缺乏,簡單地忙于應付上級團交給的任務,工作難度一旦加大就相互推諉、難以勝任。團支部成員的思想動態不牢,導致團支部凝聚力缺乏、影響力缺失。
高職院校很多團員是在中學階段加入共青團的,有的中學對于發展團員重數量、輕質量,如此發展起來的團員就會缺乏清晰的認知。目前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團員,不少學生把學生、團員之間畫等號,團員自身的先進性難以凸顯[4]。即使是有些團員也是對共青團知之甚少,對團員的義務、團員的權利不了解,行動上入團了,思想上卻沒跟上。更有甚者團費繳納困難,不想交團費。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對外會更加開放,人們除了受到優秀外來文化的影響,也要提升摒棄落后外來文化的能力,防止過度追求個人利益、現實回報,而對國家政策方針、社會時事政治卻不關心、不了解;對于娛樂新聞更加關注,過度崇拜個人主義,但對奉獻精神缺乏,集體利益缺少關注,集體活動漠不關心,這樣就逐漸削弱了基層團支部的影響力。
調查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能定期組織召開團日活動,開展青年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但也有些院校團建工作仍然停于表面,質量不高,加上廣大團員日益功利化,團組織的作用被逐漸弱化[5]。還有些團支部把組織活動等價于政治學習,活動的過程主要是簡單復述學習材料、觀看電影等,團組織活動抓得不實、搞得不深、做得不細,方式陳舊,缺乏創新力,難以與學生喜歡的新鮮事物相結合,教育作用難以體現,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還有些團支部為了吸引學生會采取游戲的形式進行,表面看起來熱鬧非凡,但是卻難以凸顯主題,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導致團支部在班集體的地位、作用也被弱化。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團干部是團建工作中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應以深入推進“青馬工程”為契機,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發揮輔導員引導作用,豐富培育方式,擴大服務群體,深化育人功能,通過專題講座、紅色教育、實踐鍛煉、志愿服務、交流學習等形式,注重團干部政治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雙向提升,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團干部領頭雁作用,以促進干部隊伍素質為抓手,帶動青年學生的整體進步[6]。團干部自身也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對共青團的知識要做到爛熟于心、理論功底要扎扎實實,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在工作中做到工作思路創新、方法創新、內容創新,才能夠有效地為基層團建工作去指引方向、創造條件,使基層團建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在基層團建工作中,高職院校應凸顯基層團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廣大團員準確意識到團員、學生之間的不同,進而明確基層團支部建設目標任務、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等內容,使團干部整體活力能夠切實得到提高,在班集體建設工作中也要凸顯團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使團支部在團員思想引領中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同時進行團支部內部工作機制的協同、工作內容的明確劃分,使得工作崗位職責明確,這樣才能夠使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都能夠各司其職,切實提高效率和質量。基層團支部應借助《團支部工作手冊》不斷促進建設目標、日常工作的規范管理,有效組織開展思想引領、志愿服務等工作,借助互聯網等新媒體創新開展團建工作,提升共青團的影響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共青團組織也是如此。組織生活制度不但能夠有效地管理、教育、監督團員、團干部,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推進基層團支部工作有效開展。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加快對現有關于團建工作的規章制度的梳理,修訂制定出臺科學、合理、規范的一套制度,不斷完善基層團支部任務目標、職責分工、工作流程、組織生活等內容,通過相關制度的完善,考核評價機制的改進落實,為基層團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更有效地提升基層團支部整體活力,更加有序地推進基層團建工作。
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肩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責任。提升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建立基層創新型團支部的重要抓手,是一項長期工程。然而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有些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明顯不足。高職院校基層團支部要結合學生特點,注重團干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的提升,構建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的團組織活動,借助制度的完善促進基層團支部重現活力,為高職院校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