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昊 郁洋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習近平同志曾在講話中提出,要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促進紅色基因傳承,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建設過程中積淀形成豐富的紅色文化,是文化資源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當積極應用不同的方式,促進對紅色文化的弘揚,而有效措施之一,即是將紅色文化與水彩藝術創作相結合。
紅色題材創作,表面看是用視覺語言的形式向觀者傳遞一段歷史原境或歷史形象的過程,但是其更為深刻的意義和價值,是對一個民族歷史記憶的不斷延續與不斷喚醒。在1942 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鼓舞下,在黨的各項文藝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黨的文藝工作者投身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創作出大量緊扣時代脈搏,唱響時代主旋律的優秀作品。其代表,其結晶,就是紅色題材的文藝作品,紅色題材的美術創作,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元素。
紅色文化的價值不僅體現于歷史貢獻中,同時也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被放在重要位置。紅色資源能夠被看作是先進文化、時代精神、革命精神等的集合體,其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如豐富多元的延安紅色文化、抗大精神、張思德精神等。對紅色文化精神探究,有利于促進人民群眾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紅色文化能夠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民族自由、解放作為使命,領導全國人民群眾經歷戰爭,最終促進了新中國的成立。隨后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現代化建設時期,改革開放等不同政策發揮作用,帶領新中國形成了新的局面,這一過程中凝聚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形成了優秀的紅色文化。優秀的紅色文化能夠作為愛國教育的素材,能夠作為促進國家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此外,紅色文化還能夠提升法紀法規教育的豐富性。在任何階段,中國共產黨都十分重視自身的組織建設工作,且在不同時期都涌現出了一批批典型黨員榜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載體,紅色文化的載體更加豐富,如圖像、照片、標語、繪畫等,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想政治教育代入感增強,給大眾以直觀的體驗,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紅色基因文化的重要載體即為紅色文化,對紅色文化弘揚,需要注意對有效資金進行發掘、利用。寶貴的紅色資源如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等,對紅色文化保護,能夠作為青年人接近紅色文化的良好媒介,從而加強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
水彩在發展過程中,在中國水彩畫家不懈努力之下,水彩畫與中華優秀文化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密切。將紅色文化與水彩畫創作相融合,能夠很好地促進紅色文化的宣傳,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水彩畫的進一步發展。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能夠對水彩畫創作的可持續發展有效促進。在不同的紅色教育基地展覽中,借助繪畫能夠對革命歷史人物,革命事跡進行相應的記錄和展示,多采用水彩、素描以及油畫等多種形式。你用水彩的方式能夠增強立體感以及空間感,提升畫面層次的豐富性,保證鮮艷的色彩且比較逼真,能夠給人以更加直觀的印象,從而幫助人民大眾感受革命先輩的優秀精神。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水彩是基于東西方文化進行相應的水彩創作。在傳統文化影響下,中國水產未來發展模式也有相應的變化。中國單位水彩在客觀對象上是水色家的描繪,主要是演繹不同題材的風格。水彩特性能夠描繪個性的生活,能夠作為藝術的創造,同時也是水彩語言的創新應用 能夠突顯主體的情感世界。上文提及,紅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將其與水產創作相結合,能夠促進大眾愛國情懷的進發,促進愛國主義的傳承,從而促進人民群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推動國家興旺發達。
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中國民族最深刻的歷史記憶,借助紅色文化,能夠對中國現當代美術史貫穿。紅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是基于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相應的藝術創作活動,美術作品具有直觀可視的藝術特征,能夠對紅色文化傳播有效性增強的同時,引導大眾更好的理解、體驗紅色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對于水彩藝術創作者而言,應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應當注意保證理性的觀念,在對紅色文化梳理、研究的基礎上,為紅色文化資源水彩藝術創作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參考,從而促進更多的藝術品創作。借助紅色文化資源水彩藝術創作,能夠很好地對紅色文化內涵弘揚,對文化軟實體提升,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滿足等。
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實踐過程中,在整合、重組、選擇中外優秀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文化形態以及文化精神即是紅色文化。我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都能夠作為水彩藝術創作的素材。對于水彩創作者而言,自身的使命感會使得其應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借助水彩的方式對祖國美好展示,促進革命精神宣揚,對紅色文化內涵弘揚是,借助水彩描繪紅色文化史。在新時代背景下,大眾投身于自己的事業之中,研究紅色文化、學習紅色革命精神的人相對較少,并且一些普通群眾的學習能力又有待提升。基于上述情況,水彩藝術創作者即可借助自己的水彩創作,將紅色文化與水彩創作相結合,促進紅色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的傳播。借助水彩藝術創作,能夠解讀紅色文化,借助圖畫撰寫歷史,保證創作的歷史性和真實性基礎上,借助水彩的藝術感染力突破表現技法的限制,從而提升對人民群眾的感染力。借助水彩藝術創作對紅色文化呈現,對社會崇高理想弘揚,促進道德標準弘揚是水彩藝術創作者應當有的使命感。同時,借助水彩藝術創作,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歷史現實補充,水彩藝術創作著應當基于不同的紅色文化元素,進行相應的水彩藝術創作,從而促進革命精神宣揚,引導人民群眾對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精神、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有效學習,從而為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借助紅色文化素材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需要對歷史真實性堅持,在具體創作過程中,需要尊重真實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不能毫無根據、隨意杜撰,特別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眾多歷史題材影視紛紛面世,對于大眾的影響相對較大,但其中的歷史真實性卻有待考究。此外還需要注意保證歷史場景的真實性,包括家具、衣著、起舞等,水彩藝術創作者需要兼具嚴謹精神,對相關的圖像、史料查閱的基礎上,將歷史語境與水彩藝術創作相結合,在此基礎上開展水彩藝術創作工作。借助紅色文化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水彩藝術創作者基于以往的歷史材料包括影像、文字、物品等,重新構建、描述對應的歷史事件,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忠于歷史事實。歷史能夠對繪畫敘事起到支撐的作用,歷史材料是過去存在的證據,畫家應當結合真實的史料對過去的行動或是事件進行重建。歷史真實性對于水彩藝術創作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是錯誤的事實,很容易對繪畫的可靠性造成影響,因此繪畫過程中尊重歷史十分重要。因此對于水彩藝術創作者而言,在選擇紅色文化素材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首先準備資料,水彩藝術創作者需要始終保持理性認知,在此基礎上明確具體的造型、構圖以及選景等。可以說,選擇紅色文化為素材的水彩藝術創作對水彩藝術創作者的要求相對較高,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歷史知識、藝術技巧,同時還需要具備嚴謹、大歷史態度,對畫面要有較強的控制力,思考如何能夠將紅色文化主題的水彩藝術創作成為好的藝術品,同時又能夠起到良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優秀的水彩作品應當具有藝術審美性,如果缺少藝術審美性,則對應的作品只能說是再現了歷史情境,僅能夠作為一些展覽的輔助展品。為了增強水彩作品的價值,應當增強其歷史觀,將革命精神以及紅色文化中豐富的內涵融入到作品之中,作品能夠客觀描述、情景再現紅色革命事件,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著水彩藝術創作者的審美評價。藝術創作來源于歷史也應當高于生活,不僅是臨摹歷史革命事件,更是在革命事件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水彩藝術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應當站在社會學家的角度對革命歷史進行詮釋,對歷史進行思考、評價以及批判,并將情感表達與作品相結合。應用紅色文化素材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需要在對藝術性堅持的同時,對紅色文化宣揚,增強藝術的感染力。應當保證大眾在觀賞作品的過程中,獲得藝術上的享受,從而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
應用紅色文化素材進行水彩藝術創作,作品具有歷史價值,且具有審美價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并強化國家的意志,生命力持久,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具有不可撼動性、穩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還需要增強藝術創作的時代性。抽象、隱喻抑菌劑象征模式是現代型歷史繪畫創作的主要模式,紅色文化是歷史,對于水彩藝術創作者而言,應當注意如何在現代意義上把控紅色文化,如何將過去的革命人物、事件融入到現代社會之中,在歷史事件中對現實生活隱喻,借助創造性的想象對紅色文化重新建構,將現實與歷史事件相關聯,從而對人物的個人靈魂或是內在世界進行表達,在敘事過程中重視表達人物的思想,基于個人認識世界的角度,增加紅色文化素材新的意義。水彩藝術創作者在進行紅色文化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不僅需要對革命歷史事件進行客觀認識,同時也需要基于當代視角,思考歷史,借助現代藝術語言對歷史表達,從而促進紅色文化的弘揚。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與水彩藝術創作應當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紅色文化融入到水彩藝術創作之中,能夠促進水彩畫的持續性發展,同時也能夠推動紅色文化的弘揚。對于水彩藝術創作者而言,在進行水彩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在充分了解、收集史料基礎上,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具體的創作之中,并與現代社會特點相結合,促進紅色革命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