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妹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在藝術創新方面,給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油畫自傳入中國,美術家們就對油畫的民族化充滿關注。油畫和民間美術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藝術家們可通過鑒賞民間美術,汲取更多養分,使油畫藝術家推出更多優秀的畫作[2]。新時期的中國油畫創作不光要順應當前社會發展步伐,符合當前鮮明的先鋒特征,還應充分借鑒我國優秀的民間美術,給我國油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民間美術這一民族文化瑰寶,根植于勞動人民的豐富文化生活,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給人們提供大量精神財富,將其滲透在油畫創作中,除增強油畫創作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外,還能增強油畫創作的民族文化特征,促進油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近年來,在全球文化一體化背景下,隨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規模逐漸擴大,中國油畫基于西方多元化藝術形態,正朝民族特色道路發展。自油畫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油畫在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熏陶與滲透下,正經歷著文化提煉與取舍。我國油畫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林風眠、徐悲鴻等一大批油畫藝術家的努力與探索,使我國油畫發展逐漸邁入民族特色道路[3]。新時期我國涌現出大量優秀的油畫藝術家,以袁運生為代表的油畫藝術家,較注重吸取中國傳統文化,從《水鄉的記憶》這一作品看,不難發現作者運用并借鑒了民間美術的裝飾手法,大幅提升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正是這些油畫藝術家的努力與探索,促使我國當代油畫藝術得到不斷創新與發展。
民間美術源于殷商時期,發展至近代,種類逐漸增加,其藝術發展繁榮跡象明顯,隨社會不斷進步,其作品質地也日漸多樣化。民間美術是一種與文人美術、宮廷美術及宗教美術相區別的美術概念,其通常是指勞動人民基于自身生產、生活需要而創造出來藝術形式,除具有美觀性特點外,還具有良好實用性。染蠟、剪紙、編竹、塑泥、挑花頭巾、年畫及皮影等民間美術均體現了實用性特征,在創作過程,同時還加入了藝術家的審美要求。民間美術富含多種色彩,各色彩不光代表自身主觀意識與裝飾性,還代表人們對平安、吉祥、歡慶等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間美術作為一種題材豐富、種類繁多的藝術形式,不光能給油畫創作提供豐富的資源與素材,還能給油畫畫家提供大量能量供給,可在視覺方面提升油畫作品的藝術與審美價值。
1.從民間美術色彩看
(1)較為鮮明的裝飾性
我國多數民間美術作品在色彩方面,都會選擇鮮明的顏色,通過鮮明的色彩,展現我國民族文化習俗。民間美術較重視視覺效果,通過進行幾何形狀組合、色彩對比與平衡,達到作品的裝飾性目的。這就導致民間美術家們在創作過程中,忽略作品了的逼真效果。我國民間美術中常見的風箏、刺繡、陶俑、剪紙等藝術形式,其鮮明的裝飾性,不僅給油畫創作提供新的視覺,還給油畫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2)會意與象征
隨民間美術逐漸發展,美術家們基于生活實際,在創作繪畫作品時,往往會加入具有獨特意義的色彩象征性感情表達,如,我們中華民族用于表達熱烈、吉祥、喜慶等情感的紅色元素,常用于節日慶賀、婚禮等繪畫作品。
2.從民間美術造型看
(1)大膽、夸張的造型與變形
寫實的民間美術作品,通常很少進行真實寫照,多數是通過夸張、變形的表達進行展現的,如能夠突出表達事物特征的皮影人物,其意在突出作品的內在含義。以年畫為例,民間藝術家在進行作品創作時,通常運用夸張、獨特的圖畫,經平面化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這些作品均來源于現實,但不完全拘泥于現實,通過將生活事物進行取舍,并提煉為審美符號,我們常用的門神等年畫就是靠這種手法進行創作的,創作者以這種夸張、變形的藝術表現形式,描繪出作品祈求平安、鎮宅辟邪的功效,這充分反映了普通勞動者的樸實情感。
(2)重視對稱性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受國土遼闊、民族特色濃厚等因素影響,我國文化水平程度也存在參差不齊的特點,這使得人們對事物認知存在明顯局限性。我國民間美術家們在進行作品造型時,常形象化處理繁雜的客觀事物、景象,并以統一、簡單的形式進行展現。例如,美術家們在創作民間美術作品時,在我國傳統文化影響下,過于追求好事成雙、對稱等寓意。
我國油畫是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傳教時傳入中國的,距今已有400 多年歷史。我國油畫最初的一些作品主要包括《瑞谷圖》《十駿圖》等中國題材,人們對該階段作品的評價是太過真實,缺乏足夠靈氣。中國油畫得以穩步發展,離不開辛亥革命后王悅之、徐悲鴻等一大批油畫畫家的涌現與創作。進入19 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油畫作品內容多圍繞當時政治與人們的建國后生活,如常見的《金色的季節》《開國大典》等。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藝術家們通過汲取西方優秀繪畫理念、融合民族特色文化,創造出了《春華秋實》等一大批優秀油畫作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中國油畫已富有中國韻味。
民間美術作為一種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藝術作品,其來源于勞動人民節日祝福、婚喪嫁娶、節日花燈、服裝配飾、宗教祭祀等民俗活動,通過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木、竹子、紙、泥等材料,經精湛的技法、巧妙的思維,創作出精美的民間美術作品。隨現代圖像、影視文化的高速發展與快速傳播,油畫藝術如果不能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則難保活力與生機。因此,油畫藝術家們應順應當前社會,給油畫注入新鮮血液,使其永葆活力。刺繡、剪紙等民間美術作品以其絢爛的色彩、多變的造型,給人們呈現了精湛且多樣的創作風格。這些民間美術作品在給油畫創作提供豐富素材與資源的同時,也豐富了油畫的民族內涵,增強了油畫的藝術魅力。當前不少油畫藝術家被民間美術作品的獨特魅力所吸引,通過反映歷史文化內涵、體現本土藝術文化形態特征,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油畫創作。民間美術作品這一重要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能充分融入油畫創作,不僅利于油畫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還能促進我國油畫藝術的可持續發展[4]。所以,這就要求油畫藝術家們在創作油畫作品時,不光要深層次吸收、學習、借鑒外來文化,還應充分融合民間美術思想,給油畫作品賦予民族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以王沂東《吉日》油畫作品為例,其畫作中除使用了西方油畫寫實技法外,還充分融合了民間美術的紅色,給觀眾呈現了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油畫作品。
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民間美術,屬于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蘊含獨特的審美價值,還具有實用性特征。油畫雖起源于西方,但自其傳入中國,就深受我國民間美術所影響。以木板年畫元素為例,其是以吉祥平安、人壽福順、吉祥、幸福等美好蘊意為主題的。油畫作品《保安》通過借鑒木板畫質樸、簡單的畫風,以明顯的色彩對比,基于木板年畫理念,以簡單的線條,既展現出了保安的生活狀態,又反映出了裝飾性、象征性特點。剪紙作為一種具有豁達、簡單、輕快等特點的民間美術作品,能夠以簡潔的表現手法,實現作品的夸張目的。油畫藝術家費正借助黑色、紅色線條,通過創作《包餃子》這一作品,給觀眾呈現了春節期間一家人包餃子的場景,向人們表現了其樂融融的節日氣氛。
具有裝飾性、主觀性及象征性特質的民間美術,可通過使用整體色調表現喜慶及吉祥氣氛,表達出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5]。這給油畫藝術家們的油畫創作提供了借鑒依據,以《開國大典》這一油畫作品為例,作者董希文在創作過程中充分借鑒了民間美術的色彩風格與表現手法,給觀眾營造出了氣勢恢宏的氛圍。以《元宵節》為例,油畫藝術家費正充分借鑒了民間剪紙藝術作品,以其樸素、簡單的表現形式進行繪畫,并充分運用了夸張造型藝術表現形式。主觀精神對客觀自然的感受,是民族美術家創作作品的主要目的,根植于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民間美術,其造型較為質樸,通常以夸張、抽象、變形等手法對內心世界進行重塑,再打破空間、距離及時間,進行分解、重構及組合,給觀眾呈現出一個新的形象。正是這種自由的造型觀念,給油畫藝術家提供了更多借鑒參考,激發油畫藝術家產生更多靈感與啟示。例如,吳冠中通過結合東方傳統審美意識與西方現代造型觀念,創作出了《小鳥天堂》《黃山松》等借形式表達意境的油畫作品。
總之,民間美術這一重要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瑰寶,其不光是文化沉淀的集中表現,還是我國當代油畫藝術家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建設中國特色油畫發展之路的民族之魂,只有充分結合民間美術思想,才能實現中國油畫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