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寶應縣供電分公司,江蘇 揚州 225800)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地飛速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國家必須加強對于城市以及鄉村環境改善的力度。而改善環境的首要工作便是改善人們的住與行,而電力便是人們“住”的保障,人們在居住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需要用電,而這些電多數是燃燒煤礦獲取的。在中國,特別是北方的城市,因為城市本身的發展程度不夠,加之北方地勢比較平坦,沒有落差比較大的河流湖泊等,所以在北方水力發電是不現實的,人們的用電絕大多數是火力發電廠的。另外居民也需要取暖做飯,隨著全球溫度回暖,導致了冬天越來越冷而夏天越來越熱,所以對供暖溫度的要求越來越大,這無形中加大了對煤礦的使用量。所以提高電力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地節省對煤礦的使用量,并且減少了煤礦燃燒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于大氣的污染,有利于節能減排,有利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臺區線損的管理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具有必要性的。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人們對于生產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大,商業在這樣的前提下迅速地發展著。企業的主要運行方式便是源于中國古代以物換物的思想,企業將人們所需要的東西生產出來,例如樓房、汽車、食物等,然后一定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企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收取利益,利益便是來源于售價與進價或者成本之間的差值。但是如何定位企業產品的價格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企業所定位的價格在最低程度上要保證企業的零虧損,其次企業定位的價格不能超出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否則會造成市場不景氣,出現企業的產品積壓過多現象。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必須要進行成本的管理,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來降低生產成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電費的價格確定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不僅僅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需要綜合考慮人民群眾的購買能力,還需要考慮國家的經濟儲存,然而最需要的便是電力企業的努力。電力企業雖然沒有制定電費價格的權利,但是它們的運行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民生建設。在現實中,因為許多人為的因素導致了電量損失,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在電力企業中要進行臺區線損的精益化管理,減少電力損失,助力公司提質增效。
線損管理作為提升供電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日常營銷管理的基礎,是一項常態化開展的工作。將低壓臺區線損管理開展情況,作為檢驗營銷精細化管理的一項重要抓手,以采集全覆蓋和營配調全貫通為依托,以供電量、售電量同步采集為基礎,以公用變壓器線損在線監測為核心,以低壓臺區線損達標、臺區線損經濟運行和管理線損精準降損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協同機制有效提升同期線損管理水平。
在線損的數據采集中,必須對其進行準確的測算和計量,確保數據能100%的采集成功,是臺區線損管理工作的基礎。另外,確保采集成功的數據100%正確,也是一項尤為重要的工作,為臺區線損管理工作打下重要的管理基礎。為減輕和削弱抄表時間的調整對于線損分析所帶來的影響,需要根據各地區和用戶現場信息管理系統的特點和功能實際應用,取消傳統的線損分析方式,采取更加科學的線損分析模式,并嚴格遵循抄表時間規定的程序,唯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確保每個臺區的線損分析資料的準確性、可靠度。
建立線損管理縱向貫通和橫向聯動的組織保障體系,形成“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工負責、協同合作”的管理格局,確保決策落實到位、管理監督到位,執行任務到位。完善臺區線損考核細則,明確指標、責任到崗、嚴格考核、獎懲兌現。充分發揮“專業+綜合”的管理機制作用,營銷部門牽頭負責,各專業協同配合,依托科技進步的營配貫通平臺的信息集成,監控指標變化,做到異常臺區問題的精準查找、精準分析、精準治理,確保完成治理目標。建立約談制度,對未履行或未按時完成目標任務的實行問責談話制度,防患于未然。
臺區線損治理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加快關口及低壓采集的安裝和維護工作,及時完成老舊、故障表計的更換,加強與移動公司的合作及時消除信號盲區,保持用采全覆蓋的前提下確保采集成功率在99.5%以上;認真做好戶變關系的核對工作,綜合利用戶變關系測試儀應用、人工核對等措施確保戶變關系準確率100%;加強臺區關口及配電間自用電管理,重點解決關口表計接線錯誤、互感器極性反接、倍率錯誤等影響線損統計和計算的問題,認真分析配電柜顯示屏、開關接觸器、空調對線損統計的影響,解決新上小區和低負荷臺區線損合格問題;及時清理營配臺區資產,及時清理廢棄臺區和拆遷臺區;加強臺區現場稽查,通過對零電量、反向電量、抄表比對異常、違約竊電戶的查處來提升線損合格比率;及時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加強工作考核,要針對不同的工作階段有針對性的修訂和完善本單位的線損管理考核制度,強化線損指標考核,推進線損管理提升。
確保整改措施落到實處,在進行線損資料和數據的分析后,查找造成臺區線損的主要根源和原因,運用整改的措施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為進一步提高臺區線損工作的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臺區線損精益化的管理工作中,對于一些臺區線損的工作還是需要進行重點梳理和整治。改變指標管理一刀切模式,構建臺區線損率分級評價管理體系,以臺區供電量和損失電量的大小劃分達標等級,對臺區進行分級管理,重點對月線損率高于6%且損失超1500 千瓦時、累計10 天及以上,日線損率高于6%且損失超50 千瓦時的高損臺區、長期不達標負損臺區進行專項治理,通過一套自動化的系統進行監控,不斷地搜集與其相關的線損信息和數據,建立臺區治理臺賬,唯有如此,才能夠為臺區線損精益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科學的技術理論基礎。
明確管控措施,夯實營銷基礎,提升管理水平。(1)加強計量采集管理。用電信息采集是營銷基礎工作之一,同期線損對用電信息采集要求較高,為了減少用電采集對同期線損的影響,要求當日采集數據成功率達100%。(2)加強臺區模型配置管理。安排專人定期核實臺區模型配置,每日與用采系統進行比對,梳理用采合格同期不合格的臺區清單,要求屬地單位當天反饋原因并制定整改計劃。(3)加強拆分臺區管理。在拆分臺區前在PMS 系統中核對臺區圖形,確保臺區低壓圖和低壓設備檔案與現場一致,臺區現場切割與PMS 系統中臺區切割同步開展,減少臺區拆分對線損的影響。(4)加強故障表計管理 。由于電能表中電池的壽命有限,近年出現大量“Error-04”表計,對臺區線損影響較大,特別是存在多戶時差表的臺區。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管理中的時鐘偏差模塊與線損分析模塊相結合,及時發現并更換時差表計,減少時差表計對于線損工作的影響。(5)加強線損異常管理。以線損精益化管理為抓手完善內控機制,深入開展自我診斷與分析,從檔案管理、營配集成、關口管理、采集運維、在線監測、統計線損、客戶端管理、稽查監控、職責管理、服務管理十個方面明確排查重點,深入整治低壓公用配變臺區線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到問題反映清晰、原因分析透徹、整改措施到位、異常臺區整治效果持續顯著。(6)重點診治疑難臺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線損培訓工作,針對線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逐一進行講解提升辦法。通過制作操作手冊、錄制視頻、編制線損治理典型案例的方法,教科書式的方法指導大家如何解決問題。對難以解決的疑難臺區,集中全縣技術力量集中攻關,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并形成典型案例,做到發現一例整治一類。(7)加快推進“一臺區一指標”工作。“一臺區一指標”系統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融合采集、營銷、電網GIS、PMS 等系統數據,提取影響臺區線損的特征指標,構建基于臺區特征指標的神經網絡算法模型,根據臺區線損計算結構及分類臺區歷史線損率波動區間,計算臺區線損的合理區間,并與臺區實際日線損率對標,從而進行線損管理水平科學評估。
完善理論線損計算工作,精確計算結果,充分發揮理論線損的實際運用,依托理論計算成果,對實際線損差異較大的臺區進行核查整治;開展營銷系統統計線損與用采系統在線線損同期線損,對差值在±2%之外的臺區開展核查整治,確保實現零差異;合理利用現有技改資金,優化供電網絡,對嚴重超載配變,卡脖子線路,三相負荷可調性差的公變進行整改,繼續加大對淘汰表計的輪換力度,加大對計量裝置封閉性改造的投入;充分發揮營銷線損綜合功能,加強統計分析和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表計故障、表計異常、時鐘超差、采集故障等問題,加大用電稽查力度,預防和打擊各種違約用電和竊電行為發生;規范開展營銷線損管理,對線損管理中暴露出的問題組織相關專業追根溯源,完善規章制度,堵塞漏洞,促進抄表、計量、采集運維、用電檢查、檔案資料等營銷業務管理提升。每月組織臺區線損分析會,分析指標異常原因,提出改進提升措施,橫向協同處理計量采集、用電檢查、配網管理等影響臺區線損的相關問題,確保完成階段性臺區線損管理任務。
規范化管理是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內容。電網企業應該實現臺區線損績效管理制度,對臺區實施線損考核與過程控制考核,注重對線損責任人者的績效考核,對于臺區線損合格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對其工作流程規范及其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對未按時完成的指標進行月度考核與年度考核,依據考核的情況實現責任的分解與落實。促進其線損綜合治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為臺區線損有效地控制工作提供充分保障。臺區在線損精益化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著眼于突出整改措施的及時性,促進其整改過程中的進一步開展,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臺區線損的管理水平。通過分級考核管理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一方面能夠檢驗工作流程的規范性與工作措施的落實性,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促進整改工作的深入,確保線損管理措施的貫徹落實。
綜上所述,線損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供電企業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指標,它是衡量一個供電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水平的尺度和標準的重要指標,也是公司精益化管理的重要體現。加強對線損的管理,是電網運行所面臨的長期戰略任務和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供電企業的臺區線損管理中對于實施精益化的管理,要求必須切實做好基本的工作,這也成為制約我國精益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關鍵因素。在基本的工作中,做好與線損有關的數據采集和處理工作,可以更好地為接下來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工作提供科學的技術依據和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