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杏
(廣西橫州市百合鎮農業水利站,廣西 橫州 530302)
引言:都說民以食為天,食,顧名思義是指農業生產中的糧食,換言之,農業是廣大人民群眾賴以為生的基礎保障。近年來,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人口總數也在不斷提高,同時對于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量也在顯著上升,基于此傳統農耕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農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因此,若想滿足我國農業生產需求,必須加強農機推廣工作。
現階段,國內外關于農機推廣應用的定義是指利用科學、適用的現代農業機械技術,改變農作物的栽培、繁殖模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瓶頸,具有諸多優勢。農業機械化體現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它可以有效彌補傳統人工作業的不足之處,優化農業現代化生產整體流程,因此,實施農機推廣應用是實現農業建設良好發展的關鍵一步,對農業帶動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現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工作直接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農戶采取現代農業機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作業,可以逐步改善和優化農業作業方式,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耕效率,從而提高小麥、水稻、玉米等常見農作物產量,滿足新時期我國農業生產需求。因此,應加強推廣現代農業機械技術,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促進現代農業機械技術快速、有效的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另外,加強農機推廣工作對農業生產模式創新具有積極影響,農機推廣工作與現代化農業整體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對轉變農業國民經濟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時期國內南北各省市農業相關部門及管理單位對于農機推廣工作熱火朝天地宣傳中,普遍鄉村地區農耕效率與農作物產量明顯提高,隨著農機推廣工作的進一步貫徹落實與高新技術的逐步發展,各省市農業部門應積極開展農機應用試驗示范工作,以便于進一步強化農機技術培訓與宣傳,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化率,以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為其今后的發展創造堅實的基礎。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上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家,最近幾十年來在袁隆平爺爺等院士的帶領下,一直在農業生產探索的道路上不斷鉆研前進,農業經濟發展成果頗豐,且十分重視現代農業經濟的建設發展情況,但在農機推廣工作方面做的還有所缺欠。目前,雖然我國南北各省市皆已推行了農機推廣工作相關規章制度,但在具體貫徹落實方面,并沒有對農機推廣工作進行有序落實。因農村福利待遇、環境等原因,農機推廣宣傳力度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農機無法快速、有效的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急需約束力較強的宏觀調控手段。
在很多農村地區,當地農業部門未能發揮良好的引領作用,在實施農機推廣策略中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足夠的責任感[1],導致農機推廣制度建立不夠完善,實際推廣環節往往無法按照既定計劃良好推進。例如,掌握農機技術的工作人員時不時就會被安排抽調到其他部門做事,導致實際推廣環節由于缺乏專業人才示范,農業相關職能部門作用得不到完全發揮。且現階段的農機推廣方式過于單一,并沒有結合各南北各省市鄉村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采用靈活、有效的農機推廣方式。
目前,在我國一些經濟水平較為落后的村鎮,因大部分上年紀的農戶文化素養不高,缺乏對新技術的足夠了解,且對于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更為熟悉,并且對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缺乏足夠的信任,并不愿意學習現代農機技術。另外,一部分農民在購買農機設備后,由于擁有專業知識能力不足,無法盡快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且機器一旦發生故障,也無法及時進行維修處理,對農機作業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而使農戶對農機產生一定抵觸心理,造成推廣困境。
使用科學的機械設備和專業的生產技術,可以促進農業機械化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加快農村發展。目前,農業機械化有了發展,但科研創新還存在不足,難以提高農業科研的效率、質量和發展效率,這也是相關部門及管理單位必須加強科學研究的原因,通過加強農機推廣工作,加快農業生產模式改革創新,為了提高農機設備的使用質量,實時更新國家農機技術。基于現階段鄉村地區農機推廣工作面臨的困境,筆者建議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政府應就農機推廣工作問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并拓寬對農機推廣的資金投入渠道,加大對農機推廣工作的經費投入,面向廣大農戶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真正解決低保農戶想用卻用不起的實際困難。例如,政府可以資助資金來幫助農戶更新替換或保修維護農機設備,或出資為農戶培訓農機技術應用課程。結合國家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建設的良好局勢,進一步推廣農機促進現代農業生產向機械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各省市農業部門應積極開展農機應用試驗示范工作,以便于進一步強化農機技術培訓與宣傳,可通過課堂理論教學與現場作業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向廣大農戶詳細介紹農機技術與設備的具體操作應用方法,提升農戶對于現代農業機械化的全方位認識,實現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種植和收獲,幫助農戶取得更優異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脫貧致富,讓農戶都能過上理想化的美好生活。
針對目前我國南北各省市農機推廣工作所面臨的困境,需要各地農業部門提高對農機推廣工作貫徹落實實際情況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機推廣管理制度,在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增加自身責任感與使命感,將農機推廣工作落實到實際,建議各鄉鎮領導干部與農業部門高管放下領導架子,親自走訪基層為農戶講解農機應用的優勢。并且,應根據各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農作物高產、農民增收為工作目標,歸納總結出一套較為成熟的農機推廣規劃。另外,農機推廣工作是一個全流程的工作,工作人員需要做的并不僅僅是前期的介紹,還需要在向農戶推廣農機設備后,對農戶購買后的使用情況進行跟進和意見反饋,然后進行推廣方案的修后,再展開推廣工作[2]。除此之外,農業部門還應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腳步,通過信息網絡途徑,隨時更新各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的生產試驗數據,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激發調動更多農戶學習、應用農機技術、設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現代農業生產能夠早日步入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發展道路中來。
農戶的學習和應用熱情保障農機推廣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否則,農作物種植戶在心理上就不能接受使用現代農機技術和學習其理念,在行為上就不能積極主動地從事機械化農業。為此,在進行農機推廣工作中,農業部門工作人員還要特別注意消除個別農戶的抵觸情緒,讓農戶對農機應用有正確的認知,深刻意識到農機應用在農業生產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農機技術講解人員應盡量通俗易懂地解釋專業技術詞語,避免農戶因理解偏差在實際機械設備操作過程發生錯誤,而引發安全問題。如果當地農業部門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定期進行講座培訓,邀請農機技術人員及來試驗示范區實地操作教學,使每一位農戶都能真正領悟到農機應用帶來的便捷,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從而增加農戶的整體收益,促進國家農業建設的穩步發展。總而言之,消除農戶抵觸情緒是現代農機推廣工作中的關鍵,因此一定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農業承包責任制是我國現行的農業制度。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后,現行制度以分散的地域和不可轉讓的所有權限制農業活動,農民對短期經營利益的過度追求,使農業發展處于長期不健康的階段。為此,促進農地所有權的優化和轉讓,有助于促進農業更有效地發展,也將促進農業活動,以實現農業自動化和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效益。遵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轉型的特點,改善農業、土地分散和使用權流轉,但是,現階段一些農戶太過注重眼前收益有無變化,難以促使國家總體農業生產的長期穩步發展,鑒于這種情況,國家相關部門及管理單位必須想辦法增加農耕作業的便捷性,加快農業產權的轉移;并且,在國家農機推廣的歷史進程中,為了有效地變革農業經濟的性質,鄉鎮領導干部與農業部門高管放下領導架子,親自走訪基層為農戶講解農機應用的優勢;通過分析農業產權轉移政策,鼓勵農民轉移;采取現代農業機械技術開展農耕活動,提高農業生產活動和生產效率,通過不斷加強農機推廣,促進農業生產得到快速發展,幫助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從而提高對鄉村建設的積極影響[3]。
結束語:綜上所述,農業生產是保障我們生活穩定的重要條件,因此實現現代農業機械化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農作物產量極為重要。基于此,農業部門應加強農機推廣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建立健全農機推廣制度和消除農戶的抵觸情緒等對策,使農機應用快速、有效地投入到現代農業生產當中,能夠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