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委黨校,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 021000)
黨校(行政學院)是黨領導的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習總書記講話指出,黨校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黨校是學校,但不是普通學校,而是黨教育培訓執政骨干的學校,政治上必須有更高要求。所以,黨校要發揮好陣地的作用,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來進行。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干部領會和把握中央精神,促進黨員干部的政治自覺性、思想自覺性和行動自覺性的提升。在當前社會復雜的背景下,各種價值觀層出不窮,越來越活躍,就更加要求各級黨校要牢記“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政治立場,堅定落實黨中央的各項部署決策。
現在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人工智能、數字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教育事業,甚至是文化和精神的傳播中。黨校的教學也要結合社會大環境、大背景,習總書記在2019 年就提出在信息無處不在,無人不用的政治環境下,如何保持共產黨人銳意進取和奮力拼搏的精神,結合現實條件運用新媒體的便捷宣傳方式開展黨校工作,創新黨校教育方式,發揮黨校的陣地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新媒體是一種不同于報紙、電視、廣播的新的媒體形態,它主要利用電腦、平板、手機等各類終端系統,通過互聯網技術以達到信息的快速傳播和互動。近年來,最為活躍的新媒體工具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微信、抖音、微博等APP。
隨著互聯網的全覆蓋,絕大多數家庭里都接入了互聯網,互聯網為新媒體的普及提供了成熟且便利的條件。統計數據顯示,每天使用網絡2 小時的黨員干部比例超過了80%,而每天不使用微信、QQ 等交流工具的黨員干部不足5%,說明在黨員干部的生活中已經接受了新媒體,并且已經是新媒體使用的常用客戶群體。
長期且頻繁地使用新媒體,黨員干部對新媒體的使用方法越來越熟練。對黨員干部應用新媒體的類型進行技能測試,發現有些黨員干部對電腦使用很熟練,約占65%以上;有些黨員干部對手機使用很熟練,約占75%以上;這兩組數據說明即使同為移動終端設備,更多的黨員干部對手機的熟練程度更高,認為利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層次的黨員干部使用手機情況的進一步統計數據顯示,科級、處級、廳級干部中能熟練使用手機的人數占比約為80%、60%、40%,能夠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APP 的分別占比約為75%、55%、35%,這組數據顯示出黨員干部對新媒體使用的熟練程度較好,尤其是科級干部,也就是黨內的新生力量對新媒體使用得非常流暢,并且對手機的依賴性要強于電腦。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便利性和交互性。便利性在事件爆發的很短時間內,消息經新媒體傳至全國上下,即使并不是什么爆炸性的新聞,有可能也能引起黨員干部的關注,而交互性就在于獲取了信息后,讀者可以與消息的發出者進行互動聯絡,這極大地提高了黨員干部的關注欲望。比如認為新媒體能使我對社會問題關注度更高的黨員干部占90%,新媒體能使我更加關注社區事務的黨員干部占約50%,新媒體讓我更加愿意參加評比和投票類活動的黨員干部占比約50%。這些結果顯示無論對于社會大事,還是生活小事,黨員干部通過新媒體對消息的關注度比較高,新媒體是黨員干部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
由于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監管方式的區別,在新媒體上人們價值觀不同的現象是非常常見的,甚至是在網絡上存在著一些偏離真實情況的謠言。而黨員干部應該起到引導社會輿論歸為理性的作用。但是與社區事務的參與度相比,黨員干部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參與意愿和參與度較低,可能是由于受“懼網”心理的影響,部分黨員干部不愿意在網絡上主動發聲。敢于主動發聲的黨員干部僅占25%的比例,說明黨員干部的批判表達素養不足。
雖然部分黨員干部在新媒體中對社會問題的參與度不高,但總體而言,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黨員干部深知應該主動占據網絡輿論的陣地,引導社會輿論的良性發展,近70%的黨員干部同意此看法。同時對于新媒體內容的監管,大家認為只要不觸及原則和底線,應該盡量保持言論自由的狀態,原則和底線由專業的網絡監管部門進行衡量和把握。可見,黨員干部對新媒體是一種理性的開發態度,只要輿論不過于偏激,都還是可用正向輿論引導負向輿論的回歸,消除一些不良影響。
以往的教育技術主要體現在黨校教師的教學功底上,但是隨著新媒體環境的逐漸深入,對教育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技術不僅要適應受教育對象的認知規律和行為習慣,而且更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通過前面的調查數據顯示黨員干部每日的上網時間都在兩小時左右,可能更長,所以在黨校教學這一塊就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加快黨校硬件設施的現代化建設,并建立起遠程的黨校教育體系。雖然國家早在2015 年就提出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立共享的黨員干部網絡培訓體系,但是基層黨校信息化建設還是相對落后的,或沒有專業的人員。目前新媒體環境的成熟與爆發對黨校的教育技術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人人都有發聲機會的自媒體時代,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一并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黨校是黨的學校,不是普通學校,應該具有更高的政治要求。新媒體環境下,一些先進的文明成果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但是有一些負面情緒或言論也通過新媒體滲入,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個別觀看者的價值觀和社會觀。所以說,新媒體環境對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影響是顯著的。但是在部分黨校中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新媒體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不重視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沒有將新媒體內容納入日常教育教學體系中。所以,從此點來看,圍繞著新媒體的教學是勢在必行。
新媒體不僅是普通人員的發聲平臺,同樣它也是黨員干部的發聲平臺。黨員干部可以上網聊聊天、發聲,維護正確的社會傾向,利用網絡開展黨建工作,利用網絡推廣黨史教育工作。在學員管理方面,首先推行學員的信息化管理,讓廣大黨員干部習慣于通過手機APP 進行簽到、下載資料和教師互動等。
在這個數字化和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正以飛速的態勢融入各行各業。新媒體向黨校工作的融入也是時代的要求,是有效執行黨員干部的需求。地方黨校要登上時代的列車,創新教學思路,創建黨校教育的新媒體途徑。
新媒體作為一種交流的平臺,不僅是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思想文化的碰撞和斗爭,所以新媒體既具有工具屬性,同時也具有政治和文化屬性。黨校是培養黨員干部的學校,在政治功能上必須具有更高的要求。黨校要謹遵黨的要求,堅持黨委辦黨校、建黨校、管黨校,堅持黨校姓黨,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融入黨校(行政學院)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模范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科學謀劃,加強黨校信息化建設,堅持對黨忠誠,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教學、科研、咨詢和管理水平。
大部分黨員干部位于基層,且基層干部工作地分散,不易聚集,因此基層黨員干部對新媒體培訓的需求力度更大,所以在黨校的新媒體建設中要向基層黨校傾斜,對基層黨校的新媒體建設,可以設置專項經費,安排專人設計和管理,建設一些小型化的平臺,并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通道進行宣傳,將硬件基礎建設完善,推動基層黨校新媒體教育途徑的實施。
同一件事不同執行者的執行效果千差萬別。在黨校的新媒體教育途徑建設方面,由于各個地方黨校所具備的資源不同和基礎不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但是黨校是黨的學校,應該有著嚴明的紀律性和組織性,對于新媒體建設有著統一的標準和依據。所以,在地方黨校開展新媒體平臺建設之前,相關主管部門應該組織黨內的專業人員共同議定該如何開展新媒體平臺建設,拿出一個標準化的新媒體平臺建設方案和實施細則,包括建設標準和硬件設施限定品牌等,并指導各級黨校做好新媒體平臺建設工作。
黨校新媒體資源共享機制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方面就是各個地區之間黨校新媒體資源的共享。不同地區黨校新媒體資源建設可能側重點不同,挖掘深度不同,他們之間進行資源的共享有利于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同樣地方黨校新媒體資源也可以和黨中央的新媒體資源實現共享,彌補地方黨校新媒體資源的片段化現象;另一個方面就是黨校新媒體資源可以和其他系統的新媒體資源共享,比如和各大事業單位或高校黨校,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共同開發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新媒體資源,形成合力而發揮風大作用。
黨校基于新媒體環境的教育可以仿照高校的教育模式,采用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策略。虛實結合既要做好線上的教育,加強網上黨校、網上學黨史等線上平臺的建設,又要做好線下的校園實體教育;加強網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渠道的建設和維護,也要打造一支新媒體專業素養較高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將新媒體渠道不僅作為理論教學的平臺,而且作為實踐教學的展示窗口,促進黨校新媒體教育體系的完善。
在當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的雙重壓力下,黨校要堅守陣地作用,加大對黨中央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育途徑,在信息的傳播和價值觀、世界觀的傳遞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誰掌握了新媒體,誰就掌握了未來。所以,黨校要借助新媒體環境開展服務式、互動式和體驗式的教育服務,實現黨政新聞在新媒體途徑的全覆蓋,不僅讓黨員干部在何時何地都能接觸到黨的信息,而且讓其他人也能聽到黨的聲音,讓與黨的思想價值一致的社會觀在新媒體這種新的媒體通道中占據牢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