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端
(中共南陽市委黨校,河南 南陽 473056)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既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又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020 年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正式啟動,南陽市成為試點城市,任重道遠,明確提出要力爭到2022 年,全面建成全省一流、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陽。南陽市作為中部地區傳統農業大市,城鎮化水平不高,縣域經濟發達,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對中西部地區城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2020 年以來,南陽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統籌部署,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模式。
全域黨建是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大創新,打破體制、區域、層級、行業和部門的邊界,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根據工作和任務的實際需要,通過搭建聯建平臺,最大限度優化組織資源配置,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協調推進。2020 年南陽市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全域黨建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全域黨建具有明顯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南陽市社區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河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以街道辦事處為依托,深化四級黨建網絡,建立黨建服務驛站,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另一方面,以地方黨委為龍頭,打破地域、行業限制,對涉及不同部門、不同縣市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建立機制,落實責任。
網格化管理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重大創新。一方面,搭建網格化管理平臺,整合城市管理、政務服務機構和職能,搭建市域治理現代化領導機構;另一方面,推進網格化管理信息融合,構建警務數據和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機制。南陽市圍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建立起以街道為第一網格,社區為第二網格,樓院單元為基礎網格的體系,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網格化管理體制,明確兩長四員的職能定位和職責任務,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早在2013年,習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和困難解決在基層。南陽市積極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起黨委政府領導、公安機關主導、部門聯合共治、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在各縣(市、區)建立了少數民族服務管理工作站,在中心城區和鎮平縣建立了33個便民服務站,探索出“三不愁、四保障”工作機制,確保“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創造了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與漢族群眾同市經營、同區居住、同班學習、同院就醫、同娛同樂、同享成果的社會條件,使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進得來、穩得住、發展好、能致富’”,形成各族群眾和諧共富的新常態。
認識來源于實踐,又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首先需要推進思想認識的轉變。當前,南陽正處于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著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協調推進,改革發展任務繁重,風險挑戰增加,迫切需要提高視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在南陽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一些錯誤、落后觀念還一定程度存在著。有的領導干部對市域治理認識不夠,理解不深,把握不準,吃不透拿不準,開展工作不知從何下手;有的基層干部管理方式依然有待轉變,服務意識有待提高,工作中依然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有的基層干部缺乏大局意識,工作中存在部門主義、單位思想、地域意識,對工作的整體性、全局性認識不夠。
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當前,南陽市市域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尚未完善。一方面,缺乏集中統一的社會治理平臺,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存在平臺不共建、信息不共享的問題,在市區,機構、人員、信息還需要進一步整合,在縣、鄉、村,實體機構和人員配置還需要進一步落實。另一方面,政府主導、其他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尚未形成,公眾參加的積極性不高,參與渠道有限,專業性人才缺乏,社會治理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南陽市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治理成效與治理目標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還不能很好地把制度優勢轉換為治理效能。在工作方式方面,傳統管理方式正在逐步弱化,但新的管理方式還未成型,特別是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便民的作用,但是,由于基層面對人群層次、年齡參差不齊,工作方式單一,并未達到理想效果。在工作方法上,依賴于行政手段,依賴于上級施壓,依賴于民眾反映,工作中缺乏主動性,方法上缺乏靈活性。
立足于南陽市新定位,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對照國家和河南省關于市域治理現代化的具體要求,按照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規定,結合十四五規劃,加強統籌謀劃,與高校智庫合作,制定符合南陽實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充分體現南陽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方案。搭建全市統一的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整合不同部門、單位、縣城資源,建立統一領導的機構,打通信息流通渠道,暢通居民辦事流程,簡化工作程序。要在全市范圍內統一思想認識,通過集中學習、干部輪訓、黨校培訓、基層宣講等多種形式,深化全區領導干部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認識,以治理理念的創新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黨的領導是我們的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建設水平與市域社會治理水平直接相關,只有搞好黨的建設,堅持好、發揮好黨的領導作用,才能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的正確方向,才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遵循,才能保證市域社會治理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要強化政治學習,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要把全域黨建做深做實,實踐證明,全域黨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已經表現出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問題的金鑰匙。要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制度建設,推行“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實行“千名黨員聯萬戶”,樹立社區黨建品牌,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完善,建立完善的基層政府制度體系,需要進一步保障基層政府治理法律法規的有效施行,健全基層政府工作監察考核體制的同時,繼續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培訓。要進一步健全領導機制,構建市委統一領導,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的組織機構,避免政出多頭,推諉扯皮現象,優化組織合力。要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消化在基層,時刻把握楓橋經驗的精髓,積極推動楓橋經驗鎮平模式向全市其他縣區推廣,向城市社區和農村推廣,向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推廣。要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推動網格黨支部的全覆蓋,推動黨員分包到戶,建立健全黨員登記和管理制度,厘清網格長、黨支部、黨員的分工和任務,明確網格長和專職網格員發現問題、上報線索、協助治理、提供服務等四項基本任務。強化網格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福利待遇,拓寬職業發展渠道。
人民群眾是黨的事業的力量源泉,也是社會治理的主要力量,更是社會治理的目標所向。“深化市域社會治理,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城鄉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要堅持黨建引領,切實把組織優勢轉換為治理優勢,真正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安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要進一步拓展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來,通過微信公眾號、報紙、熱線電話、電視媒體和戶外展板等多種方式,推動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促進社會溝通,改進管理和服務。要進一步豐富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鼓勵社會組織的成立,引導社會組織的發展,發揮各種社會組織作用,最大限度把群眾凝聚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使社會治理更精準、更高效,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且能夠打破部門、行業之間的信息壁壘,使城市和鄉村社會治理信息實現互聯互通,降低行政成本,縮短行政時間,提高行政效能。要重視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同步更新,數據公認,數字化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助力助推市域社會治理工作。要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把社會治理智能化作為重要的治理方式,推動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的再造,加快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總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就是要發揮市域科技、人才、立法等綜合優勢,把市域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僅需要政府主導,同樣需要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相互配合,既要認識到市域社會治理的長期性,也要認識到市域社會治理的緊迫性。南陽要以建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目標,積極推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法治南陽、平安南陽,高標準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