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蓮芳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拔茅幼兒園,浙江 紹興 312500)
三到六歲的兒童已經是情緒的個體,對情緒已大致了解,能表現出恐懼、憤怒、歡愉、驚訝等情緒。Salovev 和Maver(1990)將情緒管理界定為體察自己與別人的情緒,辨別之間的差異,并能運用這些情緒信息來指引個人的思考與行為的能力。簡言之,就是情緒的覺察、表達和調整的能力。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在父母同伴和教師的互動過程中,通過情緒的自我覺察,自我調控和自我激勵同時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升的。
當進入幼兒園,孩子的生活經驗從家庭擴展到幼兒園,接觸的環境比以往豐富,引發情緒經驗的事件更為多樣,幼兒在此階段就可以開始學習處理各種情緒。從發展理論的角度來看,幼兒發展良好的情緒,覺察與管理能力,將有助于日后面對更復雜的情緒經驗,同時是發展情緒適應及情緒智力的基礎,是培養各種情緒能力的根本。從預防的觀點來看,可以預防青少年犯罪同學、逃學、退學、低成就與心理疾病等現象的產生。所以學校應該重視兒童情緒管理教育的實施。情緒管理教育強調越早實施越好,幼兒園教師是幼兒除了父母以外接觸的第一個老師,擔任著重要的教育任務。
同時《指南》明確指出:“3—6 歲的幼兒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長遠的影響,幼兒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比绻撁媲榫w經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的發展。
《指南》中指出:“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及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注意發現幼兒的優點,接納他們的個體差異,不簡單與同伴做橫向比較。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幫助幼兒學會用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鼓勵幼兒與人分享自己的情緒。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并給予適當的引導。發現幼兒不高興時,主動詢問情況,幫助他們化解消極情緒?!笨梢娨龑в變簶淞⒁粋€積極的情緒是非常重要!
原則一:接受、尊重、愛——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
幼兒的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其情緒發展主要依靠周圍情緒氛圍的熏陶。在幼兒園教育中應保持和諧的氣氛,創造有利于幼兒園情緒放松的環境。教師應給予幼兒較多的關注和關愛,應努力理解尊重愛幼兒,創設一個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氛圍,促使幼兒情緒的發展。
原則二: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根據腦神經學理論調節孩子的情緒。
從腦神經角度看,大腦可以分為爬蟲腦、哺乳腦、皮質腦。爬蟲腦--是負責安全的保安員,需要身體舒適,心里踏實;哺乳腦——保持好情緒的放映員,需要身心放松,情緒穩定;皮質腦——幫助學習的學者,創造樂趣,方法多多。及時覺察孩子大腦的狀態。只有當大腦處在皮質腦時,學習才會有效。老師要及時覺察、觀察,小朋友身體不適,情緒不好時,老師引導和教育是沒有效果的。要讓小朋友感覺到,老師是關心我,愛我的,同時確保幼兒的情緒穩定,沒有安全的問題,讓哺乳腦處于放松狀態,老師的引導效果才會加倍。所以一定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原則三:三不原則。不批評,不指責,不否定。真誠的認同和給予幼兒肯定,看見幼兒犯錯是一個禮物,讓老師自己做更好的禮物。通過肯定讓孩子收獲美好和力量,讓幼兒看到有至少有三種以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1.點頭——是的,我是有情緒的,我接受這個有情緒的我。2.雙眼——情緒,我看見你了。3.雙手——左手是想念媽媽的我,右手是勇敢的我。十指相扣,讓勇敢的我照顧想念媽媽的我。
案例:
小朋友成成來園時情緒不高!早操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了,可是他還沒有玩盡興!他坐在位置上嚎啕大哭。我摸摸他的頭問他:“成成怎么了?”“想爸爸了!”“是的,成成想爸爸了呀,老師知道你想爸爸了!也知道成成愛爸爸!”此時我抱抱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后背!我接著說:“成成,我們玩一個游戲吧。把爸爸放進成成的心里,然后把小手放在胸口,對心中的爸爸說,爸爸我愛你!爸爸你也愛我!”。然后十指交扣,一只手是想爸爸的你,另一只手是勇敢的你,勇敢的你,安慰一下想爸爸的你!
玩游戲孩子很樂意,我用“頭眼手”三步法,和成成玩了想爸爸的游戲之后,孩子的情緒穩定了!還有其他孩子聽到想爸爸的游戲時,也有的說想媽媽啦,想奶奶啦,我建議照著前面的步驟,大家一起來玩這個好玩的游戲了。每當孩子們想某個親人時,我就建議孩子們用這個方法,效果不錯。
練習困擾幼兒的事。幼兒被欺負、被嘲笑,不敢表達需求的,或者馬上要發生的事,提前練習預演。在一段時間內,陪幼兒只練習一項內容。老師可以做反面的角色,讓幼兒感受,引導他們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
案例:
課間,瑞瑞突然大聲哭了,邊哭告狀:城城捏他的耳朵,把他捏疼了!我發現瑞瑞的耳朵紅紅的,城城笑嘻嘻地做在瑞瑞旁邊。瑞瑞小朋友溫和有禮,一般不和其他孩子起沖突,但是不太會保護自己,遇事喜歡哭。我幫瑞瑞抹干眼淚,我對瑞瑞說,我當作城城,你看著我的眼睛跟我說:“你把我捏疼了,我不喜歡你弄疼我”當孩子學會了后,讓他面對城城,眼睛盯著城城的眼睛說那句話。開始瑞瑞的聲音有點輕,城城不以為然地對著瑞瑞做鬼臉。我鼓勵瑞瑞大聲地說出來。當瑞瑞勇敢地大聲地表達了自己后,城城卻哭。我對城城說:“我知道你是喜歡瑞瑞,想和他一起玩的,不小心把瑞瑞弄疼了,對嗎?”“是的”“不小心弄疼了人家,你怎么辦呀?”“要說對不起!”引導城城道歉,并兩人相互擁抱。瑞瑞原諒了城城。我讓城城用自己的小手在自己的耳朵上捏著試一試,用多小的力碰到別人的耳朵不會疼,然后在瑞瑞的耳朵上用同和方法試一試。最后瑞瑞來了一句:“只要不用指甲掐耳朵,耳朵就不會疼!”哇!瑞瑞驚人的總結解決了這個問題,兩人又開心地在一起玩了。
戲劇法讓做錯事的孩子體會了他對面孩子的心情,讓感覺被欺負的孩子表達了他的情緒,還總結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觀點!天使般孩子,只是不懂的如何相處的技巧!孩子真心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對面的孩子就像天線寶寶一樣接收到了對方的情緒!天真無邪的孩子,說笑哭鬧皆由心!孩子有超強的感受力和恢復能力!
情緒五指法:1.拇指:我怎么了?(為此時的情緒命名);2.食指:我身體哪里不舒服?(用手摸摸不舒服的部位,并松口氣);3.中指: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回顧事件過程);4.無名指:剛剛我做了什么?(回顧事件中你的言行);5.小指:下次如何做可以更好?(未來策劃)。
案例:
放假了,班級里進行了各類獎狀的頒發。其中幼兒園好孩子的獎狀比一般的大一些。楊楊看見自己的是一張小獎狀,而班級里有幾個小朋友是比較大的獎狀,他立刻對老師要求:“老師我要大的獎狀!不要小獎狀!”班主任老師說:“這獎狀是幼兒園里根據小朋友的平時表現頒發的,我們楊楊以后表現得更好,努力得到大獎狀,好不好?”楊楊大聲哭喊著;“我現在就要,我現在就要!”楊楊坐在位置上不管不顧地嚎啕大哭起來。我走過去,牽著哭著的楊楊來到活動室外面。兩人一起并排坐在臺階上,我手摸他的后背,抱抱他柔聲說:“楊楊,沒得到大獎狀,很委屈是吧!”孩子邊哭邊說:“嗯!很委屈?!薄澳抢蠋煴е悖谶@里陪著你,你把委屈哭出來吧!”孩子得到允許,哭得可起勁了。我不停地輕拍他的胸口。此時城城處在情緒腦中,老師的引導作用不大,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了,我掰手指用情緒五指法引導:1.拇指:楊楊,你剛才怎么了?(我哭了)2.食指:你的身體哪里不舒服?(沒有不舒服)3.中指:剛才發生了什么事?(我沒有大獎狀)4.無名指:剛剛你做了什么?(我要大獎狀,我哭了。)5.小指:我們怎樣可以得到大獎狀?以后可以怎么做?(我會努力得到大獎狀)我說:“對對,楊楊說得真好!我們可以從哪里努力呢?”楊楊:“上課認真聽,”“對其他小朋友好好的,不欺負別的小朋友”“不亂發脾氣”我說:“對啊,還有在幼兒園里開開心心的,以后我們就這么做,等這些做的了,我們一定能拿到大獎狀了!楊楊可真會動腦筋!章老師在頒發獎品了,我們楊楊開心地去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好嗎?”楊楊回到活動室,挑了喜歡的獎品后,情緒好轉了。
案例:
晨間活動時間,涵涵和樂樂同時各拿了一筐玩具,要放在桌上玩。由于玩具筐比較大,桌面上只能放下一筐。兩人都爭著要自己選擇的玩具!誰都不服誰,誰都不高興。我問他們:“怎樣做大家都會高興,同時又遵守一張桌子放一筐玩具的規則呢?”樂樂開始說想不到。我說:“我們小朋友像朵拉一樣可聰明啦,開動腦筋想一想,任何問題,一定可以想出3 種以上的辦法的?!边@倆孩子想不出來,我提議是否可以用剪刀石頭布解決,誰贏了聽誰的。孩子們采納了我的建議,輸了的卻不服輸,我引導:“還有什么辦法呢?”這時旁觀的程程過來說:“可以兩種玩具輪流玩,一種玩具玩10 分鐘!”我使勁表揚程程:“你太會動腦子了,輪流玩是個好辦法!老師摸摸你聰明的大腦袋!”此時涵涵慢悠悠地說:“一筐玩具可以到活動室前面的空桌上玩。”我也樂了:“分開玩也是個好方法!涵涵你真行!”也接著說:“我可以去旁邊的辰辰那里玩(辰辰玩的玩具跟他想玩的是同一種類的。)”他還說:”辰辰一個人玩玩具他太孤單了,我可以和辰辰作伴!”我抱抱說:“你的方法一舉兩得,不光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能和自己喜歡的朋友作伴!實在太牛了,奧利給!”我接著說:“我們真是愛動腦筋的聰明寶貝,我們大家一起都想出了4 個辦法了,太厲害了!夸夸自己吧!我們采用哪個方案都可以!”孩子們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并沒有按照這些方法去玩玩具,又去找其他的好玩的玩了。
其實在孩子們的心里,玩什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和同伴能夠看到他的需求,看到他的表現。過程中在我的引導下,我的大力表揚這幾位遇到問題愛動腦的小朋友,完全滿足了孩子的需要,同時引導孩子們有問題了沒關系,我們一定可以想出3 種以上的方法去解決的。
美好的情緒,才能享受美好的一日生活。幼兒的情緒反映幼兒在園是否健康,需要教師能夠關心、愛護、尊重,與幼兒結為朋友,仔細聆聽幼兒的想法與感受,使每個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