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佩穎
(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0)
我國經典著作眾多,于高中階段進行經典誦讀教學,一方面可擴充學生文學知識儲備,提升閱讀能力;一方面可令學生就著作內容形成閱讀感悟,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形成一定愛國熱情。在經典誦讀實行期間,整體閱讀安排應展現一定側重,學生亦應適當轉換閱讀視角,從不同角度分析文章閱讀價值,以實現自身思想發展及學習成長的現狀突破。因此,本文對經典誦讀對提升高中生人文素養的意義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經典誦讀能加強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化傳承特性的展現。過往教育階段,學生在古詩、古文等形式的課文學習中感受到我國文化歷史的厚重。行至高中,學生學習任務加重,往往較難以欣賞的眼光分析此類課文,并會更多地從知識積累角度分析其閱讀重點。高中教材中設置古文、古詩內容,本身便體現了一定文化傳承的教學期望,希望學生領會此類內容的文學藝術性,了解古人智慧,開闊學習眼界,感受中國文學中蘊含歷史文化的別樣魅力。但在應試思想于教育中傳遞明顯的高中階段,學生往往較難主動形成“思想提煉”的閱讀學習習慣,自然無法產生更多閱讀感悟,進而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及思想品質。應用經典誦讀,可有效跳出課堂教學規劃范疇,給予學生更多閱讀自由,減輕學生閱讀壓力。即使部分學生并不熱衷于語文學習,亦可從文章、詩作內容了解角度切入,優先進行速讀,從中選出自身相對喜愛的字、詞、句。而后再在知識講解中品味其深意,形成閱讀學習的別樣感悟,逐步產生探究我國文學歷史的學習興趣。由此,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對立文化傳承的特性,便可得到進一步的展現[1]。
其次,經典誦讀能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思維框架的構建效率,協同提升多項語文學習能力。經典誦讀本身屬于一種拓展閱讀教學,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利于學生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的經典文章及詩作內容,如部分選用的經典文學作品及詩作的作者,其亦會有作品于教材中收錄。屆時,學生可在經典閱讀后,結合教材收錄作者作品,進行結合分析,構建某類文學作品及某位作者作品的閱讀學習思維框架。如在閱讀陶淵明的詩作時,便會想起其恬淡,萬事皆怡然的生活態度。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能將學生思想帶至《飲酒·其五》中,并想起其《桃花源記》文章中描繪的隔世之地的場景,并對此種閑適生活產生向往。經典內容的閱讀,亦會提升學生美詞美句及名言名句的積累度,在后期的寫作練習中,學生亦可對其加以應用;或就讀后感寫作,抒發自身通篇閱讀的感受。經此一“閱讀內化”,及一“寫作抒發”,相關經典誦讀對學生于學習及思想層面的影響便會進一步加深[2]。
最后,經典誦讀能顯著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學習古人、偉人行事態度,以堅定自身刻苦學習意志,結合生活實際,獲得更多學習感悟。人們常說,寫作是人們抒發感情的一種途徑,閱讀著作文字,更可一定程度觸及作者的“靈魂”。如在閱讀《師說》時,學生多一眼看到那句耳熟能詳的“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進而形成了此篇文章的閱讀興趣,欲了解在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眼中的“師”是何種形象。在閱讀過后,學生們于其中品悟出“無論年齡長幼、身份尊卑何如,只要其‘聞道先乎吾’,便可‘從而師之’,向其學習”的道理,進而在日后的生活及學習發展過程中,積極地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更會反向思考,樂于給予別人學習及生活上的幫助。高中階段學業結束,學生將面臨高考及大學專業的選擇。此階段實行其人文素養的培養,對過社會建設發展及學生個人成長發展均有一定助力作用[3]。
過往的高中階段經典誦讀多圍繞教材實行,且相對側重于總結文章主旨,概括段意,提煉美言美句等基礎閱讀學習形式,并未能真正地品讀作品,感受文學作品更深層次的“美”,給予學生閱讀及集中討論的時間也不多,學生僅能以“囫圇吞棗”的形式對內容進行文學性品讀,并于后期再次回到基礎語文學習思路中,此類情況下,學生不僅難以提升人文素養,其更會較易在閱讀學習中產生枯燥的閱讀感受[4]。
從常規角度來看,多數學生或本身對語文學習存有濃厚的興趣,但此類教學模式引導下,高中語文課堂逐漸給予他們“非主場”的學習感受,其相關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逐漸下降,學生或會轉于課后自行選擇文學作品,進行自由閱讀。此外,部分學生本身對語文閱讀及語文學習興趣不佳,其不僅于課中常出現“不認真聽講”等情況,閑暇時間,其更熱衷于游玩網絡游戲,應用手機觀看短視頻等。其思想品質發展更多受到當前時代潮流及游戲文化影響,更難以靜下心品讀我國經典著作及詩作。在學習壓力較大的高中階段,學生于閑暇時間選擇娛樂、放松傾向的消遣方式相對無可厚非。由此,高中學校更應鼓勵學生在經典誦讀中嘗試探尋閱讀興趣點,多加交流,使其于此項學習活動中收獲并傳遞更多快樂,進而有效提升其學習參與積極性[5]。
經典誦讀初期,學生尚未形成此類活動閱讀學習意識,多難以有效得出深刻的閱讀感悟,對經典文章、詩詞字里行間情感的分析也相對流于表面。就此類常見問題,學生可優先嘗試通過其他著作相關形式資料的閱覽。如在閱讀前期,通過觀看短視頻的形式,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創作背景,并及時詢問教師自身觀看期間產生的疑問。閱讀詩作時,學生往往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甚至可上網搜尋與之相關或主題相同的其他類型藝術作品,但大面地搜尋,或難以切實幫助自身理解詩作的人文美。學生可在閱讀前詢問教師,了解詩作作者創作此篇詩作前后的經歷,及與作者“走得較近”的著名詩人及文學大家友人。而后,學生可就了解情況,搜尋多篇詩作,從不同角度體會作者于作品中展現的思想感情,形成學習感悟,以優化此類閱讀學習對學生思想品質及人文素養培養的實效[6]。
當下信息技術發展飛速,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驗可憑借此類技術加以優化。側重實現此類教學規劃的完善,可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優質的閱讀體驗,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如學生可應用“有聲書”形式輕松、快捷了解經典著作內容,令其對整本書作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結合自身“聆聽經歷”中印象深刻片段的腦內整理,前往紙質及電子檔形式作品中進行進一步的“精讀”,回歸常規的閱讀學習方法,更新自身對作品的了解程度。由“聽”的角度切入,學生閱讀學習的壓力會一定程度減小,部分有聲書錄制者的播音技巧展示,也會進一步提升自身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效率。那些飽含感情的演繹,能使學生快速走入作品人物內心,思其所思,想其所想,進而品味出作品中包含人文情懷,加深學習感悟。
經典誦讀學習活動的主題是“閱讀”,為提升此類活動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效果,學生應自發舉辦部分閱讀活動,如閱讀分享會,讀后感寫作及評析活動等。在原有的閱讀學習基礎上加以一定驅動元素,其經典誦讀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得以保持。部分經典誦讀學習任務需長期執行,學生之間亦可構建相互監督的“閱讀學習聯盟”,每日相互檢查彼此閱讀的進度,對長期落后的伙伴給予提示及鼓勵。同時,結合閱讀感悟的積累,“閱讀學習聯盟”更可于課余時間進行集體文學創作,將寫作文章編制成冊,優先發給教師,教師可根據其創作質量進行評價,并以鼓勵形式,將其推薦至???,向校內學生公布。
初期經典誦讀的內容,多為教師所選,學生或本身對相應題材的文章及詩作并不感興趣。此時,學生應以閱讀習慣培養為目標,確定“讀一篇愛一篇”的學習思想,優先進行閱讀嘗試,而后選擇自身相對喜愛的片段進行“摘評”。如閱讀戴望舒的《雨巷》,學生在初次閱讀時,難以想象“丁香一樣的姑娘”應是什么模樣。盡管詩作中給予些許形容“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哀怨又彷徨”。閱讀至此,學生往往依舊不理解為何作者會喜歡一名充斥著憂傷、彷徨之感的女性,即使其形象和雨天相配,但也相對令人費解。此時,可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品味詩作意境,并延展作者戴望舒短片詩作《秋天的夢》以協助理解?!肚锾斓膲簟分写嬗小坝谑牵业膲綮o靜地來了,但卻在這沉重的昔日。哦,現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憂郁”。在協同了解此篇詩作后,學生了解到戴望舒的部分詩作并非滿篇充斥著歡樂、陽光的氣氛,更多的是就景色有感而發。雨巷清幽,使其想起撐傘,進而想起雨傘之下略帶憂愁的秀麗容顏。秋景給予人一定落寞之感,使其不僅感到寒冷,寒冷與周身蔓延,因此復述,進而生出了憂郁之感?;仡^再看《雨巷》,姑娘是憂愁的,但作者卻是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由此,學生便會產生新的閱讀感悟——“受人喜愛的,不一定是完美的。要擅長于生活中發現別樣的美,即使在陰雨連綿的日子,也會有別樣的風景,點亮你的視野”。此類感悟的得出,可使學生在生活中減少抱怨,秉承積極心態面對各種事,并于逆境中嘗試以禮待人,以德服人,以實現人文素養的進階培養。
在經典誦讀實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可“挑戰”長篇著作的閱讀,并于閱讀開始前設置“分享讀后感動”的學習任務,帶著目標進行學習。如精讀《紅樓夢》,在階段性閱讀過后,應適當與同學互動,詢問同學喜歡的角色、情節及語句等。在整本書閱讀結束后,閱讀小組可中邀請組內伙伴集中討論,分享閱讀感受。如《紅樓夢》中賈寶玉一角色展現出不重男輕女,尊重他人個性的思想態度,為博取晴雯一笑,甚至允許她撕扇,更甚告知她“撕得好,再撕響些”。這一幕或亦逗得眾多讀者也忍不住會心一笑。小組學生在閱讀后,有人不贊成此類行為,有人十分贊成。組長可邀請雙方分別說明自身想法,并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及文中時代背景、前后劇情進行分析。此間,組長亦可為組員播放各類影視劇、戲劇中晴雯撕扇的片段,了解其他藝術形式是如何表現此段劇情的。而后,可針對拓展了解內容,再次進行書作讀后感的“續論”。向往平等自由的思想,對賈寶玉后來的人生發展形成了怎樣的影響。書作中的故事背景為古代,作為現代高中生,以當前時眼光審視,大家能從中得出何種啟示。如部分學生僅總結出相對印象深刻的著作片段,但在表述讀后感時難以有效地說明自身感受,僅能說出“喜歡其中人物的性格”或“喜歡某段劇情的描寫形式”,組長可給予組員伙伴場景模擬演繹的機會。如多數學生相對喜歡王熙鳳出場的片段,但即使完成了整本書的閱讀,也難以有效組織順暢的語句描述自身為什么喜歡此段。組長則可邀請數名伙伴簡單準備道具服裝及錄制視頻的設備,以演繹的形式還原場景,從不同人物角度審視王熙鳳出場給予人的感受,并完成演繹錄制。此類應用閱讀積累經驗進行的實景演繹,可進一步豐富學生經典書作閱讀的學習感受。
經典誦讀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并不止步于閱讀學習的結束時刻。高中生更應于生活中積極利用閱讀中生成的感悟,改變自身行事規則,進行“我閱讀,我實踐”的拓展活動。如在閱讀毛主席詩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后,學生應結合多有感悟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詞句,嘗試共行“只爭朝夕”每日勤勉學習活動。學生可于學期初向組長提交一張美文閱讀提名列表,列出本學期每日閱讀計劃,要求組內伙伴相互監督,彼此幫助對方記錄打卡,以完成每日閱讀練習的任務。在閱讀學習執行一段時間后,組長亦可以驗證學生閱讀發展境況為目的,邀請學生組員于討論中共同分享未來發展計劃。如在閱讀毛主席詩詞后,學生是否于計劃中體現自身欲投身國家、社會建設支持工作當中的期望;及閱讀自強相關文章后,學生是否于計劃中體現進階發展挑戰的意愿等。后期,學生依舊要借助相互監督之力,相互觀察彼此是否在生活中朝向自身設立目標努力,并在學期后以組員協助匯報的形式進行發展總結,于小組中評選出“發展進取之星”,并邀請此名學生寫下閱讀學習及日常努力追逐目標的發展心得,上交給教師,推薦刊登??谥?,以激勵更多的校內學生。后期,學生亦可申請于校內以此類任務為主題,設置校內征文大賽,校方亦可聯系外界報道,鼓勵更多高中生于經典誦讀中培養人文素養,于寫作中抒發自身對當下學習的反思,及未來發展的暢想,于校內營造濃厚的人文素養培養及進取發展氣氛。學生亦可通過此類活動,總結何種經典文學作品多受大家喜愛,及閱讀哪些作會對自身學習、成長發展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
總的來說,分析經典誦讀對提升高中生人文素養的意義,十分必要。高中生應優先深入了解經典誦讀實行的意義,分析高中階段經典誦讀實行側重,進而適當采用“提倡‘讀一篇愛一篇’,邀請伙伴進行要點內容摘評”“提倡‘分享讀后感動’,邀請伙伴于課中分享讀后感”“提倡‘我閱讀我實踐’,邀請伙伴共行未來發展計劃”等策略,更新閱讀感受,使自身于高中學習階段實現閱讀提升人文素養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