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璐璐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珠海 519000)
本文的研究重點放在了異形同義詞的對比研究上,主要的重點是放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分析出不同類型所具有的特點,通過音節的各個方面對異形漢字詞進行深度鉆研。
在自身多年對于韓語的學習進程中,對與韓語自身的構詞方式研究的越深入就會發現和漢字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起源于漢字的韓國語詞匯通常被定義為漢字詞,漢字詞從整體的廣義范圍來講。它與傳統的語言上的語感和語言學等的特征大不相同,但是其本身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在韓國的語言發展歷史上,早就已經變成了韓國語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著非常完善的使用體系,漢字詞在韓國語言的使用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相關資料可查,漢字詞在韓國日常語言中占據百分之三十;在政治性的語言使用中占據百分之五十的體量;在應用文中站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八十。這些漢字詞對于學習者都會產生一定的干擾,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造成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
每一個國家的學習者都會按照自身的語言習慣來領會漢字詞,常常會造成很大的反差。對于中國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漢語在韓語中有著非常大的比例。因此在中國學習者重新搭建語言信息的過程,我們常常會把時間花費在詞匯學習的數量上。往往忽略了詞匯真正的含義以及其他的相關含義,尤其是詞匯中的同形異義漢字詞的部分學習。因此這一部分通常會造成很大的學習困擾,因此需要對其做一些針對性的研究。
目前國內和國外對漢字詞都有著側重的研究,對于漢字詞的研究都有著很強力的重視。目前國內的研究重點都集中在韓語中漢字詞以及漢字詞的對比工作上,也有小部分學者對不同詞性和語法進行研究。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的細分領域也越來越多。比如黃玉花宣德五和朱英月等學者,都在漢字詞的研究上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在韓國的研究過程中,通常只會研究韓國語言中的漢字詞歷史進程。在韓國漢字音和漢字詞與固有詞的比較上投入非常多的心血,先進的漢字詞研究也逐漸成為韓國學者間的研究熱點。在韓國非常出名的《關于韓中漢字詞的變遷的比較研究》的文章上,就對漢字詞的發展歷史進行了一個回顧。并且在雙音節漢字詞和四字漢語詞典上進行分析討論,對于雙方之間的相似性以及差異性進行細致的分析歸類。也同樣指出同形異義漢字造成學習者困擾的原因,針對于問題也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在韓語中存在的漢字詞的根本起源都是中國,但是中韓兩國在使用同樣的字詞時含義卻是天差地別的。不管是音韻還是意義,都是大不相同的。其大致原因共計,是由四個方向組成的。
首先,在時代的演變過程中造成的差異。漢字在流入韓國的過程中都是單個字流入的,沒有組成過詞語。這就導致韓國本土組成的詞語與我們本身的含義大相徑庭,漢語也一直在不斷地變化形成了白話文。雙方彼此都在詞語的解釋上,差異越來越大。就好比結實一詞,在漢語中就是名詞詞性。其詞語內在的含義是結合,和在一起。在漢語中,結實的詞性是形容詞。結實的含義是,強壯的;形容人身體健康。
其次,韓語中漢字詞多用于漢子的原本含義。在韓語使用漢字詞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漢字詞原本的單字含義。而我國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一直不斷的貼合時代發展,字詞的含義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在詞語的搭配造句的過程,不斷地融入進更多的時代文化。但是,韓國本土使用過程中是缺少著演變的。例如野菜一詞,就有著很大不同的差異。在我國國民的使用習慣中,野菜一向指代長在山上的蔬菜。在韓國的語言中就更貼合我國古代的詞匯含義,通常是人的臉色變化的含義。
再次,因為詞性的改變導致單詞的意義變化。這種狀態下的漢字詞的基本含義是非常相同的,但是這類詞匯在漢語中是屬于孤立語的。即屬于兼詞類形態上的變化是非常少的,但是詞匯的變化也會給其賦予新的含義。有很多詞匯在漢字詞中是一種詞性,換到漢語中又變成完全不想干的詞性。提高一詞在漢語中是動詞,常形容節節升高的動態含義。在韓語中指代的是一種完成的狀態,其詞性變成了名詞。
最后,民族習慣對于詞語的影響。一個詞匯的詞義引申,通常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的差異。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受到的民族教育息息相關,每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代表著思維差異的不同。文化差異以及受到的教育背景的差異,也會造成理解的不同。即便在同樣的語境和詞匯中,每個人讀取的含義也是完全不同的。從漢字“代”上就能明顯感覺到這種差異,在韓國的語境中年紀的不同詞匯的含義可能有一些差別。在韓國的中年人中指代著是一代人是輩分的含義,在年輕人中就是指代和代替的含義。
在韓國歷史的進程中,也曾出現過想要發展出自己獨特語言的想法。在二戰結束以后,韓國也下達過禁止使用漢語的命令。但是隨著在整個亞洲地區,對于漢語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在九十年代,韓國的這一條法令最后被廢除了。當然韓國也將很多漢字進行了本土化的融合,進行了很大的變動,韓國的同形異議漢字詞通常有著六個特點。
第一,強大的詞語再次創造的能力。漢字本身就擁有著發音形狀和含義的特點,而且可以做到根據相似的漢字寫出類似的漢字能力。不同的漢字彼此組合常常能組合出非常多的詞匯,據相關資料顯示兩千個不同的漢字組成的詞語就高達六十萬。在《國語大詞典》中顯示,僅“國”這一個字參與的詞匯,就有進一千二百四十個。
第二,根據漢語自身的語序,其保留的“動賓”結構的詞語。在漢語的語句中使用詞匯的習慣通常是將詞與詞進行整合連成句子,漢語中的合成詞的結構也是依照著漢語的語法進行構成的。很多的時候,傳統的韓語的語法的法則就是“賓語加上謂語動詞”來構成完整的句子。就好比在韓語中“昌平”和“耳川”都是“賓語加上謂語動詞”的基本結構,這種結構在韓語中是數不勝數的。
第三,從字的讀音上很難進行分辨。在語言的讀法中,很多字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很難通過單個字判斷表述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含義。很多同形異議漢字詞都需要在單獨的字后面標記,這個字的含義來進行分辨。在韓國的本土環境中,這是一種非常通用的辦法。例如“史記,土氣,沙器,欺詐,砂器,設計,射擊”等漢字詞詞匯,在韓國的語句中通常發音都是完全一致的。這樣的發音方法,導致的后果就是指代不明。需要講述多次才能傳達明確的含義,容易降低做事的效率。
第四,詞匯的細分以及分類會導致韓國固有詞需要對多個漢字詞。與韓國的固有詞進行相比,漢字通常更能夠明確的傳輸含義。在日常用語中,也能夠更加高效的傳遞指代信息。這些漢字詞的存在,也豐富了韓國用語的詞匯量。減輕在用語中的負擔,讓用詞變得更加窄義。
第五,漢字可以進行大幅度的縮減。漢字詞為了方便記憶和傳授,在傳輸的過程中通常把很長的句子進行濃縮和減少。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就形成了新的指代詞匯。
第六,漢字詞通??梢赃M行二次分解。漢字詞通??梢愿鶕湫枰恼Z素進行分化,變成不同的詞匯。這一點是韓國的固定詞匯不具備的優點,其本身的固定行讓其發展變化空間變小。在漢字詞中很多字的獨立偏旁部首,都可以進行詞匯的重新整合。
這種狀態下的漢字詞主要說明,在原有的意義上要進行新的創作發展。不斷地讓字詞擁有新的含義,還要讓字詞的使用場景變得越來越多。意義擴大化帶來的好處是,減輕整個社會的學習負擔。當一件新鮮事物逐漸被國民所熟知的時候,勢必要有一些新的詞匯對于這件事情進行形容。對于比較復雜的情況,如果用一些特殊用語簡單化以后就會被人好接受的多。
這種狀態下的漢字詞主要說明,很多漢字詞的原本含義在韓國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消失。演變到最后通常只能,剩下最基本的含義。當一個詞匯包含著很多意義后,當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感覺到有一些含義是不常試用的。那么,剩下的一個含義就會被定性為基本含義。最后導致的結局,就是這個詞匯的含義正在不斷縮減。
這種狀態下的漢字詞主要說明,通常代表著一個詞的正在被新的含義所替代原本的含義消失了。有些字詞的基本形狀都還是在的,但是字詞的含義已經跟最基本的含義變得天差地別。這樣的詞匯,也是很多學習語言的人面對的難點之一。
任何的漢字詞在創建的初衷,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感情。在民族的影響下,詞匯的情感以及其中的精神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很多詞匯的意義表面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其內在的精神情感內核早就改變了。很多詞匯,在國內表示中是貶義詞,但是到了韓國就會變成中性詞。向“批判”在漢語的發音很用力的語感非常強烈,但是在韓語內的語感就是非常薄弱的。
漢字詞通常都擁有著很強的組詞能力和表達含義準確的能力,在演變的過程中被各種譯音法進行了演變融合。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避免使用一個漢字詞過多的情況。就導致了目前出現的對著漢語的意思隨意更改的翻譯的情況。所以在韓語課堂的環境上,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要讓學生對于漢字詞盲目的使用,對其要進行認真規范的使用。